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新农村建设当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这样做曲解了新农村的涵义。应在注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硬件’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武琪 《发展》2007,(2):73-7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在第二部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而且第三部分的第5条,又分别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改革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个方面专门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此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对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新农村”“新”在哪里?当前建设新农村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它和建设和谐农村有什么联系?对此,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杨晓红  赵红伟 《魅力中国》2011,(10):350-35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本文从礼仪入手,重.占’谈谈社会主义形式下,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可行的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开展村企结对,不能光靠‘输血’,更应注重于培育‘造血’功能。”日前,市人大代表、华通集团董事长郑绍琪接受采访时,坦率地说出了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一番见解。  相似文献   

5.
7辆中巴车鱼贯而行在乡村柏油路上,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8月4日至6日,《当代陕西》记者随“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暨‘旬邑经验’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实地考察了旬邑县的新农村建设,在这块沟壑纵横的原野上,寻找新农村建设种种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去一个条件较差的老区村调查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村支书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穷村,被政府安排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三批,到那时,恐怕上级领导没‘劲’了。”村支书的担心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7.
吴毓伟  邓晓贤 《宁波经济》2009,(11):24-26,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性资金的投入,但是相对于对“三农”的历史性欠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扣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农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了加深理解、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讲话的基本精神,推进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从理沧与实践的结合上,回顾思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不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无法成功地进行新民主义革命;建国以后,实际上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解决“三农”问题,也无法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和建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一般规律出发有过不少论述,对未来社会农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区建设》2006,(12):18-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中央和地方‘好戏连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可概括为“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健康”三句话。唐仁健说,全国上下已形成一个热情关心、积极参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一目标的确定,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开创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浙江而言,持续抓好、迭代升级“千万工程”,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切口、抓手和龙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确实是浙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这是习近平2006年9月8日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建设新农村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一文的结语。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启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江西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通宽带,信息进万家”。按计划,江西省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顾名思义,是农村。可是,现在有的地方人们的“城市情结”十分强烈,非要把新农村建设得像城市一样。为了“村容整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得“几十年不落后”,要建宽阔的马路,敞亮的广场,成排成排的公寓别墅,甚至还有城市一样的喷泉、华灯……且不说中国幅员辽阔的  相似文献   

14.
邢凤 《理论观察》2006,(4):186-187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新农村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更是“乡风文明”的重心所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基本要求来看都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而直接涉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乡风文明”四个字。这表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还是农村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日,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此,“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虚’的东西,这在今年中央‘一号件’里有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大发展思路指导下,中国移动青岛分公司作为当地通信发展主导运营商,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提出了“力推信息化助建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较早地把发展的触角伸向了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7,(106):1-22
本报告根据对张家口市尚义、涿鹿、赤城3个县、9个乡、135个村庄的调查,介绍了张家口市新农村建设的“五大工程”和初步探索。调查表明,农民收入低,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新农村建设资金极其缺乏。本报告建议,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重点,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永佳  潘雪峰 《魅力中国》2013,(29):239-239
“三农问题”关系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创建与之适应的新农村教育。新农村教育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之新型农民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较多问题,严重阻碍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新网工程’建设与供销合作社科学发展”是第八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的主题。众所周知,“新网工程”是促进农村现代流通的大事,是发展农村经济、造福亿万农民的好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事。在“新网工程”建设第一个五年结束之时,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召集系统内外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让我们更加深切、系统地感受到了“新网工程”建设五年来带给我们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渗透于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过程中,还渗透于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较大差距。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必须注重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有序开发,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禀赋,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