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傣族保留了非常完整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本文主要从傣族对自然的认识、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约束人们对待自然的行为规范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傣族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为现代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傣族保留了非常完整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本文主要从傣族对自然的认识、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约束人们对待自然的行为规范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傣族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为现代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小沙弥谈恋爱”情景进行了探讨,认为傣族贝叶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可持续的文化:根源是贝叶文化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性;直接原因是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出家,还俗的制度与傣族人民自由恋爱的传统相融合;体现出的是贝叶文化强烈的世俗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贝叶经     
《中国西部》2006,(12):119-119
贝叶文化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提法。之所以称为“贝叶文化”,是因为它保存于用贝叶制作而成的贝叶经本里而得名。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写的经书和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事项三个方面。贝叶经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内容除小乘佛教经典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记载等。在东南亚各国,还有用缅甸文、泰文等拼写的巴利文贝叶经。贝多罗树,形状很像棕榈树,西双版纳傣语称其为“戈兰”。在傣族人民心目中,“戈兰叶”(即贝叶)是运载傣族历史…  相似文献   

5.
以傣族"赕"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傣族"赕"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启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妮 《魅力中国》2014,(8):98-98
傣族民间舞蹈彰显了傣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与傣族人民的民族性格、生产方式、审美心理、文化信仰以及居住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在众民族中,傣族舞蹈随着新时代步伐下的传承和发展在民间艺术中也出现了突破,本文从傣族舞蹈历时性的发展出发,以《绍多丽》这一经典作品为例浅谈民间舞现今的舞台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形成了一个祥和、安宁的傣族社会.这与傣族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密切联系的.傣族社会轻刑罚,注重个人内在的修养,在行为活动中主要靠自我和社会的舆论约束.存在了近八百年的封建领主制和农奴制--景龙金殿国三十八代统治的历史,也是得益于傣族的政治伦理思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德治和法制相结合的社会里,正确对待傣族古代法律法规和道德训条中的政治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傣族在历史上就与水有密切关系,佛教对傣族的祭水仪式也有重大影响,所以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群众在自身文化信仰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加工和再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族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傣族纹身习俗的历史渊源、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研究,追探其民族心理结构根源,分析他们的内在联系,面对傣族纹身即将消亡这一状况,对保护傣族纹身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傣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聚居在中国的西双版纳、德宏、景谷、孟连、临沧、元江、新平等地区。同时傣族又是一个跨境民族,缅甸、老挝、泰国都有居住,缅甸称为掸族、老挝称为老族、泰国称为泰族。大量的史料表明,古代的傣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也经历了原始信仰阶段,佛教在六—八世纪传入后,傣族人民的生活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在民族体育活动中表现为无身体对抗,以娱乐为主。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园以天天狂欢泼水节而扬名傣州,它位于景洪市橄榄坝。景区内有5个保存完好的傣族村寨,傣寨四周有成片的古铁刀木林地;椰树、槟榔树、芒果树、荔枝树、抽子树和三丫果树环抱着竹楼;菩提树、贝叶树、奇花异草簇拥着佛寺佛塔,佛树佛城历史悠久,最古老的已有1400多年。传统体育活动区、民俗活动区、斗鸡场、高升区、民情体验区、手工制作展示区、大型泼水场将向游客展现傣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以及傣家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傣族园勐巴拉纳西歌舞剧场的大型文艺演出将让您了解傣族各支系的歌舞、戏剧、音乐、服饰等。…  相似文献   

12.
远古傣族的先民就生息在云南、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在江河之畔,有许多富饶美丽的坝子,傣族人民世代聚居在这里。傣族人民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以特有的原料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傣味。其烹调技法受佛教寺院莱和汉族菜肴的影响较深,制作方法亦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3.
在傣族的婚恋、生育、家庭教育等观念中,有许多民族传统美德.发掘和弘扬傣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许多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铭 《魅力中国》2008,(4):92-93
傣族舞“三道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的“三道弯”与其他民族舞的“三道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研究傣族舞的“三道弯”,使我们在继承、发扬和创新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其风格特质,以利于傣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印象中,傣族妇女的服装是世界上最美丽清秀、最贴身简洁、最能体现女性美的服装。当我踏上西双版纳这块土地,满眼看到的便是上着圆领窄袖短衣,下着长筒裙的傣族妇女,她们个个显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令我们这些上海人羡慕不已。特别是当她们成群结队,穿着鲜艳的筒裙穿行于村寨、集市、竹林、田园时,更向我们展示出一幅西双版纳特有的风情图画。傣族少女大多身材适中、脸庞为鸭蛋形,说话轻声细语,举止温柔大方。在迎接远方客人的时候,她们手举青枝,蘸着吉祥水轻轻的洒向客人们。我想,任何一个身材肥硕,举止粗俗的女人是不配穿傣族筒裙的。这筒裙是一种约束,大概傣族女孩自出生那日起,就被套上这纤细的筒裙,随着年龄渐长,形体也就顺着苗条的趋势发展,等长到十五、六岁时,傣族少女的美丽曲线  相似文献   

16.
泼水节已成为傣族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本文评述了前人对傣族泼水节起源的种种说法后,从该民族的历史记忆以及所处生态环境的特征出发,结合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探讨了泼水节的起源问题。这一节日是在当地特定的生态生计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傣族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现象,文化事项庞杂,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学、民俗学及民族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他们是对外贸易的先行者、回族马帮的后代;他们是回族,也是傣族;他们生下来便有两个名字,一个回族名字,一个傣族名字……  相似文献   

18.
张媛 《西部大开发》2011,(3):146-146
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有致、纵横开阖。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下体多保持半蹲姿态上,重拍向下的均匀颤动为其基本动力特征和节奏的特征。舞动时一般全脚掌着地,但不强调有力的踏和跺,相反落地时要轻轻放下。傣族舞蹈除下肢有丰富的步伐外,手和上身舞姿的丰富也是其特色之一。傣族舞蹈中有多种手势,同一姿势、同一动作,手势不同,就有不同的舞蹈形象和含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傣族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 ,佛塔和奘寺在傣族村寨十分普遍。这些塔寺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自然景色构成了一幅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 ,显得神奇而迷离。云南省的德宏和西双版纳两州就是傣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在这里 ,具有佛教特征的建筑随处可见 ,即使在偏僻的小村寨 ,也不乏佛塔和奘寺。其中名气较大的有芒市的风平大佛塔、瑞丽的喊沙奘房等 ,而潞西的广母姐列“树包塔”更是中外游人必看的著名古迹之一。该塔建在潞西市小学内 ,塔高十余米 ,造型古朴 ,刻工粗犷 ,因青树从塔内长出 ,新长出的树根又把裂开的塔身从外包裹起来 ,最后形成树包塔的…  相似文献   

20.
从美学视角看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艺术家以孔雀的自然关作为素材,灵活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从舞蹈内容出发,创造了饱含意境的艺术美,使傣族舞蹈中的孔雀形象走上世界舞台,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