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培培 《济南金融》2013,(10):57-60
随着电子化交易的发展,高频交易在证券市场中的运用越来越多。高频交易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也因技术故障等问题造成证券市场价格剧烈动荡,这引发了人们的争论,即是否需要对高频交易进行限制。高频交易虽然带来了流动性,但是技术故障引发市场波动,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更是会引发崩盘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限制高频交易具有正当性。光大"乌龙指"事件,是我国首例因为技术故障引发的极端事件,应该借此机会反思,建立熔断机制、异常交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频交易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代表着未来交易的发展方向。短短几年内占据了期货市场的巨大份额,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也有了较多的交易者进行量化交易。高频交易在为市场创造超常流动性并平滑证券价格的同时,也对市场交易秩序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对美股“5.6闪电崩盘”过程的梳理,总结分析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措施,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频交易是国外证券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运用了量化的算法交易与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来达到在毫秒之内的快速交易。本文从高频交易的策略、模式和技术特点三个方面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研究了高频交易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本文认为,我国在发展高频交易时要吸取国外经验和教训,合理规划制定相关引入和监管政策,使得高频交易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肖凯 《当代金融研究》2016,2016(2):18-27
高频交易是资本市场上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采用托管等低延时通信技术,通过高速信息处理,运用多个算法程序实施日内频繁交易的自动交易系统。尽管高频交易具有提供市场流动性、加深市场深度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放大市场波动、为交易而交易且容易导致滥用市场交易优势的操纵行为。比较目前欧美对高频交易的监管实践,幌骗、试单、扰乱交易行为以及滥用市场成为高频交易操纵市场的主要手段。立足于我国现实,对集中于期货市场的高频交易应加强监管,完善透明、及时、公开的市场报价机制,明确涉及高频交易操纵行为的判断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频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凤雨 《上海金融》2012,(9):48-52,117
高频交易在欧美发达证券市场已经非常活跃,并促进了市场的有效性,但对其仍然褒贬不一。高频交易固然存在一些风险,但是市场的需求推动其不断获得交易商的青睐。虽然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状况限制了高频交易的发展,但是,未来的市场竞争必然要求监管部门改革证券市场交易制度,放开对高频交易的管制。因此,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制定监管的法律标准,引导高频交易对证券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频交易在国外成熟证券市场非常活跃,但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事物。从制度层面,我国发展高频交易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与监管上的瑕疵,光大证券"8-16乌龙指"事件将这一点暴露无遗。本文在分析高频交易风险的基础上,结合光大"乌龙指"与美国"闪电暴跌"的案例从多方面探讨其监管之策,以及加强高频交易背景下的中小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7.
陶灵芝 《时代金融》2014,(5X):137-138
高频交易在国外成熟证券市场非常活跃,但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事物。从制度层面,我国发展高频交易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与监管上的瑕疵,光大证券"8-16乌龙指"事件将这一点暴露无遗。本文在分析高频交易风险的基础上,结合光大"乌龙指"与美国"闪电暴跌"的案例从多方面探讨其监管之策,以及加强高频交易背景下的中小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8.
高频交易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代表着未来交易的发展方向。短短几年内占据了期货市场的巨大份额,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本文对高频交易发展的必要条件、高频交易的分类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高频交易模式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6日,道琼斯指数在短短5分钟时间内暴挫近千点,数10只股票的股价被打落至零,市值瞬间蒸发1万亿美元。如此极端不正常的市场现象令美国总统大惊失色,同时也引来了美国证交会(SEC)不依不饶的彻查脚步。  相似文献   

