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沪深325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997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CEO权力与强制性CEO变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CEO兼任董事长、外部董事和依存董事的比例、大股东代表的身份以及CEO的任职时间的长短等能显著增加CEO的权力,降低CEO被强制更换的可能性;而CEO的持股比例及其教育背景等西方国家CEO的重要权力源...  相似文献   

2.
以2004年~2005年沪深两市中的企业集团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集团的激励、监督机制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以CEO持股比例和高管层持股比例衡量的股权激励机制对股权代理成本没有显著影响,董事会监督机制中独立董事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受薪董事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CEO是否兼任董事长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外,在董事会监督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过程中并未发现股权激励机制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治理的效率将通过公司业绩反映出来。以2005年—2007年CCER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适当扩大董事会规模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即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第二,董事长持股比例、前三名董事薪酬之和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董事会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4.
从董事会层面上来说,董事会的内部状态主要包括董事长与CEO是否两职合一,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成员的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来分析其对经营绩效会产生影响,通过对沪深两市中的金融行业42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与公司业绩有正向的关系;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的程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董事会成员的年龄结构域经营绩效存在相关性;独立董事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1~2004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修正的Dechow和Dichev(2002)模型对大股东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即大股东持股分散和集中都会降低公司的盈余质量。此外,在大股东兼任董事会成员的比例较高、大股东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及大股东股权为非国有的公司,盈余质量较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股权性质进行分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而言,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要素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6年沪、深两市115家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设置会计盈利和公司价值两类指标,运用全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考察了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家族持股比例、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等治理变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家族持股比例与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效果不显著;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董事长持股比例与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总经理持股比例则与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探讨台湾上市上柜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和高层经理人薪酬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董事会结构部分,董监事薪酬与公司绩效和高层经理人薪酬皆呈现显著正相关,另外董事会规模与高层经理人薪酬也呈显著正相关;在股权结构部分,董监事兼高层经理人持股比例高与公司绩效EPS呈现显著正相关.主要贡献在于当经营权与所有权重叠时,提高董监事持股,会鼓励董监事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因此,认为在台湾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分离下,提高董监事兼任经理人的持股,才能符合“利益收敛假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2—2004年我国证监会强制上市公司提高独立董事比例期间的经验数据,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前提下,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对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信息获取成本在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信息成本较低时,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在信息成本较高时,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从而说明,最优的董事结构应该与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相匹配。强制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未必能改善董事会的治理效率,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2012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等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差;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家族上市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9年公司高管更换的面板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设计了12个实证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高管更换以及高管更换特征与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和CFO更换分别与外部审计独立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长的常规更换和董事长的上半年更换分别与审计独立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CEO更换和CEO更换特征与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代理理论认为,激励相容的经营者报酬机制是减少代理成本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报酬机制的设计并不必然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二者之间呈现较弱的相关关系.董事会与CEO之间的权力博弈是影响CEO报酬和公司绩效关系的重要因素.只当董事会在博弈中占优条件下,CEO才会被授予合理的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长期激励报酬,从而强化CEO报酬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当CEO在博弈中占优时,其报酬机制的激励相容性则较弱.中国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与CEO之间的博弈扭曲了CEO报酬机制,损害了CEO报酬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应当从博弈的制度环境入手矫正上述博弈机制,理顺CEO报酬机制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9—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特征的交互效应这三个方面应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它们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薪酬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独立董事与公司工作地点不一致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特征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9--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特征的交互效应这三个方面应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它们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薪酬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独立董事与公司工作地点不一致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特征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80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第一大股东持股对高管变更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绩效较好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相关关系,在第一大股东持股较分散的区间,第一大股东持股对更换高管人员具有消极作用,在第一大股东持股集中的区间,第一大股东持股则具有积极的监督约束管理者功能;在不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均不能验证第一大股东持股对经营不善公司管理层更换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股权制衡的监督制衡作用,其他大股东的持股与更换管理层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权的国有性质与高管变更未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还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与高管变更负相关,独立董事制度对高管变更的影响不能发挥其正面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对企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绩效表现。目前鲜有研究考察董事会对企业战略选择过程的内在影响机制。从CEO的继承决策出发,探索董事会如何通过战略决策权影响信息的收集和继任者特征进而对组织间战略模仿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还分析企业现任CEO对董事会决策作用的影响机制。基于291家民营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战略决策权对组织间战略模仿具有消极影响,内部继任者倾向在董事会战略决策权与组织间战略模仿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受到CEO权力的负向调节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迅速,CEO权利也正逐步扩大。文章以境内上市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选取其2010—2013年的年度数据,实证分析CEO权力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CEO任职时间显著提高了银行绩效,而CEO持有股权却显著降低了银行绩效;银行规模能显著提高银行绩效,而股权高度集中则不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是否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董事会规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6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河南省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从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行为、董事会激励三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但不显著;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分离并不影响公司绩效;年度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董事会成员的股份与薪酬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董事长的更换明显受到更换前一年度的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主要集中在7人制、9人制、11人制上,通常会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统计分析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无确定性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比例并不高,统计研究结果证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有利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持股数量低、年度报酬低,通过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数量、年度报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目前董事更多地是一种名誉性的职务,服务全体股东的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6年深、沪两市的23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对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董事会监督的调节作用会强化二者正相关关系,但大股东控制的调节作用会扭曲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报酬决定中存在"赎买效应"和"任职激励效应",加强对大股东控制的监管,推进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1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公司治理变量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职分离、薪酬委员会的设置、董事会独立性均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大,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与高管薪酬粘性显著负相关,意味着股权集中度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扩大、董事会规模扩张都有利于抑制公司高管薪酬的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