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二胎生育的提倡,我国粮食供应的需求也在逐年递增。在目前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应该改变国家粮食安全完全靠自给率来解决的战略,转为粮食控制力的战略来保证我国的粮食供给,在可控的范围内尽量减少中国土地资源的快速消耗。通过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立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中国粮食多元化的供给路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本要求,这是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战略定位和基本遵循。过去1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由于需求刚性增长,且相对于供给增长增速更快,粮食供求紧平衡已成为常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一方面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增加产量,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减损节粮。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节粮并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粮食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成为了一个食物和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在日前召开的“面向203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季规研究员所作出的论断,该问题也引起了各国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粮食经济研究》2007,(3):42-47
粮食安全保障是一定社会经济阶段的粮食供求平衡能力,这种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协调,不能不顾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而片面追求粮食安全保障,也不能不顾一定时期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盲目追求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应从协调发展的角度,运用科学发展观抓粮食生产、流通、中部崛起和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期全球农产品价格在大幅度波动中上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等制约情况下,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可靠基础,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事关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  相似文献   

8.
警惕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粮食生产"七连增",也出现粮食进口"七连增",突破95%的粮食自给保障线,大规模"进口土地"成为常态。当前,诸多不利因素都在动摇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特别是水资源约束、耕地数量与质量下降将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必须调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战略以保证粮食资源,大幅度减少耕地占用指标,实行部分农田的"零"占用制度,建立粮食进口多元支撑战略。  相似文献   

9.
古语云:"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粮食安全战略研究,是学术研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安全的客观需要。对我国而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有利于解决诸多现实矛盾,有利于政策措施制定施行,有利于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促进粮食贸易合作。文章客观反映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五大挑战:一是自然资源的客观束缚;二是市场需求的刚性增长;三是农业政策与流通体制;四是"三低症状"引发的恶性循环;五是国际环境的"耳濡目染"。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粮食安全的六大战略选择:一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完善粮食发展政策;三是健全流通储备体系;四是根本扭转三低局面;五是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六是保障粮食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0.
构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要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必须建立包括粮食安全责任分担机制、耕地保护机制、水资源保护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机制、粮食生产动力机制等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科学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粮食市场。该文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粮食安全系统分解为自然系统、支撑系统和调配系统3个子系统,以存在性、自由性、有效性、稳定性、适应性作为基础指示器,分析评价粮食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脆弱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粮食安全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位,建立中国区域粮食安全评估基本方法体系,确定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脆弱环节和脆弱因子,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不稳定、农业投入和基础建设不足、粮食调配效率低等方面,并呈现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等诸多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通过系统性地阐述了与粮食安全有关的激素滥用、农药制剂残留和基因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破坏等生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农业格局,合理利用生物技术以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以及加大政府监测力度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一系列对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协调同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学科分布,不同机构、作者合作关系,寻找研究核心,挖掘研究热点,梳理研究历程,推动耕地保护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方法]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EI、北大核心、CSSCI、CSCD来源期刊进行定量分析,绘制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研究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区可视化图谱。[结果]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是集自然、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呈“大分散,小团体”格局。研究围绕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展开,研究热点从早期对粮食种植、粮食产量向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主产区保护转变。研究历程分为“起步—拓展—成熟”阶段,从早期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理论和现象的初探,到现在创新性、前瞻性成果服务社会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结论]今后需加强不同学科、机构、人员合作;挖掘小尺度下耕地变化与粮食产生存在的联系与机理,利用大数据、遥感、数理模型对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时空演化精准分析。从理论方法、政策制度、科学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出更有具有战略性的耕地保护方案,满足人民粮食需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食物安全关系着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与政局稳定。食物安全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有必要从脆弱性角度,分层次多角度探讨区域食物安全演变趋势及区域差异,揭示造成脆弱性的主要原因,以便寻找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来确保区域食物安全。[方法]通过构建食物安全脆弱性评价框架,建立一个包含多层次及多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用加权KL-TOPSIS方法计算样本的暴露、敏感、适应及脆弱指数,然后用它们来判别各地区的暴露、敏感、适应及脆弱程度。[结果]1990—2015年,食物主产区、平衡区及主销区资源环境、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子系统均为微脆弱,平衡区各子系统最脆弱;暴露、敏感、适应及脆弱水平在区域内与区域间存在差异,各省(市、区)食物安全演变方向也存在差异;大多数地区总体状况是暴露水平低,敏感程度高,尤其是对资源环境高度敏感,且适应能力弱,食物安全处于微脆弱状态。[结论]依原始数据及计算的指数值的变异系数确定权重,不仅客观,还可判断各指标或指数对暴露、敏感、适应及脆弱性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降低区域食物安全的脆弱性提供参考;加权KL-TOPSIS方法能够定量评价食物安全各子系统与系统的暴露、敏感、适应及脆弱性;导致暴露、敏感、适应及脆弱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不同,可为寻找降低食物不安全的对策指明方向,如降低资源环境敏感度与提高经济发展适应度,可显著降低资源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脆弱性;为降低资源环境暴露度,主产区要合理与节约利用水资源,主销区则须严格保护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与农业环境双向安全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的3种基本观点,揭示了中国农业环境的严重态势,提出并论证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出路在于构建“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体系和实施“增粮于田”战略,阐述了“农田生态保育”环境战略的必要性与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与水环境安全之间的冲突关系是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生产技术在调控二者关系中的根本性作用.其次,基于1979~ 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及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定量估计了反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粮食生产函数,发现种植面积、灾害情况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我国2020年粮食安全与水环境安全之间关系的分析表明,为了保障2020年的粮食安全,在现有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耕地施肥量需要达到407.8kg/hm2,即使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需要施肥346.6kg/hm2,两者均高于环境安全阈值,即我国2020年的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将难以兼得.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并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来促进农业生产行为的转型,对缓解粮食安全与水环境安全之间的冲突关系、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海外农业投资关注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关切是中国优化农业"走出去"战略,提升全球农业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依据。该研究应用文献评述方法,发现全球以土地权属转移为主要方式的海外农业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及其给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等方面带来的复杂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海外农业投资影响尚未形成共识,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更多关注甚至是歪曲报道。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需要引导而非简单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并从尽快制定《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及提高农业对外合作的主动性和主导性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方法]文章通过构建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GWR模型,分析1985—2018年京津冀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力。[结果](1)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评价指数及二者综合评价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时间上,两者始终处于高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程度整体较低,没有达到高度协调;空间上,各县域基本都为高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冀中南功能拓展区高、冀西北生态涵养区低,整体处于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之间;(3)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中南部高―高集聚,西北部低―低集聚;(4)耦合协调度驱动力中,农业人口占比、高程和坡度主要为负向作用,农业产值占比、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率及节水灌溉率主要起正向作用;高程、坡度、农业人口占比及粮食单产的影响较小,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率及农业产值占比的影响程度大,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影响更显著。[结论]该文表明京津冀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耦合协调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功能区内耦合协调关系发展差距较...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发展非耕地技术,既可有效增加农业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率与土地质量,又可有效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解决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矛盾,并具有利用非耕地光热资源发展低碳农业,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势。文章通过到内蒙古自治区有关市(县)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走访农户、搜集数据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非耕地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内蒙古非耕地农业发展迅速,面积增长较快,但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生产方面。非耕地苜蓿种植一方面有利于非耕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从各方面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该文是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对发展福建生物质能这一新兴产业做出的思考.从生物质能源发展引发的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平衡思索切入,通过运用蛛网模型分析,并借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ECM模型对玉米价格与乙醇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通过实证研究,从而对生物质能源发展是如何影响粮食安全的内在机理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