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法为正义而设,这是法律产生的基础;法律的核心价值或终极价值,便是公平正义。在法律体系的价值中,其中正义价值是诸多积极价值中的首要价值。这不仅因为正义意寓着公正、公平,而且还因为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无法抑制人们对正义的追求。作为法律价值的核心,正义价值不仅表现为一种法的理念,而且还蕴含于法的实践。因  相似文献   

2.
从方法论意义上来说.后现代就是一种对现代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方法和态度.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以及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无疑是对其"现代"的理解和反思.通过劳动畀化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对其所处的时代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这种反思和批判的视角也深入到了法律领域,进而指出正义法律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里的沦落,体现了马克思法律思想的后现代性,同时提供了一种反思、批判现实存在的方法,并暗示了法律应该具有的特征和正义品格.  相似文献   

3.
法律工具主义认为法律只是实现一定社会目标的工具性手段,强调法的统治功能,挑战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所具有的普遍性,挑战法的至上性,忽视程序正义和公民权利保护,动摇公民的法律信仰,极易导致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是对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一种挑战,我们必须摒弃它.  相似文献   

4.
法律工具主义认为法律只是实现一定社会目标的工具性手段,强调法的统治功能,挑战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所具有的普遍性,挑战法的至上性,忽视程序正义和公民权利保护,动摇公民的法律信仰,极易导致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是对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一种挑战,我们必须摒弃它。  相似文献   

5.
法律思维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法律思维和一般的思维方式有所区别,比如说一块表不走了,普通人会说"这块表坏了",而法律人会说"这块表不走了".这是因为法律思维有着其特定的方式和特点,具体概括为:思维过程具有慎密的逻辑性,不含任何的感情因素;注重程序正义,更加追求的是程序上的真,程序正义优于实体正义;思维的结论不存在政治上的利益权衡,是确定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邵长剑 《中外企业家》2009,(22):200-201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以大规模立法为主要特征的法制建设时期,但其中存在着法律信仰缺失的危机。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一种结构和程序,理应像宗教一样被人们信仰,然而,当法律仅仅是流于形式,当法律成为一种形成个人权威和尊崇的工具,我们是否需要信仰法律。  相似文献   

7.
法律工具主义认为法律只是实现一定社会目标的工具性手段,强调法的统治功能,挑战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所具有的普遍性,挑战法的至上性,忽视程序正义和公民权利保护,动摇公民的法律信仰,极易导致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是对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一种挑战,我们必须摒弃它。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二者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任何一种法律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基础和道德目的的,否则就会与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就会遭到人们的道德谴责.因此,不应该追求把道德立法,让道德成为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法律,而应该构建一种道德和法律融合的法律,因为法律追求的目的和道德的最高价值是一样的,都是正义.  相似文献   

9.
<正> 法律的不确定性并不是绝对的。法律作为以正义价值为自身价值内核的规则,必然以确定性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和表现形式。那么,法律的确定应如何体现,法律的不确定性如何在法律的确定性中得以消除的呢?法律的确定性首先是其价值的确定性,即平等价值。其次是法律的形式理性。所谓的形式理性是指“法  相似文献   

10.
一、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允当程序--程序正义的体现 在法律上,允当程序是指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对作出裁决所安排的过程,目的在于根据法律上的规定对受指控者的合法权利加以保护.允当程序的概念源自于法律中的程序正义.作为人类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正义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之中,贯彻于司法裁判的结论上面,构成一种对法官的实体性的道德限制.  相似文献   

