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织部分,说到底是一种结构性的制度建构和政策安排。社会治理创新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我们走过的35年改革开放路程一样,“系统-协同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创设既是新改革时期的一种目标和要求,也是一个社会发育和成长的过程,更是一种培育广泛社会文化共识的价值追求和行动使命。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通规模伴随国民经济自然成长、就业机会继续增加的基础上,流通产业需要从“小散差乱”的数量扩张阶段转向“三个提高”的新阶段,其战略思路和政策选择是:着眼于宏观经济目标,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业,以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优化整合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的商品流程为核心,以“两个统筹兼顾”为重点,高度重视和发挥现代流通业的重要作用,为农产品,工业投资品和工业消费品低成本,竞争性,高效率也自由流动,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提升流通产业在加快经济节奏,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深层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4.
城市贫困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之一,认识城市贫困问题依赖于"贫困识别-机理-反贫困"的系统研究。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众多,贫困发生率敏感性高,呈现地域分布显著差异显著、结构复杂化和低龄化、贫富差距严重、空间聚居不断边缘化的特点。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城市贫困问题的产生,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尽管当前的反贫困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能满足贫困者最低层次的多种需求,忽视了对贫困群体能力开发的问题。新时期的城市贫困治理应当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职业教育培训、鼓励有能力的贫困群体积极参加工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治理理论与中国政府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理既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又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统治模式。它强调公共权力的社会化配置,需要成熟的市民社会的现实支持。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以及有效构成了善治的精神内核,民主发展的最终结果促进了治理的实现。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个逐渐走向治理与善治的过程。经济市场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努力,法治与德治思想的提出,政府主导型治理道路的确立,村民自治、社区建设、电子政府等典型案例的展开,标志着中国在走向善治的道路上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善治之路并不平坦。舶来理论的本土化、治理失效问题的解决、中国共产党在政府治理过程中的社会整合功能的发挥,都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针对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的现状、特点、产生原因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今后应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适当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同时统筹考虑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以求更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还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有待强化、基层民主自治局部存在失序、基层法治有内卷化风险、道德规范约束力弱化和矛盾纠纷研判处理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的挑战。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提出要以政治为统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智治为支撑,建构“五治协同”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网络技术和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成长正在引起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基本特征、以技术经济为主要推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以传统工业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科技进步、信息化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关系等几方面讨论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TO新一轮农业谈判艰难而曲折,原因是各方立场大相径庭,矛盾重重。根据主要贸易国谈判中的观点和主张.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主要的利益集团,从市场准入、出口竞争、国内支持和非贸易关注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它们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等方面的文献梳理,指出国有企业存在诸如社会责任意识薄弱、产权不明晰、内部控制不严密等多层次的问题。并且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中遇到的难题,指出国有企业应从制度设计、管理者重塑、企业治理效率等多方面入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找到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