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浩 《新西部(上)》2013,(21):170+162
本文分析了日本人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美意识,其表现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和四季变幻中的美意识。这种美意识是纤细而复杂的,无一不是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也是其整个民族对生命、生活所流露出的情感变迁的过程,记录着其民族精神的前进足迹。  相似文献   

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土家族生命意识的主题。人文关怀和人性张扬始终是土家族生命意识的思维传统,常识、生活、环境样态是土家族生命意识再现途径,土家的节日文化的传承,刺激和推动了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目标更加具体化,是人们传播知识,承传技艺的客观需要。从而充分突出了土家人顽强的斗志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人们追求人生目标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生意义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秀丽 《魅力中国》2011,(17):249-249
戏歌,顾名思义,是带戏味的歌,是戏曲唱腔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与歌曲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的有机结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戏歌唱法”正是在传统戏曲、民族民间等唱法中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的前提下,谱写自己灿烂的历史。它有民族唱法的亲切自然,也有戏曲的韵味,“戏歌唱法”通过“字、声、情、神、韵”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反映出了中国民族声钞戏曲艺术相结合后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戏歌的表现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韵味之美、字正之美、腔圆之美,来阐述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魏阳竹 《魅力中国》2011,(20):287-28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本文试图以甘谷道情为例谈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群 《中国经济快讯》2011,(18):I0001-I0006
这里将展现自然的力量、生命之美,以及自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它将告诉我们,人类如果还想一代代在地球上生活下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像马可·波罗把繁盛的古老中国呈现给了西方,2011年世园会也将把西安推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6.
《远东经济画报》2006,(7):122-125
民族布艺让人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质朴的美和独特的创造力,是现代的都市生活正在渐渐失去的原始的自然本色。但城市中依然存在着一大批追求自然古朴之美的人们,于是,这也给有独到创业眼光的投资者带来了新的商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以中国民族的审美观念为依据.而中国各朝各代对美女的审美观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冯梦龙《三言》中的女性是美的,从其自身和穿衣打扮几方面来说也都是美丽的。而且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文中女性的装扮也表现了美学形式上的美,从对文中这些女性装扮的分析中,可以文中女性对于装扮的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然、淡雅、和谐,得体,很好地展示了女性的美。  相似文献   

9.
宋丽丽 《魅力中国》2014,(10):277-277,224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甚至对国民思想也有这不可小视的影响。日本就是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国家之一。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与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有着莫大的关联。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意识和文化。例如:“物哀之美”“毁灭之美”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人的美意识。日本人认为“死は素晴らしいものだ”(死亡是很美妙的东西)。在日本频发的自杀事件和这种意识也不无关系。那么,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日本人的死生观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本文将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浪华 《魅力中国》2010,(16):87-87
中国画的发展,从先秦到当代,逐渐酿就了中国画诗性特质,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的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国画与其相关的诗学、哲学等相关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这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类别的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迁徙史诗中的自然崇拜是哈尼族共同的社会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深刻的哲学性,是一部关涉哈尼族从敬畏自然、认识自然到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史料。自然崇拜产生之后,就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土壤之中,在建寨选址、开田种稻和节庆祭祀中都得以表达和升华。利用人类敬畏自然的朴素认知,可以强化其尊崇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社会心理。自然崇拜作为哈尼族潜在的生态意识,在协调水资源合理分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动植物保护中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在维系人与人真诚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团结稳定中发挥着巨大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姜姝羽 《新西部(上)》2013,(11):171-171,160
文章介绍了韩国传统服饰的特征,分析了韩国传统服饰中所具备的美学内涵。指出韩国尚“白”,故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传统服饰具有宽大飘逸、朴素自然、娴雅端庄的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飘逸的含蓄美,自然纯朴的美。在充满民族特色的剪裁与配色间贯穿着天人和谐,五行合一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韩国传统服饰的特征,分析了韩国传统服饰中所具备的美学内涵。指出韩国尚"白",故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传统服饰具有宽大飘逸、朴素自然、娴雅端庄的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飘逸的含蓄美,自然纯朴的美。在充满民族特色的剪裁与配色间贯穿着天人和谐,五行合一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14.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15.
地坛是史铁生永恒的对话者、启示者.<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历路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高校研究生生命存在意识非常强烈,注重生命的责任性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漠视生命的行为有非常理性的认识,但生命幸福感体现较弱,在追求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有所忽视。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对研究生生命意识、和谐意识、自信与挫折意识、感恩与责任意识四种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健全人格是一个整体性的要求,比如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富有知识和见解,具有同情心,善于观察和体会自然世界的生死荣枯和社会人间百态,懂得审视和欣赏自然和生活的美,有生命激情,也有冷静沉着,有感情冲动,也有道义担当,等等。这种种要素,在人生的旅途中,汇聚成了美好的节律与音符。其中,文化与艺术的修养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昌应战 《魅力中国》2011,(4):250-250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入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9.
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不论其大小,它在地球表面上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培植和作用下,这个民族慢慢地得以形成和发展。布朗族是云南省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也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布朗族源自古老的百濮族群,邦协村是一个布朗族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的村委会。探讨其生态环境与生计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人类树立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意识,维护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品牌,是一个民族的根。文化的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是"民族的心理水泥",可以凝聚人们同心同德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懈奋斗。文化意识、文化使命感和文化创新意识,才是美丽校园的最为精髓所在。学校是育人的圣殿。学校是和人打交道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沟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一位教育家曾痛心疾首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