11.
金鑫 《中外企业家》2012,(13):127-128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法律关系与法律制度的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呈现为两种不同的趋势,学者们或坚持以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模式来对法律制度问题进行分析,或试图将法学、哲学与经济学三者相结合,以挖掘法律制度的更为根本性的内容,沿着这一方向,一个重要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法律经济学的核心要素及其最终目标是什么?试以影响法律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起点,提出了效率与正义的统一才是法律经济学的最终目的的观点,并就此展望了法律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前些天,有一位法律报刊记者采访我,问法律人应具有什么品性。我想了想,作为一般法律人,首先恐怕是相对于政治人(政治家与政治学者等)而言,其次是相对于经济人(企业家与经济学者等)而言,再次是相对于哲学人、文学人、科学人等而言。有了这么一个思路,我脑子里就开始有了法律人品性的概念。于是,我对记者说,法律人的品性主要有三:信仰法律、追求正义、崇尚秩序。信仰法律。法律人信仰法律就像政治人信仰权力、经济人信仰利润、科学人信仰真理一样。他们往往以法律为标准和尺度来衡量各种事物的是非曲直,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法律,而不会如同政姜明安  相似文献   

13.
促进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法律效果,是指通过法律适用作出裁判,体现法制的原则与内涵,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既要遵守法定程序,又要维护司法公正,体现法自身的价值。通俗的说.就是让法官像工匠一样,依据死法条去解决活生生的案件,它对正义价值的追求体现为形式意义;所谓社会效果是指具体案件通过法官的审理和裁判,所获得的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评价和认可程度。它的实质在于司法的结果要满足实质正义,满足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长远发展利益,获得公众的情感认同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什么?曾经在脑海中是那样简单的一维地域,似乎它的存在如同一架惩恶扬善的巨型机器,当那些侵犯我们安静祥和生活人或事物出现,它就会岿然立于穹庐间,主持的是公道,伸张的是正义。直至某段痛苦的阅读与思考过后,惊动之余,骤然惊醒:这世间早已没有那样简单的东西,原来公道各有差异,正义也是缺乏标准。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中提出两个正义原则,在契约论基础上构架正义理论,在两个正义原则前提下讨论公民的义务和职责,而对法律的服从是公民之责任如同罗尔斯在书中所说:"在解释我们为什么要服从一种正义宪法所制定的正义法规方面不存在任何困难".问题是我们是否要服从非正义的法律,罗尔斯的"当社会基本结构由现状判断是相当正义是,只要不正义法律不超出某种界限,我们就承认它们具有约束性."这里的程度如何,界限在哪?以及公民的不服从作为基本自由的运用其如何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周正 《活力》2003,(10):58-58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任务。要使检察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必须着眼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法律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着眼于对检察工作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检察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反映、体现、落实正义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也只有反映、体现了正义的法律,才能落实为公正和谐的社会交往秩序。国际私法的价值是国际私法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正义是国际私法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冲突正义是传统国际私法的价值内核,实质正义是现代国际私法法律选择方法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从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嬗变是当代国际私法发展的基本趋势。但这一趋势并不表明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是相互抵触的关系,传统的冲突规则没有因为要追求实质正义而被舍弃,其存在价值至今仍不能被完全否定,并且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冲突是完全可以得到平衡的。而当代国际私法就是在对各种理论进行了扬弃后,向着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融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执政为民"的法律本质,就是制定和实施法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的权利为本,以法律主体的权利为本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近日在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不能以牺牲公平和正义来求得短暂和谐"。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历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以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代表的朴素的"国家"学术思想为维系封建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美国冲突法革命的各种学说流派进行分析、归总之后,指出困扰冲突法理论革命的肯綮之处在于如何为公正找出一个可操作的标准,从而在追求实质正义的同时兼顾法的安定性。本文将抛弃传统法学的利益分析方法, 而利用法经济学的工具,特别是交易成本的概念,对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这两种价值各自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此为依据 ,为这对法律上最重要的利益冲突的均衡点的确定做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弹性用工方式,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这是对劳务派遣进行法律规制的认识论基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具体的用工形式,不应该被特殊化、边缘化。基于劳务派遣的现实正义,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应该坚持弹性安全理念,兼顾劳动用工的弹性需求和劳动者的权益安全。因此,针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中存在的偏差,我们应该逐渐弱化直接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过程管制,改革相关制度,使得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