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早在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就被大家发现.可能是出于维护国家的形象,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108个男婴对应100个女婴那时被一些人怀疑是统计误差所导致.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11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19.如果再不改变现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到2010年这个数值可能会达到130,130个男婴对应出100个女婴不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数字猜想.  相似文献   

2.
《商》2016,(5)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不断升高,使得男性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据统计,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性别比已经超过120,这大大偏离了正常出生性别比的范围。从世界范围的人口发展历史来看,在正常情况下,出生婴儿的性别比要保持在102到107这个范围内,但是由于男婴儿和男青少年的死亡率通常要高于女婴和女青少年的死亡率,因此到了适婚年龄阶段,男性和女性的人口总数大体相当。但是如果出现出生性别比超过这个范围,男女两性适婚年龄阶段人口之间的比例平衡就被打破,出生性别比达到120就意味着,平均每出生100名女性婴儿就要对应出生120名男性婴儿,所以有新闻媒体称未来中国将要有3千万男人打光棍这也不算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3.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偏高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发表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更是成为国内外人口学家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各级政府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治理也予以了高度的关切。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6.
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依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必须加强对新形势下做好老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老年工作者的素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7.
按照人口学界的国际通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就被认为进人老年型社会.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上海进入了较高阶段的老龄化城市. 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相似文献   

8.
杨云 《上海商业》2012,(4):64-65
巴马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被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据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日本第一次人口普查(日本称为“国势调查”)始于1920年。为了及时了解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情况,日本法律规定以后每五年进行一次。到2000年日本将进行第十七次人口普查。日本虽说每五年有一次人口普查,但逢“5”年份的普查项目少一些,逢“0”年份项目多一些,如1990年的普查有22个项目,1995年只有17个项目。而两类普查的范围和方法都是一样的。日本的人口普查,在中央由总务厅统计局组织实施,这也是统计局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统计;在地方则以统计部门为主,由政府有关部门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及各地区的婴儿死亡率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9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及各地区的婴儿死亡率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90)(附:对我国及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据的分析)附:对我国及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据的分析对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事...  相似文献   

11.
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试点工作业已结束 ,今年的五普与 1 990年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有较大的变化。首先 ,调查时点由历次的 7月 1日零点推迟到 1 1月 1日零点 ;其次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格明显增多 ,这次包括死亡人口调查表、暂住人口调查表和人口普查长、短表四种表格 ,总的调查项目比四普有了明显的增多。这次普查中 90 %的住户仅填写基本项目 (短表 ) ,各调查小区按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 ,抽取 1 0 %的住户填写长表。再次 ,五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 ,人们俗称这次普查是“画地图、查房子、点人头”,因此前期准备工作繁多。此外 ,这次调查中增…  相似文献   

12.
<正>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中国超大特大城市"俱乐部"再次扩容,包括国内7个超大城市和14个特大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可圈可点,2021年以来纷纷交出亮眼答卷,其中多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城市居民主要死因对死亡性别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 1 999年中国大城市居民分性别的死因分析发现 ,男女死因顺位略有不同。以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为标准 ,对分性别、分疾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后发现 ,对粗死亡率性别差异贡献最大的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进一步分析了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几种疾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自 1 790年以来 ,美国每 1 0年都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美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必须每 1 0年做一次人口普查(宪法第一章第二节 ) 1。 2 0 0 0年 4月 1日美国进行了其历史上第 2 2次人口普查 2。这次人口普查准备调查全国各个州中约 1 .1 8亿个家庭 (household unit)和 2 .75亿住民 ,以及美国领地的 1 1 5万个家庭。要覆盖如此多的人口 ,美国商业部的人口普查局在全美设立了 50 0个地方普查办公室 ,1 2个地区普查中心和 4个数据处理中心 ;雇佣 2 70万人在普查期间 (包括准备和分析普查资料阶段 )为其工作 3 ;此外 ,还准备了大量的现代化工具 (如网络…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中国超大特大城市"俱乐部"再次扩容,包括国内7个超大城市和14个特大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可圈可点,2021年以来纷纷交出亮眼答卷,其中多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6.
对1999年中国大城市居民分性别的死因分析发现,男女死因顺位略有不同.以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为标准,对分性别、分疾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后发现,对粗死亡率性别差异贡献最大的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进一步分析了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几种疾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明年我国将举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刊从本期起开设2000年人口普查专栏,欢迎各地作者踊跃来稿。一、什么是人口数据人口数据是以人或者户为基本单位的统计数据,它表达人口现状、人口出生、死亡、流动以及影响到出生、死亡和流动变化的现象。因此总人口数,迁移人数,每户全年平均收人,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都是人口数据。二、收集人口数据的主要方法人口普查、户口登记、抽样调查是收集人口和社会、经济等数据的三种主要方法。这三种方法在调查方法的设计,收集到的数据的数量,数据的误差,数据所能包括的地理范围及数据的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  相似文献   

19.
根据普查资料建立公安派出所广东省东莞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东莞市凤岗镇党委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本镇雁田管理区随着近几年企业的急剧增加,外来暂住人口大量涌入的情况。1990年7月1日人口普查时,全管理区外来暂住人口共有15577人,比该管理区户籍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清楚反映我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我们主要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有关流动人口的数据以及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开展相关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