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得发 《经贸世界》2005,(11):66-67
中央政府为了稳定直销市场的正常运作,减少执法的困难,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禁止有“团队计酬”的多层次直销,只允许单层次直销,同时将直销员的奖金上限订为直接销售给消费产品售价的30%,可说将直销的运作界定在非常单纯的范围:直销公司和直销员之间只有代理零售产品的关系,没有介绍费用也没有推荐奖金,在经营上没有太多灰色地带,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非法传销不可能因此绝迹,  相似文献   

2.
旷强 《经贸世界》2006,(5):65-65
自从《直销管理条例》明禁止“团队计酬”以来,如何规避团队计酬政策上的风险,就成了各大公司现实的困扰:怎样才能设计出不是团队计酬,又尽可能地保持现有制度核心不变,以稳定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3.
钟定达 《经贸世界》2005,(10):22-22
“直销条例”明确规定奖金拨出比率最高限度为30%,并对“团队计酬”进行了禁止。在这样两个条件下,一些标准的多层次奖金制度即使想“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无计可施——双向(轨)制号称“无限代”,原先是区别并超越其它制度的优势,但在“条例”面前束手无策;老牌“级差制”公司很难全面更换全新的制度,因为动一发就牵全身,  相似文献   

4.
直销的多层次奖金制度白1945年美国纽崔莱公司推出以来,取代了雅芳公司的单层次奖金制度,成为行业的主流。60年来,全球直销界大部分的公司都遵循多层次奖金计酬的方式,发展出自己的套经营模式和企业化,也让直销有别于一般聘请推销员推销产品的销售公司。  相似文献   

5.
《经贸世界》2006,(1):66-67
直销事业讲究“团队协作”——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直销人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直销团队渐渐形成自己的系统,虽然有人说国内的直销系统还欠火侯,但是任何成熟的事物是由不成熟而慢慢发展来的。所以,我们认为,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特色,也一定有值得广大直销员学习的地方。今天,我们通过分享圆智系统对系统复制的见解和实际运用,希望能引起业界共鸣,让中国直销行业的本土系统,能更加完善并拥有自己的特色。[编按]  相似文献   

6.
李涛 《经贸世界》2006,(11):74-77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颁布以后,业界和媒体似乎都普遍认为,国家只是有限地开放了单层次直销方式,继续封闭了多层次直销方式。另外,媒体上也鲜见直销商消费的话题了。  相似文献   

7.
廖顺遂 《经贸世界》2006,(12):64-66
此前,业界曾传言仙妮蕾德不会申请直销牌照。但随后不久,仙妮蕾德公司公开表示,会积极申请直销牌照,但同时也在积极申请特许经营执照。  相似文献   

8.
《经贸世界》2004,(10):60-61
随着直销的广泛化,“团队领导人”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直销新人在考察某家直销公司时,原来的“铁三角”要素中亦加入了“团队领导人”这个要素。在庆幸新入越来越成熟之际,考察一个“团队领导人”应具备的素质便成为了本刊关注的重点。不可否认,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一些优秀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推动,优秀的直销团队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必将起到维护市场秩序、严以律己的良好作用。那么,直销团队的领导人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确保直销团队的健康发展呢?  相似文献   

9.
《网际商务》2004,(6):80-82
直销开放在即,规范化运作的企业在厉兵秣马的同时,种种不和谐的声音也同时在市场响起。他们通过宣扬“中国即将承认直销行业,必须抢占市场先机”为幌子,甚至大言不断地宣称自己企业即将获得“直销牌照”,大肆进行非法活动,而部分转型企业也并不能做到独善其身,通过夸大市场机会进行违规操作。经过记近两个月的明查暗访,并结合各类媒体对上述现象的曝光,兹总结直销立法前夜“七宗罪”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键 《经贸世界》2006,(9):86-87
太阳神切入直销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不是为做直销而做直销,而是认为直销适合太阳神产品的传播和推广。因此太阳神对直销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特点,“直销和其他销售方式的本质区别就是通过直销人员面对面地为消费提供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服务,以服务来带动产品的销售。所以,直销就是服务。”  相似文献   

