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国内智力资源最密集、创新人才最集中.产业创新最活跃的科技园区,在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等方面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起到了探索引领作用。产业技术联盟是中关村企业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扩大市场规模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本文基于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现状与目标,研究其对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市场发展和创新环境建设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7,(94):1-16
中关村园区创新系统是全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区域创新系统。中关村有能力、有条件,也有责任在国家自主创新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产业联盟是中关村发挥龙头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关村应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基于产业联盟的联合创新机制,通过加强研发合作、技术标准、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的建设,带动和促进全国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现状及其政策目标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关村科技园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在我国科技创新和参与全球竞争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并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在加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阶段,产业技术联盟模式在中关村科技园率先涌现出来,初步显示出其创新优势和推广价值,成为企业网络优质资源、提高创新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方式,也得到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等政府机构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支持。本文在对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综合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历程、整体现状、具体情况、总体特点、主要类型、主要问题及政策目标建议等七个方面介绍对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7,(93):1-18
中关村已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区域创新系统。中关村园区创新系统孕育了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关村已有产业联盟20多家,无论数量还是类型都走在全国前列。中关村产业联盟促进了园区内企业和产业的创新,丰富和促进了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带动了国内产业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建设有很多创新和经验,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战略联盟的产业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形态,是研发战略联盟在产业层面的拓展。文章从战略联盟理论出发,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征和使命,并提出构建其应注意的几个战略问题:突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产业特征;注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中的战略金三角;选择合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构建联盟成果的分享机制和联盟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中关村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截止到目前,中关村已有18家产业联盟。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领域。可以说,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学、院所、中介组织等,围绕技术标准成立产业联盟,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关村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形成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它为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的交流、碰撞提供了新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协作创新。提高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已从最初的“电子一条街”发展到了世界一流科技园;已从以招商引资、土地出让、“贸工技”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了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创新为根本的内生式发展阶段:已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8.
李焱 《首都经济》2008,(2):76-76
1月22日,由海淀园管委会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联合发起成立的“中关村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产业联盟”正式对外挂牌成立。联盟主旨是融合海淀园众多内容创意企业(动漫、游戏、多种创意内容等)的资源.在数字电视双向互动平台上进行增值内容移植,加强增值内容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升海淀园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增强从事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中关村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区》2010,(5):27-28
中关村因在ICT产业长期的积累和特有的研究资源优势,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在核心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传输、计算和行业应用示范、以及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将致力于企业的创新精神.提倡创意缔造财富的观念。我们会吸引从事创意产业的精英企业加入联盟.注意总结和推展成熟企业的经验.并为他们的发展与政府合作.提供和谐的平台。这是我们的精神。”这是新近成立的中关村创业联盟的宣言中的一部分。它昭示了创意产业联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技术风险的研发联盟政府补贴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卫东  范波  马国旺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95-98
文章考虑研发存在技术风险,建立了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不同财政补贴方式(研发投入补贴和产品补贴)下的企业研发和生产策略。通过理论和数值仿真分析找出了不同补贴政策下的企业最优策略和相应的社会福利,并就政府的研发补贴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两种补贴政策均无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优解,研发难度较小的情况下宜采用研发投入补贴,研发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应采用产品补贴,以此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中关村园区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关村园区中小企业的数量约占一半,更应该作为优先扶持的目标。本文综合利用DEA方法中的CCR、BCC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近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数据结论并给出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龙江省联盟发展的组织结构、联盟合作项目和运行绩效的现状,剖析联盟管理存在的问题,创新联盟组织机构和项目运作管理模式,从加强项目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规范组织机构、加大产业辐射活动的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联盟是产业共性问题内部化的组织,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与总结了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健康运行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联盟利益分配客体、利益分配主体,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具体建构等方面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表明,由于缺乏深入的个案研究,以及采集经验数据存在较大难度,致使现有研究大多偏向于宏观化和模型化,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还有待验证,实际应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核评估。联盟利益分配客体的确立,特别是对间接利益的定量化,以及根据利益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利益客体的阶段性,选择合理的分配方式等方面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黄少坚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145-149
文章探讨了海尔R&D的产品型号经理运营模式,对于其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型号经理制的优势与不足。海尔R&D的产品型号经理体制能够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有效的研发体制,要能够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是快速响应市场的一种研发体系。要对我国其他企业R&D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研发成功率对研发支出和产出水平的影响,在吸收能力和溢出效应的R&D模型中引入研发成功率并利用两阶段子博弈精炼完美纳什均衡求解。当研发成功率大于50%时,无论吸收能力和溢出效应有多大,研发支出增加会导致产出增加。合作研发和非合作研发中,研发成功率上升均会引起研发支出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在非合作研发中,吸收能力和溢出效应的增加会导致产出水平和研发支出水平的减少;而在合作研发中,吸收能力与溢出效应的增加会导致产出水平和研发支出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对陕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陕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将影响联盟发展的因素按照方差贡献率大小依次提取9个公因子,初步反映出影响陕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演化机理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9.
齐梓茹 《科技和产业》2024,24(4):141-151
以产业共性技术和产业内竞争两个参数来表征产业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阶段双寡头竞争博弈模型,用以分析两个寡头企业绿色研发和绿色学习的决策行为。探讨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方式下,不同补贴方式对企业绿色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产业特征参数对企业绿色行为的影响及其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既推动了产业特征对企业绿色研发和绿色学习影响的认知,又进一步深化了政府绿色补贴对企业绿色行为作用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