10.
杜阳 《投资研究》2020,(10):20-31
本文基于2014年-2018年的股票市场操纵数据,实证分析了融券交易机制对交易型市场操纵的影响及其机制问题。研究发现:融券交易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交易型操纵行为的发生;但同时我国现阶段融券交易机制仍然是不完善的,需要进一步深化该机制在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进行资本市场交易机制改革,提高资本市场质量,缩小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频交易是一类特殊的算法交易。高频交易商作为市场中的流动性提供者,为市场的形成和交易的达成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然而,当高频交易发展过度时,其提供的流动性并不真实,会演变成飘忽不定的流动性,反而加剧了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本文分析了高频交易的特点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谢宏章 《理财》2012,(10):42-43
适度的“高频交易”好处多多,不仅能避免追涨杀跌导致的市值损失,改变一味死守、“靠天吃饭”的被动硒面,而且能在“磨底市”里取得超越大盘和个股的良好收益,使整个账户的市值始终保持曲线螺旋式上升的趋势,牢牢把握股市投资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廖昕  陈湘灵  张钰  余越 《浙江金融》2023,(9):64-73+26
股票市场中的“过度交易”现象会增加市场波动,进而加剧市场风险。本文抓取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沪深30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东方财富股吧发帖文本数据,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方式构建了1小时的社交媒体投资者高频情绪指标,深入探究了投资者情绪对我国A股市场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投资者日内过度交易行为,同时投资者情绪对机构投资者日内过度交易的影响强于个人投资者。进一步地,牛市中受投资者情绪影响产生的日内过度交易行为明显大于熊市;并且相较于中小盘股,投资者情绪对大盘股中个人投资者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研究结论对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引导监管机构机制设计、防范我国股票市场过度交易风险等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多家境外高频量化巨头陆续通过在中国境内设立外贸企业的形式进入中国。这些披着批发业“马甲”的企业实际从事期货高频交易,获取高额的境内收益,通过向境外关联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等形式列支管理费用,在降低自身税收负担的同时,还可获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留抵退税。目前我国对该类企业的制约和监管仍较为宽松,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税务机关应在关联运用内外部数据,强化对该类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监管的同时,发挥税收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作用,运用税收监管经验,为完善相关监管政策贡献税收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伊世顿公司被起诉滥用高频交易操纵期货市场,滥用高频交易正式进入刑法领域的本文规制范围.由于滥用高频交易的特殊性,对于如何规制此类新型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行为存在较大的分歧.结合伊世顿案的具体案情、滥用高频交易具体特征以及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实质,探讨滥用高频交易的刑法规制,滥用高频交易能够纳入《刑法》第182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的规制范围内,建议及时完善相应的司法解释明确滥用高频交易的规制范围.  相似文献   

16.
证券信用交易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阳 《武汉金融》2006,(6):19-21
<正>一、证券信用交易及其历史回顾证券信用交易是与证券现货交易相对应的一种交易形式,是指交易客户在买卖证券时,只支付一定比例的现金或证券,其差额部分通过借贷来补足的一种交易形式。按照借贷形式的不同,证券信用交易主要分为融资和融券。融资是借钱买证券,即客户借款购买证  相似文献   

17.
非对称信息对资本市场高频价格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息非对称与高频价格运动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频率对价格变化状态具有显著的影响.知情交易者为了保持获得的信息优势,往往选择提交积极订单以迅速交易.在知情交易者比重较大的时候,市场交易频繁,此时买卖价差较大,波动剧烈;反之,当交易间隔长时,意味着未知情交易者比重大,此时买卖价差较小,波动较小.交易间隔短意味着市场存在消息驱动,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坏消息.好消息引起价格上涨的概率和坏消息引起价格下跌的概率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张育军 《深交所》2007,(12):79-80
正确看待资本市场的发展形势,是证券从业人员永恒的任务。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已居世界第六位,基金总规模从1998年的100亿发展到2007年超过3万亿,成绩是前所未有的,是非常喜人的。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具体表现为,资本市场的五个参与方并没有随市场的转折性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公司治理机制与文化;投资行为与投资文化;  相似文献   

19.
高频交易是近年来国内期货市场兴起的新型交易方式,该方式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但过度的高频交易则会误导市场,损害投资者利益。加强对高频交易的规范和监管对提高期货市场运行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美国和欧盟为例,梳理了境外监管机构对高频交易的监管要求,并从监管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出发,对监管制度进行了评价。其中,经济手段主要包括高频交易量比率、订单成交比、加权交易量比率等及其分类收费制度等;技术手段则包括增加减速带、要求订单驻留时间等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监管机构针对高频交易的规范和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