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石.基于芜湖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地格文化,以旅游资源的类型、品味、城市RBD、新城特色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芜湖市旅游资源的特质,并就芜湖市城市旅游开发条件和市场感知机会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了"芜湖市--区域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前景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葡萄沟旅游产业进行SWOT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沟拥有资源环境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国家政策优势和旅游市场优势,但同时葡萄沟也存在旅游特色不鲜明、知名度不高、基础设施不足等劣势,葡萄沟发展旅游产业主要机遇是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以及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面临的威胁主要是同类景区的竞争、游客需求的提高以及不可控的灾害等.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葡萄沟应精心制定旅游规划、合理开发旅游产品、着力突出自然美学价值,并积极加强旅游景区管理.  相似文献   

3.
旅游问题一直是地质公园发展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文章以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从区域发展背景、资源禀赋分析整合、旅游分区布局以及旅游项目指引四个方面探讨了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型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策略和建设控制问题,旨在探索一种较为实用的规划方法,从而完善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中的旅游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4.
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前提是编制好森林旅游规划,本文从森林旅游规划的意识,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市场调研,森林旅游特色,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森林旅游规划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森林旅游规划的编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规划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全省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规划布局,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结果]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可以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村落古镇景观型、民族民俗文化型、自然生态环境型、农事农耕生产型和特色物产经济型。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具有各自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可分为6个区:滇中湖泊盆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和滇西南低上山河谷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北高原山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乡村旅游资源区和滇东北红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区。云南省乡村旅游实行分区规划,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区域保持一致,也分为6个区域。[结论]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特点突出,全省乡村旅游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对提高区域经济收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战略引领和地方规划助推的双重背景,近年来河南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诸如省内8个沿黄城市发展差异化程度大、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开发不到位、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为此,应坚持贯彻国家战略,遵循地方“1+3”发展规划,缩小城市发展差异;跨界学习河南卫视“出圈”思路,跨省学习优秀发展案例,力求黄河文化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根植河南文化土壤,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新名片,助力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于草原资源存在一定脆弱性,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以及打造"大旅游"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通过专家两两打分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资源支持系统是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被考虑的因素。(2)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游客的草原资源保护意识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更重要;居民发展草原旅游意愿度是基于居民角度的影响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3)近几年过度开垦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土地有效利用程度也得到改善;牧民城市居住的需求已趋于饱和,有利于降低草原退化,提升草原质量。(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地居民发展草原旅游的驱动作用一直存在。[结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首要考虑资源支持系统,着重从防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限制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持适度城镇工程建设,以及控制高峰期草原旅游资源使用强度、增加旅游区草原环保标识提醒数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同阶层的人都逐渐参与其中,但对于旅游市场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旅游群体却分析甚少,关于其旅游消费心理方面的更少.本文结合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内容,运用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学等基本原理,对大学生在资源和城市偏好、交通和住宿方面的选择、旅游购物消费、出行动机和对旅游市场的长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大学生这一巨大的消费群体,为旅游企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拓展、宣传、决策等方面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妍 《农业经济》2012,(6):58-59
本文重点分析了沈北新区生态农业旅游现状,从沈北新区地理、气候、交通、人口、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农业发展状况、旅游发展状况、农业科技、农业资源、政府规划方向等多方面考察论证,分析了沈北新区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必然性及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活动模式中,城市本身成为旅游目的地,拥有多种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吸引力。而城市中的建筑景观则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要素之一,会对城市旅游产生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新旧建筑景观并存对城市旅游的影响,探讨新旧建筑景观和谐共存进而发展城市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旅游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西部各省区都把旅游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现状入手,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主观印象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主观印象是个体对所接受的旅游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后的主观感知结果,并非客观推广传播的旅游形象在个体大脑中的完全再现.桂林是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探索入境游客对桂林旅游总体印象的感知,能够为桂林旅游的形象宣传策略的制定、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目前基于旅游市场调研一手资料的旅游印象研究还没有,本文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产品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年3月6日,石林风景名胜区以其举世罕见的岩溶峰林地貌奇观,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美学价值被国土资源部公布为全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2月13日,云南石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石林作为彝族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也拥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通过对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和旅游环境容量分析,对于协调其地质遗迹旅游资源与人文景观的开发、控制高峰期旅游容量以及地质公园旅游产品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后期,乡村旅游兴起,并蓬勃发展,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大推进了旅游研究进程。然而,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诸多地区出现了"公地悲剧"、"围城效应"、发展"内卷化"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渔家乐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滨海乡村旅游社区发展的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俊梅 《南方农村》2009,25(6):84-87
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促进国内经济继续稳步增长,我国众多地区以政府补贴发放了旅游消费券,其中乡村旅游消费券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旅游消费券和乡村旅游地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具体包括旅游消费券的指向性、发放方式和使用规定、乡村旅游地农民素质和产品开发及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等,希望可以促使乡村旅游业借此机遇更好发展,并为新时期下农村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在旅游资讯、政务、质监和营销方面的潜力巨大,但其发展却相对滞后。巢湖市旅游官网属于旅游信息资讯网和旅游政务网的合体,其网站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远远跟不上旅游信息化的步伐。通过评测其网站主要构建要素,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深度挖掘吴文化人文底蕴与当代价值,推动吴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发展,是展现新吴文化旅游特色魅力的关键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让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新吴具备一定的文化旅游发展优势.但是新吴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吴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吴文化创意有待挖掘等挑战,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新吴全力打造华东...  相似文献   

18.
"泛北部湾经济圈"提出使北部湾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此框架下,以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推导出旅游收入模型和旅游收入乘数,并实证地对我国南方三大经济圈的旅游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乘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西近年来的投资对广西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大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发达地区经济圈.而且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来说,广西发展旅游业更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广西如何更好地融人"泛北部湾旅游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阳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旅游企业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博弈论为指导,以沈阳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与当地政府、社区居民、旅游者三个利益相关者展开博弈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企业与当地政府博弈,合法经营为最优选择;与社区居民博弈需选择(合作,合作)组合;与旅游者博弈应选择诚信经营;旅游企业间竞争要重视产品差异化。提出了旅游企业利益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s discuss wine tourism activities in the context of gene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lovenia. The country’s winegrowing areas have developed traditionally important viticulture, a relatively intensive production of typical grape varieties and in some cases also a distinct entrepreneurial spirit, which consequently reflects in tourism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ural values. Three Slovene wine regions are divided into nine wine districts with their own identities and more or less distinct terroirs. Despite a several centuries’ long tradition and a rich wine culture, it is evident that in national tourism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plans, wine tourism still does not occupy the position that it probably deserves, although most of the documents stress its potential for local or regiona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s recognize a significant interest among winemakers and tourism professionals for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evelop wine tourism in the selected destinations. The authors therefore focus on some paradoxes and emphasize examples of good practice at the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