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韩国传统服饰的特征,分析了韩国传统服饰中所具备的美学内涵。指出韩国尚"白",故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传统服饰具有宽大飘逸、朴素自然、娴雅端庄的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飘逸的含蓄美,自然纯朴的美。在充满民族特色的剪裁与配色间贯穿着天人和谐,五行合一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2.
昌应战 《魅力中国》2011,(4):250-250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入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3.
徐云龙 《新西部(上)》2013,(7):107-107,93
宋代十分重视恢复汉族服饰传统,强调“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程朱理学”在当时的哲学体系中占有统治地位,对服饰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服饰呈现出质朴、典雅的“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4.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水利工程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潜移默化中,以具有小浪底特色的美学行为,创造了诸多美学实体和美学理念。特别是建成后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一座水工建筑物,更是一件美轮美奂的水利“艺术品”,其风格独特的设计美、风姿卓越的环境美、质朴自然的责任美、内外协调的和谐美。构成了具有小浪底特色的美学文化体系。本文就小浪底工程在建设运行中形成的独特的小浪底美学文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在总结回顾工程美学特色的同时,以期为今后水利工程建筑提供美学借鉴。  相似文献   

5.
薛媛 《魅力中国》2013,(5):55-5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特点是重内美。郭熙和苏轼是对意境论做出很多的贡献。郭熙提出境界这一审美范畴,境界即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常听到人们说“画魂”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的一幅作品中的“意境”。中国绘画美学中,意境的根源是在于画家自己的思想与他所看到的要表达的景象进行结合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陈海涛 《魅力中国》2010,(6):296-296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美学思想,它深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根基,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最高审美理想。在古代悠久的文明传承中,儒、道、释三家对立互补,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气质,同时也构成了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精髓。道家关于虚实结合、得意忘言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重传神、重写意的艺术特征。道家关于不设不施之自然美,情景交融之融合美,有限无限之超越美形成了中国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型桂林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以其意趣天然、极具艺术震撼力的形式让亿万观众感受到了美的力量。美学,似乎也借此一转身走下了形而上的庙堂,贴近了自然、贴近了大众。这表明当代艺术和审美的日常化、大众化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美学与人的生存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当代美学以其特有的方式关注着当代人的生存状况,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与和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前抽象的美学与一向贴近生活的文学,正日趋相通、殊途同归了。  相似文献   

8.
体育舞蹈是一项运动的艺术,它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艺术性,它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学特征。包括人体之美、服饰之美、动作之美、音乐之美、神韵之美、健康之美、心灵之美。是体育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李向英 《魅力中国》2013,(13):87-87
化妆造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形象设计的科学,它涉及心理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领域的内容。戏曲舞台化妆是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戏曲的形式美的总体要求为“比例对称,节奏韵律和谐统一””其对形象美和形式美的区分尤为重要,由此,舞台上的美,带给人们的是第一视觉。而舞台化妆就起到了妙手生花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有个响当当的服饰名牌“雷诺”,“雷诺”出自泰山脚下一颗纺织明星——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2月4日,笔者来到位于泰安市东岳大街东首的岱银集团走访,新的发展令笔者振奋,这振奋驱走了冬日的寒意。岱银集团现已形成了年棉纱2.5万吨、棉布1500万米、各类服饰180万件的生产能力,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产品还远销东南亚、欧洲、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主打品牌“雷诺”服饰继上两年在中国国际服装  相似文献   

11.
毛鸿达 《西部大开发》2010,(2):134-134,109
作为美学范畴的“阴柔”与“阳刚”,对立而又相辅相生。“阴柔”给人纤秀之感,阳刚给人大气之感。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艺术风格都在这两者“之间”进行着美学层面上的博弈。艺术风格作为民族思维意识主流的体现,随现代性情境而转换,就目前而言,中国的艺术风格更需要大气、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2.
程英 《魅力中国》2010,(3):168-169
美育是小学教育基本组成部分。“什么是美育?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与美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相似文献   

13.
钟雁明 《中国经贸》2007,(11):60-61
韩国,在20世纪后半页,凭着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经济成果,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汉江奇迹”,并与香港、台湾和新加坡被共同誉为“亚洲四小龙”,盛极一时。以电视剧、歌曲、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深受中国人喜爱,中韩两国的合作已从经贸、文化拓展到各个领域和层面上。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1大贸易输出国和第1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则是中国第3大贸易输入国。  相似文献   

14.
从美学视角看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艺术家以孔雀的自然关作为素材,灵活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从舞蹈内容出发,创造了饱含意境的艺术美,使傣族舞蹈中的孔雀形象走上世界舞台,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冯美玲 《魅力中国》2012,(32):15-15
意境美是中国艺术审美特征之一,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在艺术实践中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虚实相生”的境界。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绘画、音乐和艺术设计中意境美的运用,使我们充分的了解和体会意境美特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全昊罡 《黑河学刊》2012,(10):18-19
韩国锦山住宅是模仿韩国古代"图山私塾"构建的现代式传统住宅,其不仅再现了韩国传统住宅的美学特征,也融入了现代气息,保证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为日后建筑师们结合民族传统与现代实用价值设计现代式传统住宅提供了一个借鉴。本文以韩国锦山住宅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现代性与传统性融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孙朝铭 《魅力中国》2013,(26):87-87,142
探讨了畲族服饰的特征,特别是全面解释了“凤凰装”。本文通过探讨畲族传统的服饰,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畲族服饰还应该要借鉴当今的服饰的一些因素.从而让传统的服饰得以更好的发展和传承。畲族的服饰对于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名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重要以及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洁  孙天才 《魅力中国》2010,(24):86-87
本文应用美学的观点,探讨了《边城》的审美选择。认为《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作者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来寄托作者重塑民族形象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和”是音乐艺术审美活动中为人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境界,它与自然、社会、人生皆紧密关联。国传统音乐中“和”的美学思想主要袁现在音声之和、乐与人和、天人之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时间2006年11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美诉“中国、韩国、印尼铜版纸未对美产业造成伤害”案。结果以5:1的投票结果认定“无损害”。我们胜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