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研究——国内外治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治理框架,指出生态产业链治理需要企业-市场机制、政府-政策机制、社会组织-社会机制的共同作用。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生态产业链治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3种治理模式,并系统分析了3种治理模式之间的差异。最后结合我国生态产业链运行实践,指出了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治理框架,指出生态产业链治理需要企业-市场机制、政府-政策机制、社会组织-社会机制的共同作用。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生态产业链治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3种治理模式,并系统分析了3种治理模式之间的差异。最后结合我国生态产业链运行实践,指出了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复杂性管理范式的视域论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生态协同治理的主体,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网络机制,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的基础,政府主导下的生态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的特色,适应性管理和复合生态系统风险管理机制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主要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重要特征,这对我国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配套有效的社会治理工作.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对居民生活和公民满意度影响很大,社会治理过程中政策执行的理念和效果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相匹配;基层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激励居民主动参与政策制定和规划;建立治理责任监督追究机制;深化基层部门间职能协调,以此才能达到社会治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匹配,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5.
以京津冀区域为代表的雾霾污染加剧,重新唤醒了公民和社会的生态意识.相对于自适应能力较弱的市场和企业以及自组织能力较差的社会组织而言,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政府顺利成章地承担起区域生态治理的重任.京津冀区域政府如何突破生态治理的认知局限,从区域政府协作的角度寻求和构建区域生态治理体系,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和效率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突破传统企业共生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治理理论,建立了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模型,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产权关系、契约关系、行政关系和社会关系等4种关系。卡伦堡生态产业链、河南鹤壁煤业集团生态产业链及日本北九州生态产业链,分别代表自组织型、政府主导型和集团主导型3种生态产业链。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3个代表性生态产业链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治理情况,比较了3种生态产业链的治理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面临众多矛盾,社会的个体化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治理资源的分散化与社会风险的系统化、治理机构的边界分割与不断增强的流动性,以及网络世界的碎片化与现实生活的持续性之间的矛盾等,成为区域治理亟需解决的问题。协同共治是解决上述矛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方面将协同理论运用于区域治理实践,超越单一系统形成综合性的行动和治理模式,系统构建理论指导、体制机制、效果评估和反馈体系等;另一方面提升区域政府联合体协调能力,提升多元化主体参与治理的权利和能力,并进一步在行动中产生创新性理念。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社会-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公众参与,人人共享"的生态治理方式进行了梳理,报告了雄安新区生态治理的现状及困境,通过采用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补贴"型与"知识学习"型蜈蚣博弈模型,对雄安新区的生态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取得利用知识共享机制能够强化公众生态环保意识,能够完善"政府—公众"互馈的适应性生态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强化生态治理绩效这一基本结论,提出将生态知识传播工作纳入政府考评,强化生态知识共享的信息化强度与广度,打造高耦合、嵌套紧密的生态知识联盟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政府通过知识共享方式不断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实现利用适应性治理手段开展生态治理并最终形成"人人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这一研究目的 .  相似文献   

9.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乡镇政府作为五级政府中的最基层政府,是乡镇社会的公共管理者和服务者,其治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鉴于此,借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政治治理能力、经济调控能力、文化建设能力、生态保护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即“五力”模型,对黑龙江省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乡镇治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治理理论认为,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等治理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可以平等协商公共事务,其本质是制度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较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原因是区域治理理念滞后和治理体制机制缺陷。今后我国区域治理要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构建有效的制度安排,设计有效运行机制,重点在行政管理、政策体系、法律法规、考核评估上进行制度创新,在公共协商、社会参与、利益补偿、信息传递、监督约束上进行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1.
政府治理应当依照治理对象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环境正发生着深层次变化,倒逼政府治理变革,大数据理论的应用为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造了新的途径,在实现创新驱动政府治理变革的过程中,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从拓展数据思维、管理数据资产、深挖数据价值以及管控数据风险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论多中心治理模式视域下的服务型政府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寅 《经济导刊》2009,(7):126-127
当前,构建服务型政府,已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成为一个主流话语。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研究领域里较为前沿的理论,扬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条腿走路,构建出了政府、社会和市场三维架构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其特点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诉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3.
生态型区域治理是现代社会新型的治理模式,贵阳市花溪区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拓宽思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治理理念与方式的根本转变,调动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态素质。  相似文献   

14.
治理理论下的社会组织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寅 《经济研究导刊》2011,(24):277-280
从社会治理视角看,社会组织作为多元管理格局中的一元,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组织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体制性困境。基于治理理论,社会组织管理应从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均衡发展入手,加强制度建设与环境建设,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使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社会建设相匹配,形成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七十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进入21世纪,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热点。首先简要分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四个转向: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生态转向,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认为低碳经济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深化,其实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为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研究、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研究、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研究、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等7个不同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认为国外低碳经济研究注重实践研究,研究方法上注重数理模型的应用,但同时存在模型、政策、机制的适应性问题。最后提出对未来低碳经济研究的初步建议:研究设计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模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关系模型等数量模型;以多学科、多角度综合集成的视角研究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朱四海 《发展研究》2014,(10):43-5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根本上有待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受现代化治理理论的局限,国家治理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经验的程式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色彩。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国家大系统的功能性要件和结构性要件的治理入手,平衡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制度构成,平衡政治家与公务员、企业家与经理人、掮客等治理主体构成,并以政府治理为核心,围绕边界管理、结构管理和能力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新医改确定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改革,在公共治理理论的视阈下,政府、市场与社会都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三者间的互动、合作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治理的理论框架、现实基础,指出医疗卫生改革在政府主导下,仍需其他力量协同共治,即通过有差别地架构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共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相似文献   

19.
制度之间具有互补性,市场化改革要求政府治理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总结了几个决定政府治理性质的理论视角:政治经济纵向一体化的视角、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和市场结构理论的视角,更根本地,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视角来看待一个社会政府治理的性质及其变革.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是关于政府治理变迁理论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政府治理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它受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技术逐渐成为推动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政府传统的治理模式发生碰撞。尽管传统模式曾取得很大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给政府治理变革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鉴于此,以大数据的理论逻辑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大数据如何赋能政府治理,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治理路径,以期促进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上的良性应用,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