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我国典当行的基本发展概况从"典当"业务的发展历程看,典当业从南朝产生以来,经历了唐、宋、元、明四朝的发展时期和清代中期的兴盛时期后,逐渐衰落;甚至在1956年~1986年30年内,典当业务在我国基本销声匿迹。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自1987年12月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重出江湖,并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单就新设的典当行数量而言,典当行从2003年底的1300多家上升到2006年底的2400多家,2006年底典当行总数比2003  相似文献   

2.
<正>走进典当行发现淘宝地2004年,我大学毕业,南下深圳找工作。奔波了一个月,工作没有着落,钱却花得羞不多了。我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一天,我在街角看到一家典当行。我拿着手提电脑走了进去,我从小就对典当行没好感,印象中的典当行老板总是老奸巨猾专门坑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日益突出,古老的典当行业以崭新的面貌再度兴起,但诸多受限的营运模式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也使典当行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立足微观角度,考察当前形势下典当行业实况,通过分析典当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典当行自身,提出可持续发展之策。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小企业融资首选典当。“资金不够用,完全可以找典当行解决。”典当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在小额度贷款的不足。另外,在手续的灵活上也优于银行。就河北省而言.“河北省至少70%的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行来融通资金,这也成为河北省典当行业的主要业  相似文献   

5.
典当作为现代人融资的新方式,它对普通百姓和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典当行的基本功能,探析典当行的法律问题、宣传问题、人才问题、风险问题等等现阶段金融危机下典当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还进一步分析了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典当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典当理财已经成为新时尚,典当行已经成为一些精明人士融资理财的新渠道和好帮手。传统融资功能新一代典当行保留了传统典当行的功能,即向顾客提供他们急需的资金。虽然典当融资的成本要比银行贷款高,但由于典当行对典当人(放款对象)不很挑剔,而是根据当物的成色高低、价值大小来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因国家经贸委正在制定《典当行管理办法》,无法核发《典当经营许可证》,今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关于推迟对典当行企业年检的通知》(工商企字犤2001犦第69号),决定将典当行2000年度年检期限推迟至7月底。今年7月30日,国家经贸委致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告知《典当行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发布。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典当行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对符合要求的典当行核发《经营许可证》。建议将典当行2000年度…  相似文献   

8.
<正> 萍是我的朋友圈中的大款,对赚钱极敏感,能随时随地意识到某项事情是否赚钱。当典当行刚刚恢复,许多人对典当的认识还停留在老观念上时,萍就开始利用典当行的业务范围筹集资金做生意,那时生意的回报率极高,萍大大赚了一笔。前几个月,单位分给我一套房,房子在一层,当时我心里很是堵得慌。萍却告诉  相似文献   

9.
典当业曾是我国传统金融业,自1987年恢复以来,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快捷、方便的融资方式和平台.随着国家对于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的放宽,尤其是进入金融领域这一政策的实施,正确地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是有重大的意义.典当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业,一直备受民间资本的青睐,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本文拟丛典当行的现状出发,论述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典当行业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聚焦典当行     
与银行相比,典当行借款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方便快捷。目前,典当行的经营范围已经越来越大,品种也不断推陈出新,像现在比较常见的汽车、房产、有价证券,都是典当行经营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商》2013,(17)
典当在我国最早起源于封建社会,被认为是历史最悠久的融资方式之一。典当是以特定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质押的形式,向典当机构借贷的特殊融资方式,其本质属性是以物换钱。典当行,亦称为当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是专门发放质押贷款的隶属于商务部的边缘性金融机构,是以货币借贷为主、商品销售为辅的中介组织。本文论述了典当行的发展状态,揭示典当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新形势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典当行口子放宽了!今年8月份,我国政府正式发布实施了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同"老办法"相比,新办法打破了不少限制。一、资本属性多元化的突破:准许进入的门槛儿降低了!新办法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所以对成立的公司没有资本属性的规定,自然人或法人都可以投资,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组建。这就为私有资本介入典当业洞开了大门。另外,资本金的数额拉开了档次。最低限额30万元(其中从事抵押房地产业务的典当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00万元)。二、经营范围放宽。新办法放开了房地产抵押业务和质押业务。股票、专利、存单、提货单……均属于权利质押范围。电脑、汽车、有价票据、房子(不管是私有的还是公产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瓶颈。典当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其优越性,并在我国的金融领域中日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典当行发展情况出发,对目前典当行行业整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为政府和典当行业自身对于典当业在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典当行融资是融资渠道的一种,它将民间剩余资本进行集中,通过一定的收益率实现资本价值,同时能较好满足资金需求方的短期需求。本文以常州市典当行融资情况为案例,对其融资功能进行理性认识和实践论证,剖析其功能拓展中的内生性和外部环境制约,提出下阶段拓展典当行融资功能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自去年底开业以来,广业典当行的生意一直不错。这家杭州城东的典当行位于建材市场密集区,光顾者一直没有间断过。而同样让人感兴趣的是,其投资方居然是杭州市重特钢铁材料有限公司,一个与典当毫不相关、曾专注于钢材生意的专业公司。这只是众多“呱呱坠地”的“浙姓”典当行新生儿中的其中一个。在“掘金”资源开发、投建民营银行等领域屡有斩获后,活跃的浙江民资又找到了一种新的“钱生钱”的途径——典当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苦苦排队等候后,如今,管理新办法的实施及颇高的获利机会,让这一行业充满期待,众多投资者也跃跃欲试。去年浙江至少有4亿元民资涌入典当业。商务部2005年共审批了478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其中浙江就获批29家,在全国各省市中拔得头筹。更为引人  相似文献   

16.
杨芳 《商》2013,(17):187-187,166
典当在我国最早起源于封建社会,被认为是历史最悠久的融资方式之一。典当是以特定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质押的形式,向典当机构借贷的特殊融资方式,其本质属性是以物换钱。典当行,亦称为当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是专门发放质押贷款的隶属于商务部的边缘性金融机构,是以货币借贷为主、商品销售为辅的中介组织。本文论述了典当行的发展状态,揭示典当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新形势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红梅 《现代商业》2014,(23):205-20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老的典当行业在消失了十几年之后又再度兴起。从八十年代末成都的第一家典当行起,到九十年代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超过一千多家典当行,注册的本金多达八十多亿元,相关业务人员超过万人。这已经形成了独具规模的临时抵押借贷特殊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8.
去典当行买绝当品(当户抵押在典当行里到期未赎的物品),成为一些人理财的新选择,在这些人的眼里,绝当品就是财富。据业内人士介绍,绝当品价格便宜,加上典当行在出售前对于饰品、手表都会重新加工或维修,质量有保证,虽然是二手货,但成色很新。不少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手段。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并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的难题,因为中小企业具有"急、频、少"的融资特点,仅仅依靠银行信贷等方式是很难获得有效资金的。而典当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中小企业的小额资金需求,方便高效,是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发展典当行,利用典当行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典当融资为出发点,集中讨论了中小企业利用典当融资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的优势,从而得出典当行是缓解中下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促进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商企字[2001]第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国务院决定 ,2000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将典当行移交国家经贸委统一归口管理。目前 ,国家经贸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典当行管理办法》 ,拟在该办法出台后 ,对典当行进行清理整顿 ,对符合条件的 ,核发《典当经营许可证》。因此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典当行的企业年检推迟到2001年7月底。自2001年8月1日起 ,凡不能提交《典当经营许可证》的典当行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限期办理注销登记 ,逾期不办的 ,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二○○一年三月十九日国家工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