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贵州为例探讨了山区省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并提出了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模糊综合定级法研究--以浙江省新昌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农业现代化模糊综合定级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指标体系,探讨了农业现代化模糊综合定级法的数学模型以及技术路线,并运用此法对浙江省新昌县农业现代化进行定级的实例研究,最后就此法的实际应用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随着快递配送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电商覆盖面不断扩大,线上销售更加普及。因此,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势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财政资金逐年增加,其是否合理有效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已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单位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而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5.
风险是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不可回避与亟待探究的问题。为深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较为成熟的典型地浙江省为案例,运用数据包络与因子分析方法,在对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当前效率与未来潜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合图法以效率与潜力为聚类指标,通过两者比较对浙江省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并将其划分为休闲农业旅游低风险积极开发、较低风险适宜开发、一般风险适度开发和较高风险整合开发等4类区域。最后,总结浙江省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特征为:(1)开发风险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条件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2)区域间经济社会相关联系程度影响开发风险分布方向;(3)开发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收敛性特征,并从中提炼出明确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方向、营造良好区域交流与合作环境和构建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协同管理机制等开发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级财务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对《中国种子商业化》项目在广西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赵光 《农业经济》2004,(3):10-11
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1、建设公共财政支农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目前,“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最主要的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建设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是实现收入增长和充分就业问题。“三农”问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 ,是妥善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搞好农一师的综合开发工作 ,解决综合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使团场在申报项目、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法规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国家及兵团开发办制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为准则 ,先后到 3团、4团、5团、6团、8团、10团、11团、12团、13团、14团、16团、沙水处、水利水电处、塔水处就项目前期准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 ,为今后进一步选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加快农一师农业…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采用熵值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方面31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评价浙江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研究结果: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经济、社会呈可持续发展趋势,资源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利用态势,环境子系统呈不稳定态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专业化分工程度和生产要素雇佣状态不同。传统农业因农民交换的依存度、消费水平、购买能力低,农业分工受到市场范围、服务型企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高度分工。专业合作社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分工,也是农业企业产生的前提。政府应明确我国专业合作社的定位,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从而引导农业要素市场改进,以推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降低农户独自经营的生产成本和面临的风险,又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但是目前我国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较低。通过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该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加大宣传,增强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知;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转变追求数量目标,集中力量重点支持规范合作社做强做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不同区域的农民合作社所处的发展环境和阶段不同,影响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存在差异。通过探析重庆市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文章基于重庆市323个农民合作社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影响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经营效果和外部环境4类,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普通成员的文化程度、管理者能力、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完善性、成员对合作社的信任度、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政府的支持作用等对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对内部事务的干预对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管理者能力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因素。[结论]该文提出通过规范内部治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完善危机预警机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和加强合作文化建设等政策含义,推动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给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增长源泉,探究合作社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作用机理与实效。方法 文章从“规范化水平、服务功能、示范带动效应”三方面建构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合作社如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结果 (1)在作用效果上,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通过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双轮驱动农业绿色生产率提高,边际弹性为0.179,且随时间推进,“十三五”时期增至0.309;(2)从作用机理看,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主要通过推动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绿色生产率,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和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来提高农业绿色生产率,服务功能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各地应积极支持合作社发展,拓展合作社的绿色生产服务功能,并进一步出台绿色技术规范,对符合规范的合作社给予绿色补贴支持;同时,借助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力量,完善农产品溢价识别机制,激励合作社用绿增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对农民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探索基于环境适应性的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重塑方式。[方法]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传统农民合作社治理所面临的"环境适应性"挑战进行分析,并构建基于环境适应性的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重塑的理论框架。