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王艳 《商》2014,(15):112-113
诚信原则是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之一,也是社会个体之间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诚信建设则是则是建设法治国家应有之义务。本文就试图从诚信与法治的视角分析我国诚信法治建设。本文从我国的诚信现状、我国传统道德伦理领域、西方思想领域以及现代法治社会对诚信概念的浅析、诚信与法治之间复杂而又简单的关系、诚信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价值;我国诚信法治国家的建立提出完善的建议这五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须德法兼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社会诚信体系的失落必然会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诚信体系的重建,事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成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重建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必须重视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奠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重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优化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环境,为在全社会加强社会诚信体系重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是做人的基本价值准则,也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道德准则。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诚信原则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现代社会需要诚实信用,加强诚实信用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应完善相关立法,建设法治政府;建立信用扩散及契约制度;强化司法改革,提高法官素质,同时设置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范锡文 《中国市场》2008,(44):124-125
诚信不单纯是道德学家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也同样关注。本文从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含义,从经济人的内涵以及构建诚信为荣的制度意义着手,探讨诚信不仅是社会行为的基本导向和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观念,同时也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及相应规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解决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诚信缺失问题,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法律规制,使人们对道德因素的认识,上升到法治的境界,才能尽快解决诚信缺失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道德和法律是现代社会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基本手段,诚信不仅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更是法治建设的基石。本文通过比较中西诚信文化的异同,探析诚信缺失的根由,分析诚信运行方式,主张建立全社会"三位一体"大诚信体系,论证大体系在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和地位、各子体系的职能、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共同所要达到的目标。将诚信提升为法的价值追求的目标之一,建立"诚信所有"的法律制度,为大诚信体系提供优良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7.
诚信与法治是现实生活中一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诚信的严重缺失意味着道德的崩溃,社会必然产生对法治过度强劲的需求,导致法治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唯一途径。但是,法治的建立又必须以诚信为基础和灵魂,法的目的、来源和执行都必须与诚信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使二者之间实现有效的渗透,从而实现社会关系和秩序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法治理论认为,司法相对于行政,行政是能动的,司法是被动的.而现代法治理论认为,司法不仅是被动的,同时也是能动的.司法虽然不能主动介入社会和干预社会,但司法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动性影响社会,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法律实务界的领导特别提倡能动司法,应该说现阶段强调和重视司法能动性的一面是有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思想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的全面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更高质量的诚信建设。建设诚信社会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但部分个人、商业和政府仍存在一些与之不相匹配的诚信滑坡问题,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亟待提高。本文认为,在推进诚信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要加强诚信教育,修复诚信观念的缺失,鼓励并引导每位公民自觉树立诚信道德意识,强化诚信行为,同时利用社会信用体系将诚信制度化,将道德意识与制度规范有机融合,互促诚信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司法行政机关是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塑造社会诚信、维护和谐稳定的专门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把握好工作定位,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龙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服务,是我省司法行政战线一项光荣而艰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