11.
马浩 《经贸世界》2006,(5):33-33
直销团队到底需不需要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培训旧在以前,肯定会有很多人立即站出来,表达“是”或“不是”的观点,但现在,由于直销条例中规定“直销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直销员业务培训”。大多数人会选择对这个问题保持讳莫如深的态度。因为,除了企业培训之外,连直销团队的内训都被取消了,何谈和第三方机构合作搞培训呢?  相似文献   

12.
9月2日,国务院同时颁布《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将分别从11月1日和12月1日起实施。其目的很显然,就是在开放并规范直销的同时,一如既往地严厉打击传销,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报酬只能按照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最终消费者销售产品的收入计算,实际上禁止了团队计酬,并对提起报酬的比例作了严格的限制。这就从计酬制度上对直销和传销作了区分。《直销管理条例》还与《禁止传销条例》作了必要衔接,凡同时违反两个条例的,依照《禁止传销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本刊编发文锋在《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发布之际撰写的系列文章,旨在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分析国内外直销经营的现状特点及传销背后的复杂社会土壤,帮助广大一线执法的基层读者客观认识直销,严格禁止传销,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从直销条例出台那天开始,业界对今后一个时期直销行业特征的预测分析大都认同“严管多于宽松、整顿多于扶持”这一判断。从今年以来各地执法机关的查处力度和近来国家工商总局成立“直销监管局”这样的专门管理机构等迹象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样的判断。难道国家在直销领域的“政策”当真就是“管”大于“扶”?笔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甑刚 《经贸世界》2005,(6):30-31
编按:4月初,伴随着雅芳试点新闻发布会的召开,还未出台的“直销法”相关规定也初现端倪,比如.“2.000万的保证金”.“推销员将通过培训上岗”等等,不过.最惹业界争论的还是“推销员报酬比率限制在25%”的问题。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此项规定将会导致中国多层次直销的完全覆灭。  相似文献   

15.
邹玲 《经贸世界》2005,(6):42-44
核心提示:4月8日,雅芳超越其竞争对手,成为中国批准的第一个直销试点企业。相关人士因此分析,雅芳的单层次直销模式与即将出台的《直销法》规定最为接近。又有传言,中国直销相关法规似乎即将出台,而在最近的这一两个月,国际直销大鳄和国内新兴的直销企业似乎都在“一夜之间”遍及我们的身边。各类直销店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相似文献   

16.
直销法规出台的日子越来越近,一些媒体“中国直销的春天来临了”的呼声越来越高,想搭上“直销”这班车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业界人士曾保守估计国内目前的转型直销企业和潜在直销企业有6000多家。  相似文献   

17.
“团队计酬”方式是国际直销业巨头美国“安利公司”的激励机制核心和超越竞争手段,为“安利”创造过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胡茜 《经贸世界》2004,(10):4-12
2004年9月10日,厦门,全球关注的焦点.“厦门外商投资洽谈会”重中之重——“中国直销立法座谈会”在此举行!此次会议中,方众企盼的“中国直销立法”相关草案将浮出水面,这是中国直销业界的盛会,是中国直销从业者的生存机遇.是世界直销趋势的未来风向标。从这一天起,中国直销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纪元,然而,这个新纪元带给我们的究竟会是怎样一幅前景呢?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12月1日(《直销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对中国直销未来命运的关注便在业界持续升温。而2006年2月22日第一批唯一一张直销牌照花落雅芳,“雅芳模式”一夜之间成为中国直销的“红色模式”,更是引发业界对中国直销模式的空前大讨论。这样的讨论同样源于对中国直销未来命运的关注,就像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一样,直销模式将决定直销的命运。中国直销在历经坎坷之后浮出水面,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它即将踏上的旅程。中国直销将诞生什么样的新模式,将面临什么样的新形势?将迎来什么样的新命运?  相似文献   

20.
戴颖 《经贸世界》2005,(9):17-17
如新(中国),作为政府在“十家转型直销企业”之外特批的惟一—家外资直销公司,自2003年1月8日在“四省一市”强势登陆以来,一直受到业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