[结果]农民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表现在市场竞争、消费需求、政策法律和技术、合作社内部管理等诸多方面。传统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已无法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要进行产权结构重塑才能应对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履行合作社的职能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结论]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重塑应以产权制度设计为核心。(1)明晰所有权,设计合理的合作社规模和有条件的社员资格,允许合作社股权交易;(2)明晰控制权,针对不同类型的决策事项设置不同的投票制度;(3)明晰收益权,设计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剩余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 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对江苏省淮安市 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体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了不同项目的资金投入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帮助优 化投资结构,以期能对淮安市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定位与实践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德治、法治与自治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分别从历史视角和组织视角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变革和农村各类组织构成,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区属性探讨了其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结果]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具有多项功能和价值,可以教育和引导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能代表农民发声,成为农村公共事务协商决策的重要主体;可以承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成为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承载主体;可以调节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各类组织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成为乡村社会重要的纠纷调处主体。[结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要从转变观念、完善体制、创新方式、完善法律等方面,加快推动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协商决策,承担更多公共服务。(1)要转变观念和意识,重视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2)完善乡村管理体制,细化县乡政府与村级自治的职责和界限。(3)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全合作社民主管理。(4)推动购买服务方式,让合作社承担更多乡村公共事务。(5)完善法律法规,为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当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情况,对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评价,探讨多种农业发展的模式,为加快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提供助力,为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对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基础资源设施、科技应用、生态建设、经济效益、政府管理、农村发展6个方面23个指标对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评价,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黑龙江省农业业态配置情况,为黑龙江省未来农业发展模式提出建议。[结果]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权重值比较大,均为0.281 6;而农村发展、基础资源设施和政府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来看,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整体较好,但是在其他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结论]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进程良好,在农业发展中,基础资源设施、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都有待提高。今后,政府应该加强管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产业"等多种农业综合发展模式,促进黑龙江省农业更快速地发展,进而提升黑龙江省整体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历年的统计数据及课题组关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农发资金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产业状况,并分析从事相关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的分布特征及发展、经营状况。[方法]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其中,实证分析采用R/S分析法。[结果](1)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五大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农业生产服务项目稳定性及持久性较强,发展潜力最大。农业生产服务项目契合国家的政策方向,或将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力引擎,其快速、有效发展将拓宽农业产业领域,各项财政及社会资金投入及区域分布将更合理,财政支农效率显著提高。(2)通过调研发现综合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农业发展等因素,天津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龙头企业的产业主要包括设施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基于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天津市各区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状况呈现如下特点:滨海新区、宁河区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现代渔业;武清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着眼于地缘优势,加大新鲜、多样化果蔬及乳品的市场供应;西青、津南两区深挖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潜力,延伸沙窝萝卜、小站稻等天津市地方名特产品的产业链条,加大品牌化营销力度,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增值效益。[结论]农发资金以农业产业为平台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时,为减少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需要打好"组合拳";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扶持产业的选择上需做到有的放矢;为促进产业集聚需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及传统优势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品牌建设是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环节,厘清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的影响因素成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问题、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绩效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北京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组织和文化条件以及政府条件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条件因素中的种植面积、注册年限、“三品一标”情况,外部条件中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组织文化条件中的理事长对品牌建设重视程度因素,政府是否进行资金和政策支持因素具有较强的显著性。结论 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实施规范化运营、加强文化战略建设,同时政府也应该增加扶持力度,共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我国水果生产第一大省——陕西为研究区,以省级示范社表征高质量合作社,探究在果业领域和县域尺度显著影响其发育的因素及其作用,为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方法]文章筛选出429个高质量果业专业合作社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不平衡指数和探索性回归、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挖掘样本数量的空间分异性及其背后驱动力。[结果](1)陕西省高质量果业专业合作社分布的县际不平衡和同类地理集聚现象明显,与其主营果品生产的基地县和优势区高度耦合,体现出产业规模因素的影响;(2)果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数、户均果园面积、省级示范社总数、到西安市中心距离和人均耕地面积5个自变量,构成了解释县域高质量果业专业合作社发育的最优变量组合。其间尤其是前者与后三者分别交互作用后产生的非线性或双因子增强效应,而非各变量的独立和直接作用,是形成高质量合作社数量县际差异的主要驱动力;(3)影响高质量果业专业合作社发育的各因素效应均具有程度不等的空间变异,在不同县份的作用强度甚至方向都有差别。[结论]为促进高质量果业专业合作社发育,在县级层面,应综合施策,推动果业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和质量提升,引导其牵头组建合作社并与后者协同发展;在省级层面,应着重考虑各地土地资源禀赋和果农经营规模的差异,分县指导、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