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绿色竞争力评价的常用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DEA模型,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组合评价模型,利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进行测定。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转变经营观念、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绿色技术投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准确的、及时的监测信息,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因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环境监测长期的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让环境监测管理相对的薄弱,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还不牢固,环境监测本身仍存在网络体系不完善、技术装备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如何加快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既是环境监测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提高我国装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迫切性,阐述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战略思考的必要性。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综述分析,根据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性、自主创新的风险性,提出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仅仅分析研究其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营销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环境辨别和分析能力、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结构及其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以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基于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科学环境评价的前提.但是,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是对环境监测的职能、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段婕  刘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0):122-126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从技术创新保障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转化吸收能力、创新资源产出能力4个方面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以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7个子行业2009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各级环保部门要以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以下简称<决定>)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工作重点,以为环境管理服务和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为目标,以及时、准确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努力说清全国和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说清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中心任务,做好例行监测,强化应急监测,提高监测能力,完成2006年全国环境监测各项任务,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森林公园是森林旅游的主要载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重发展,轻保护"的错误思想,导致公园旅游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生态环境意识的薄弱,公园内的生态环境教育及保护措施缺乏,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旅游发展监测和游客体验监测等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支持体系更是空白.通过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建立森林公园环境解译系统,建立环境监测体系、生物多样性监测、旅游发展监测和游客体验监测体系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教育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环境监测能力和队伍建设得到了空前加强,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有些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环境监测体制是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监测是微观工作,按理说区县一级环境监测机构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可现实是区县一级"送样站"的问题仍未解决。国家近几年虽然加大了对区县一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的投入,但仅仅只是仪器、设备等的硬件投入,入的问题、技术分析问题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10,(4):I0026-I00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加快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历史性转型,我部组织编制了《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因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环境监测长期的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让环境监测管理相对的薄弱,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还不牢固,环境监测本身仍存在网络体系不完善、技术装备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如何加快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既是环境监测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产出能力三方面构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首先以与最优和最劣评价对象距离之和最小为准则,建立了一个关于权重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运用微粒群算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7个行业在各指标上的值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最后,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要求海军必须具备强有力的远海作战能力,海军舰船装备保障能力是远海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舰船装备保障面临的问题,以工程管理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技术责任型保障体系、新型保障要素体系、基于体系能力的保障系统规划设计等研究,创建了适应海军远海作战需求、基于体系能力的新型舰船装备保障系统,成功变革了舰船等级修理模式,大幅提高了舰船在航率,实现了等级修理目标由功能恢复性修理向舰船总体性能提高性修理的提升,突破了17个舰船装备维修工程关键技术群,大幅提升了舰船装备保障能力、部署能力及作战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涛 《经济与管理》2007,21(12):77-80
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这就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必须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借助政府投入和激励民间投资才能满足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对投融资的需求,从而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的长期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麟 《生产力研究》2008,(11):111-113
文章通过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企业技术投入能力、技术共享能力、技术扩散能力及技术集聚能力影响机理分析,并根据装备制造业特点,对如何优化设计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来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受自身研发投入、外部技术溢出、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笔者在理论分析国际技术扩散和内生需求因素对自主创新影响的基础上,运用1993年~2008年环渤海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自身研发投入和市场需求,而人力资源约束、收入差距及FDI挤出效应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低碳经济时代,自主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装备制造业特点,基于低碳经济理论构建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其结果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下,培养环境监测人员良好的工作能力是保障环境保护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由于每个监测人员的个性特征有异、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因而其形成的环境监测能力结构及强弱也有明显的区别.环境监测人员一定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培养环境监测人员良好的工作能力是保障环境保护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由于每个监测人员的个性特征有异、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因而其形成的环境监测能力结构及强弱也有明显的区别.环境监测人员一定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研究了政府R&D投入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首先,本文在全面系统地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体系的基础上,依据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6个指标,建立了一个全面、系统、可行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从2009年到2015年安徽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评估.其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1)政府R&D投入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2)政府R&D投入补贴在一定强度下对企业R&D投入不但没有挤出作用,还有促进作用等两个结论.最后,我们结合政府R&D投入补贴的作用机理,对政府R&D投入补贴的效率最大化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