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运用Eviews 6.0软件,对河南省2000~2011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即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90-2013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现金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收入模型,得出了影响城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是次要影响因素,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出发,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以牡丹江市1988年至2008年数据资料为例,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税务》2010,(4):61-61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仅占人均总收入的91%,而在2001年之前,城镇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收入之比接近100%。  相似文献   

5.
推广和发展消费信贷可以释放居民消费能力和优化消费结构,成为当前我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尤其县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本文对延吉市近15年消费信贷余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可知消费信贷余额可以正向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但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县域消费信贷发展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凯恩斯收入-消费理论,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长期中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均消费主要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决定;短期中,上一期消费偏离收入-消费函数的值在下一期中将得到修正。因此,要建立繁荣的消费市场,政府必须从增加收入入手;对于市场的刺激产生的短期偏离,将被消费者修正。  相似文献   

7.
一、广东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一)全省城镇居民收支情况分析 1.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持续增长 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7.65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人均消费性支出10694.79元,增长1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Ⅱ),消费金额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消费需求趋旺.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险是降低居民未来不确定预期,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发挥扩大内需政策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我国社会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有助于认识社会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特点,对于如何通过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社会保险支出对消费增长长期看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短期内有抑制作用,且社会保险支出影响消费有时滞。  相似文献   

9.
个人所得税、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对个人所得税和城镇居民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长期来看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但由于平滑消费倾向、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在短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小;在现阶段,由于个税相对规模、征收范围、征收率、纳税方式的制约,个人所得税并未真正成为制约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在长期城镇居民消费表现出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通过研究我国旅游消费水平的特点以及相关数据发现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旅行社数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作为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庞大,居民消费结构差异较大。故本文根据长江经济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利用ELES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高,但是整体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并且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型消费成为其居民消费新热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税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个人所得税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所得税收入的贡献。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及人口的增长是个人所得税收入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与不同个人所得税收入来源对个人所得税收入贡献存在差异。文章从多个角度解释了该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90-2009年长三角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分两个时间段1990-2001年间和2002-2009年间计算分析了各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贡献.结果表明:大长三角城镇居民自发性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上海市最高,江苏省最低.工资性收入对消费支出水平的贡献最大但呈下降趋势,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对提高大长三角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显著提高且潜力很大.最后给出了提高大长三角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也迅猛发展。本文对影响北京市旅游业收入的7个经济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得出了两个主成分,利用这两个主成分对北京市旅游业的收入进行回归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对旅游业收入影响较大的是地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额和城市人口数。对此,为发展北京市旅游业政府应当努力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及拓展旅游市场,制定旅游计划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最大住房支出比例为30%,其他收入阶层所能支付的最大住房支出比例均超过30%,比例的大小将取决于其消费偏好总体来看,近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幅度直高于房屋销售价格的平均涨幅,1998-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高于同期房屋销售价格3.3%的平均值;2005年和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上涨9.6%和10.4%,其涨幅仍然超过同期房屋销售价格6%-8%的涨幅。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房价的上涨有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因此,房价问题更多体现的是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稳定和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增长,研究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关因素,对扩大内需和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内需不足以及近年来城镇消费倾向不高的状况,指出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过去30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78—2003年我国各省份城市及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异,各省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问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作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这25年间:(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人均储蓄指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3)1978-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消费)绝对差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一直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和消费比(即相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还从耐用消费品的实物拥有量上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指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出现收入上的区城差距、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效率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对于我国可能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客观存在;政府的作用空间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不使这些差距过大,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消费结构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消费结构数量研究主要方法之一是建立消费结构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本文通过对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城镇居民家庭每户各月的可支配收入及八大类消费支出的分户抽样数据,建立ELES模型,对深圳市盐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消费结构方面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支出为消费和储蓄两大类,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用,因此,支出结构之间的权衡会影响农村居民获得效用的大小。本文在收入与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对农村居民的支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支出结构的因素,并就扩大消费、促进内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支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收入、是否谈女(男)朋友、性别、消费倾向、理财观念、学校周围商业环境、学校所在城市等等。大学生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收入和是否谈女(男)朋友对其消费支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