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沙、湘潭、株洲的新型度总体情况相对最好;在环境保护方面,娄底、常德相对较好;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沙的水平最高;在社会建设方面,长沙的情况最好;衡阳、岳阳均不具有比较优势.研究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3.
利用2000-2012年甘肃省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城镇化率、技术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检验发现变量满足平稳性,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城镇化是碳排放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两者正相关,但不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技术水平和碳排放之间负相关,但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降低碳排放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拟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非农化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具体途径和特点,讨论其今后一段时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完善性建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东莞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7.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对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看,二者存在着动态调整机制,农业产业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7–2014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相差较大。随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2007–2014年金融支持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建设,最后提出促进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主要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民权,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基础、增动力。本文以地处秦巴山核心区域的陕西安康市为例,分析了安康秦巴山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分析政府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提出基于安康秦巴山区域就近城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纷纷涌入城市,他们不断推进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但是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歧视、就业层次低、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收入低等诸多问题,导致频繁失业或跳槽;在现实生活中,"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愈演愈烈。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实现"四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亦逐渐加快。城镇化,顾名思义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程,但在城镇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不断完善的同时,城镇化亦加剧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新型城镇化则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本文以对江苏苏北五市的实证调研为基础,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3.
14.
为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2004—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从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生态等五个方面选取代表新疆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系统性指标,基于规模-结构-发展的角度选取代表新疆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熵值TOPSIS法确定权重后分别测算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得分后,构建VAR模型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性和Granger因果关系;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互相作用明显,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的正向冲击效应,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的民族地区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研究——以西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郊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其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带来了身份转换难、就业难、生活难、子女上学难、养老难等社会问题,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以西宁市为例,通过对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自我选择+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三位一体的民族地区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新型城镇化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城镇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率也较低;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城镇化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且以城镇化(城市体系)的形成机理来分析消费市场的繁荣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于空间维度的关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构建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沈雅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4):153-154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六安作为欠发达地区,农业大市,城镇化发展受到国家和安徽省主体功能区等多重区域政策叠加影响,要实现"四化同步",必须立足六安实际,以解决核心问题为突破口,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出符合六安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运用江苏省2010-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共选取22项指标分别构建江苏省物流发展、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算相应指标权重。基于线性加权后的综合指标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江苏省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物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但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仅短期作用显著,而物流业并没有明显推动城市化进程,二者之间缺乏长期协调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