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数额呈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采用了多种方式,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独资化已经呈一种明显的趋势,并有越演越烈之势.跨国公司独资化的成因如何,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志伟 《北方经济》2009,(12):72-7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数额呈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采用了多种方式,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独资化已经呈一种明显的趋势,并有越演越烈之势。跨国公司独资化的成因如何,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后合资时代”,居安思危的精神显得尤其重要。面对独资浪潮的不断袭来.中国企业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眼前的压力变为动力。  相似文献   

4.
叶婷婷 《北方经济》2012,(18):68-69
本文主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剖析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使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动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律 《特区经济》2006,26(1):26-28
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在逐年增加,同时在华的外国直接投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开放之初跨国公司一般是建立合资企业,但现在独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近几年独资已经取代合资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动因,以及我国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本文以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为基础,从动态视角分析研究2002、2006、2010年上海、浙江等地27个细分产业转移变化,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该区域集聚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部分省市集聚水平正在降低,上海制造业向高技术含量、高创新效率方向发展,在其产业转移中,高消耗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浙江主要承接对象,长三角存在集聚特点。最后笔者从资源配置、环境改善及产业发展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5大核心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出现回落趋势,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看,这是近10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首次出现整体增速“滑落”的迹象。对此,业内专家们指出:拼土地、拼劳力、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三角地区低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演变,制造业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受虚拟经济膨胀、制造业成本提升、对外投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产业空心化趋势开始显现。文章选取区域制造业比例、虚实经济比例、出口净值比例三个产业空心化评价一级指标,基于上海、南京、杭州三个代表城市2007年至2017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已经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趋势。针对此现状,文章对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条应对产业空心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出发找到产业转移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苏沪浙之间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内部具备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上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会向江苏、浙江转移。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华制造业投资与市场垄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了限制性竞争的市场。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危险成为更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制造业作为吸引外资最多的产业,在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市场垄断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垄断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提出制造业应对跨国公司垄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事件进行了研究,对其撤资的主要原因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莹 《亚太经济》2005,(2):29-32
本文认为是跨国公司,国内企业,东道国政府这三种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五种关系影响了我国 的市场结构,并且以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实例对分析框架作出了诠释。最后,通过前面的框架分析 和实例说明,对我国的政府和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本身是具有网络关联的知识转移机制。本文在界定了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归纳和分析了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微观层面以企业个体为中心,构建了跨国公司知识流网络,指出了影响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因素和现有文献的侧重。宏观层面简介了从社会资本、产业集群和跨文化三个主要角度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研究,并强调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全球竞争优势中重要构成要素———共同管理经济性优势这一概念 ;从跨国公司共同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成本两个方面讨论了共同管理经济对跨国公司全球竞争优势的特殊意义 ,进而提出了共同管理有效边界的问题 ,并由此重点探讨了跨国公司实现共同管理边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实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研发资源.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处于其整体"技术研发链"上的低端.因而,要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贸易结构,以及打造国家创新体系,如果单纯依赖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根本不可能实现,依靠自主创新才是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改革与战略》2010,26(5):100-102,116
文章整合价值链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构建了一含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分析框架,用于解释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竞争优势来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对跨国公司供应链社会责任内涵进行了界定,随后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强化供应链社会责任的行为表现,并指出,当前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供应链环节的污染转移,供应链责任管理形式化,供应链关系失衡,“验厂”结果失真以及我国缺乏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系统规制等五个方面。针对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对策建议;约束跨国公司的超强市场力量,建立良好、平衡的供应链关系;发挥供应商经济利益共同体的积极作用;完善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跨国企业"人才本土化"概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土化战略是跨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经营策略,而人才本土化成为其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本土化战略的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部分.人才本土化不仅仅是一般基层员工和技术人员的本土化,越来越重要的是跨国企业在所在国子公司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跨国企业一体化——本地化(整合-响应)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北京、重庆、江苏三地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角色及其演变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在不同区域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战略角色策略演变过程。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可以分为积极型、自主型、接受型和静止型四种类型,并存在跨国公司本地化程度逐渐提高,向积极型和自主型子公司类型演变的趋势。最后针对跨国公司本地化现象从区位投资理论的角度提出理论假设,通过实证检验探寻决定跨国公司子公司本地化程度的区位共性因素和差别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延军  白云真 《亚太经济》2007,64(1):102-105
本文主要论述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的内涵以及运行方式等,对华盛顿共识和后华盛顿共识进行比较研究而认为二者的差异就在于策略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