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体质与规格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而又健康。据几年的养殖经验看,50~150g鱼种越冬成活率较高,一般体重如5~10g的鱼种,成活率为48%,20~30g的82%,30~50g的86.5%,50g以上的94%。 相似文献
2.
黄鳝的冬季囤养是黄鳝的亲鳝或幼鳝越冬的过程,是高密度、长时间的蓄养过程。黄鳝在结束冬季囤养到春季开始复苏活动时,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越冬的鳝死亡率较高,且损失较大,养殖者对预留的亲鳝或幼鳝的数量就不能得以控制而满足生产要求,又直接影响第二年的生产计划。因此如何提高及保证越冬鳝的成活率,把养殖者的损失率降到最低,我们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和总结了注意事项,现介绍如下:(一)黄鳝的冬季生活习性黄鳝是喜静、喜暗、喜温暖的变温动物,在冬季对水温变化特别敏感。水温下降到15℃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低于10℃,有部分摄食;水温在4℃时则… 相似文献
3.
<正> 黄鳝养殖是农村致富的重要项目之一,特点是短平快、投资少、风险相对小。但黄鳝难养使许多试养者望而生畏,失败率高达90%,特别是病害多、发病快、死亡率高。笔者通过实践,分析黄鳝难养导致成活率低主要是种苗、环境和疾病三因素。探讨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以促进黄鳝早日实现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4.
5.
<正> 一、秋季强化培育。一般黄鳝在自然环境下冬眠时间约5个月。在这段漫长的时间内不摄食,完全依靠利用体内营养物质消耗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体质差,冬眠即会死亡。因此,在冬眠前的秋季必须进行强化投饵饲养,增强黄鳝体质,积蓄营养物质。饲料投喂的关键:一是增加日投喂数量,以每次吃完稍剩为宜;二是多投喂含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饲料, 相似文献
6.
<正>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结合当地鱼种越冬的实际,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造成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严重(1)由于多年未清淤,使淤泥沉积过多,使水质恶化,耗氧增加,鱼种极易因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8.
<正> 稚龟的安全越冬是养龟成败的关键之一。 刚孵化出壳的稚龟体重仅3—7克,早期孵出的稚龟至越冬前已有20克左右,可后期出壳的因时间短、气温低、摄食少,体重仅4—8克,体 相似文献
9.
<正>1、选好繁殖场地。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在养殖池里种植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莲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以利于亲黄鳝产卵。在建造繁殖池或饲养池中分割一块专做繁殖用。在繁殖池中建一个面积较小的幼鳝保护池,在池壁上多留些圆形或长方形孔洞,在此处用细眼铁丝网与繁殖池隔开,水能相通,幼鳝能从网眼中进入保护池,而亲鳝不能进入, 相似文献
10.
<正> 鲤、鲫、鳊、鲢、鳙等目前广为养殖的水产品均属温水性鱼类,当水温10℃以下时便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在封冰的情况下,鱼类的活动减弱,停止生长,其新陈代谢能量来源于其自身体内积存的营养物质。因此,加强冬季管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对来年的再生产和稳产、高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生产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种的成本在整个生产周期占有很大比重。如何保证鱼种顺利越冬,降低养殖成本与风险?本 相似文献
12.
<正>一般情况下,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培育体质健壮的鱼种,保证鱼种规格越冬前要加强育种的饲养管理,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努力提高鱼种规格和肥满度。生产实践表明,相同水体环境,膘肥体壮的鱼种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正>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池越冬饲养。为使鱼种安全越冬,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走访了几处养殖户,他们就鱼种越冬饲养管理谈了自己的意见。现就他们所谈的点滴经验,总结为"坚持三好、做到三保、注重三防"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为了提高鱼种越冬的成活率。除加强秋季培育,使鱼种肥满、健壮外,还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选好越冬池理想的越冬池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土壤保水力强,常年不漏水。②水深1.7-2m(不包括冰层),底部平坦,淤泥少,无杂草和野杂鱼类。最好池底北深南浅,池上面有挡风物。③水源方便,水质好,便于灌水及增氧救鱼。受污染和有机物质多的水源不能利用。④清塘消毒,培肥水质,肥度略高于常规育种池即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各地掀起了暂养黄鳝热,将夏天捕到的黄鳝暂养到冬季出售,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喂养不当和疾病等多方原因,造成失败者甚多。现将本人总结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