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关乎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的最新发展状况,通过比较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国际上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差距,寻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监管的先进经验,能够有效防止市场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可以在权重法下缓释资本、允许作为合格衍生工具、增加产品体系、加强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建设等方面加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主要是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可填补我国信用衍生品发展空白。2010年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下称《指引》),先后推出CRMA、CRMW、CDS和CLN工具。2018年推出了修订版《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及配套指引,标志着中国版CDS的正式起步。通过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做好信用增进服务,可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银行间市场推出人民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为丰富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完善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开创新途径。文章基于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经验,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经济周期,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信用债券、利率掉期套利等角度,探讨了人民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市场应用策略,并展望了其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中国银行间市场2010年创新试点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贷款等信用产品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其推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通过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中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定价、做市商机制、信息披露、市场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信用缓释工具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等投资者动态、专业地管理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6.
翟舒毅 《新金融》2019,(1):47-51
由于发行主体评级下调以及债券违约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增大,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显。我国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就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企业增加信用,为企业以及企业债券提供"保险"。尽管我国信用风险衍生品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仍需培育,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已经初步展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作用以及对各参与主体的强大吸引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将成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金融衍生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7.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版的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正式启动,彰显我国坚持金融创新和继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下一步,需通过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引导市场参与者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促进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等途径,推进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颖 《财务与金融》2012,(4):1-4,10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2010年中国银行间市场创新试点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旨在将标的债务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将其转移给风险偏好投资者。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交易有利于完善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和防范系统风险,从而可以促进宏观金融平稳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作为创新产品,尽管对其参与商、工具创设、产品交易、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范,但缺乏相关的会计信息列报规范。本文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有关规定为基础,提出了完善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会计确认、计量与列报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具备的现实功能,然后在对我国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进行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首先阐述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具备的现实功能,然后在对我国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试点业务进45-应用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tiC-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影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价格的模型外生因素,并基于信用利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标的主体财务杠杆率的变动、公司股权的波动率、标的债券的久期,以及标的主体的总资产规模均对债券的信用利差有显著影响,进而直接影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价格。一个重要发现是,与经典的信用风险结构化模型的解释相左,中国市场上的债券久期与其信用利差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们认为,合理解释是,此现象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行审批机制有关,在中国市场,信用评级高、还债能力强的公司更有可能通过长期债券的发行审批。  相似文献   

12.
高攀 《河北金融》2020,(5):60-65
2018年以来,我国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监管机构决定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操作层面主要是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配套发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从而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推出,得到了市场良好反应,有了一定发展,但至少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比如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信用风险的市场化分担机制、扩大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适用范围、建立完善不良债券处置市场等。  相似文献   

13.
邹丽华 《青海金融》2019,(12):45-48
201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企发债融资,以修复民企融资的市场环境和重点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企化解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由此成为此轮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主要支持工具。本文分析了此轮CRMW重启发行的总体进展与主要特点,指出商业银行作为推动CRMW发行的主要创设机构,面临着风险下沉意愿有限、CRMW资本计提规则不明确以及信用风险过度集中等问题,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最后,建议今后应从市场配套制度建设、激励创设机构信用下沉、明确监管细则以及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类型等方面入手,为CRMW等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初级法下,违约损失率(LGD)的估值是由监管当局给定的,然而在债项层面.依然有许多工作值得研究,一般说来,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合格风险缓释工具的认定;二是风险缓释工具价值及其覆盖的风险敞口的计量;三是组合风险缓释工具下违约损失率的估算.初级法下合格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通常包括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四大类,每类缓释工具对债项发挥不同的信用风险缓释功能,对于运用组合风险缓释工具的债项,在估算违约损失率时,应将债项违约风险暴露划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一种或一类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覆盖,然后进行加权计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我国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试点业务进行了应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是2010年我国债券市场最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信用类债券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本文通过对CRM试点过程中存在的投资主体单一、市场机制不完善及外部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有针对性地从投资者培育、信用评级与定价、做市商机制、交易信息披露、信用事件处理、以及监管会计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利于CRM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投资研究》2011,(7):89-97
最新公布的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银行业充分吸取金融危机教训,切实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中国银行间市场推出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具有多项创新价值,发挥了本土市场成功经验。从微观角度,该工具有助于提高信用风险动态管理能力、丰富资本管理手段、支持逆周期管理和灵活平衡集中度;从宏观角度,该工具有助于打造渐进式风险管理机制、强化资本约束并带动市场基础建设。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建议发挥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和非银行机构的辅助作用,完善交易机制、定价机制和会计处理,创新清算机制,并纳入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8.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管理信用风险的手段,但若使用不当,可能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在分析全球CDS市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CDS合约特质、违约风险的不稳定性、交易集中和信息不对称四个角度,分析CDS产品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为了完善中国的CRM市场,必须丰富产品品种;引入影子银行体系,优化投资者结构;完善CRM市场的定价机制;完善中国的中央清算机制,由市场选择估值方法,健全信用评级体系,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则可以将风险从资产中剥离出来,不仅有利于丰富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损失的市场化分担机制,而且可以促进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邵伟 《海南金融》2011,(8):18-21
随着我国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信用风险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信用风险缓释市场亟待发展创新.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金融从业人员在观念、认识和态度上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存在诸多不明.本文通过解析CRM市场结构、CDS定价机制,以及中国CRM市场发展对策,帮助金融从业人员正确认识CRM市场功能,提升CRM市场参与能力,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