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在这里,笔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农业是最先走向市场经济的,但要真正使农民步入市场还须把更新观念、确立实现市场化农业发展思路作为一个关键环节。一要破除“内销农业”的观念,走“创汇农业”的路子。农业是改革开放的基础,农村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农民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军,在加速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必须打破封闭僵化的局面,确立大开放、大开发的观念,主动走上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的大流通、大循环,力争多出口、多创汇。二要破除单一的“温饱农业”观念,走“致富农业”的路子。市场农业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不  相似文献   

2.
一、更新观念。经济的大发展,要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突破。农业产业化既是农业生产力模式的革新,也是农业发展观念的除旧布新。为此,必须破除狭隘的传统农业观,树立全新的农业发展观。要破除封闭的小农经济观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对农村土地经营和农村企业经营方式上。加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为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质疑黄志遥农村的第一步改革使自然经济、传统农业向商品经济、现代农业转化,农村的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越发追求扩大再生产的规范效益。平分土地是计划经济、产品经济、小农经济的产物,是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不打破土地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农村乡镇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生活的良性转化。尤为可喜的是,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农民自身的思想认识向着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转变,为农村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农民的思想变化表现在: 一、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了“以农为本”的思想禁锢和小农经济的思想界限,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是我国农村公有制的基本实现形式。但就目前看,农村合作经济的内部关系还很不完善,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明确地指出森林锐减、灾情逐增、水土流失、草原“三化”、地力下降、后劲不足、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四大生态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应该破除农业资源生产潜力的无限性观念,树立生产潜力的相对有限性观念;破除农业生产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树立生态经济同步发展的观念;破除“地广人稀”的旧观念,树立人均资源不足的新观念;破除“黑土油旺旺,不上粪也打粮”的旧观念,树立培肥地力的新观念;破除南方人均耕地少,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的片面认识观念,树立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新观念。为了实现黑龙江省农业持久稳定的发展,提出的对策是:①稳定生态大局,充分开发农业资源;②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培肥地力;③建立各种生态经济实体模式,示范推广;④加强法制,保护农业资源。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葛先秋·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阶段,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以下简称农经)工作的任务是“四大管理加分配”,即财务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计划管理和收益分配。在农村实行双层经营体制后,明确了农经部门行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过去单一封闭的小农经济格局已基本被打破,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至1998年全国农村各部门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双包”(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形式,近两年在全国各地发展异常迅速。“双包”中的包干到户的性质问题,在全国争论很大,迄今仍无定论。弄清它的本来面目,弄清如何正确地对待它,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一)对包干到户这一经济办法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包干户属不属于个体经济的范畴?也就是说,包干户是不是个体经济?1.农村中的个体经济是一个有严格规定性的范畴。农村中的个体经济,在马列著作里,又称“小生产”、“小经济”、“小农”、“小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等。它区别于其它农业企业的经济特征,就是一个“小”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把企业改革引向深入。笔者认为,在改革的基础上,目前应化大力办好公有制经济,以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果。改革是一种手段,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是目的。但是,现在郊区农村有些地方只注意了抓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办股份制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认为“一股就灵”,“一合就灵”,对如何办好公有制企业的研究和探索则有所忽视,这是不可取的,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从江苏省丹阳市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发展高效农业至关重要的是破除“吃饭农业”和“依赖农业”等小农经济意识,增强商品经济观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品到商品的跳跃。 首先,在农业结构上,必须紧盯市场,合理布局,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随之在改变,但是,目前的农业结构还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变化。拿粮食生产来说,由于结构、品种与消费需求不配套,造成了粳米紧缺、籼谷压库,粮食优势反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早在建国初期 ,我国即已开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但由于受传统理论和当时背景的影响。当时把“一大二公三统四纯”作为判断公有制实现形式高低好坏的标准 ;在实践上 ,则是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形式实现对农业的改造 ,建立起农村公有制的基础的。从互相组到初级社的过渡 ,较能够反映广大农民的意愿 ,因而效果也比较好 ;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 ,则犯有违背农民意愿、操之过急的错误。但当时并没有及时吸取这一教训 ,以致于出现了后来的“大跃进”和“人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的实现形式徐文才“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结合农村改革近二十年的成功经验,探索公有制在农村的有效实现形式,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  相似文献   

15.
由于忽视草原畜牧业的特殊规律,牧区第一步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今后改革的目标应是完善具有牧区特点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为标准,重新构造牧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既不是越大越公越好,也不是越小越私越佳;应完善和发展家庭经营,搞好草原承包责任制。此外,还应逐步实现战略转移,改变工农牧不等价交换为平等交换,建立畜牧区自积累发展牧区经济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香兰监狱是省司法系统中的一个中型农场,如何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营机制,是香兰监狱发展经济面临的严峻课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观念,大胆改革,确立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构造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产业化新体制。  一、观念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给农场带来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冲击。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在监狱广大干警职工的头脑中破除守旧的观念,确立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一是要破除单一的“分散经营、盲目生产”的观念,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在…  相似文献   

17.
依据市场细分理论,当前农村市场可以分为“五大市场板块”: 一是农业产业化板块。随着党和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兴未艾,许多农民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收购运销、发  相似文献   

18.
股份合作制是农村公有制的首选实现形式张廷银江泽民总书记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1997年5月30日《人民日报》)。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公有制的发展和改革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0月7~9日,中共四川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农牧厅、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和遂宁市经济研究所、遂宁市农经学会在遂宁市联合召开了四川省完善农村合作制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就完善农村合作制,特别是完善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现将一些观点综述如下。一、完善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大家认为,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土地公有制,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在合作化过程中受到“左”的干扰,“合作制”严重变形,但是合作制仍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必然选择。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是有小农经济或小农场、而且传统村庄还存在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时,都有农村综合建设的客观过程。我国农业经济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也会经历这个客观过程。在此过程中,新农村建设要实现“二十字”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归根结底要依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的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源的要求1、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加大力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