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行动纲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处处闪烁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13年间 ,我国的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使我国提前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 ,整体进入小康发展阶段 ,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  相似文献   

2.
“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梳理了“国家一社会”框架下中国乡村研究的三个方向,认为“市民社会”研究方向已经逐渐淡出乡村研究者视野。“国家政权建设”研究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多,产生的纷争也最多,很多争论其实是因为人们在不同的概念层次上使用国家与社会概念所致;尽管“国家政权建设”研究方向已经注意到国家与社会的非均质特点,但其整体论与实体论的理论品格成为其致命的缺陷。“社会中的国家”研究方向注重关系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件”过程,试图摆脱社会学传统的结构与行动的二元对立;该研究方向虽面世不久,但已经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锐 《中国改革》2005,(12):43-44
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最厚重板块之一——“新农村建设”随着“十一五”规划长卷的舒展已渐次浮出水面。这一由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和分配政策多路宏观力量组合打造的非常愿景,不仅是中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生花妙笔,而且将撑出未来中国经济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尴尬而残酷的现实27年的中国经济改革狂澜不仅荡涤了农民的小生产思维,而且抛弃了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生态。于是,在历史发生变化的瞬间,我们听到了“农民工”进城的汹涌脚步声,看到了黑土地上拔起的红砖瓦房,还有华西村、南街村等一个又一个的耀眼“明星”。但是,如果以此为…  相似文献   

4.
5.
6.
7.
刚刚揭晓产生了2004年度首届中国农产品市场十大新闻人物暨市场建设十大功勋人物。首先。我谨代表农业部向获得“双十人物”光荣称号的代表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8.
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合作银行再到农村商业银行,寿光农商行走的是一条按照监管部门改革设计的常规的产权体制改革路径,并无独特之处;从分散的经营模式逐步走向集约式的经营管理体制,寿光农商行的内部经营机制演进,一直在上级省市联社及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循序而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企业内部一些机制性、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出来。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老人”、“老粮”、“老帐”问题,成为推进市场化改革必须逾越的三大障碍。笔仅就“老人”问题作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不仅推动了就业市场上信息的充分流通,而且对原有工作岗位形成冲击,正展现出对农民工就业愈发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农民工就业。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宽带中国”政策试点使农民工就业率提高了1.78%;第二,数字经济对新生代和低技能农民工群体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机制包括增进就业信息获取和催生新的工作岗位;第四,数字经济提高了农民工就业质量,但这种提高仅仅表现为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民工工作强度反而有所增加。本文结论对政府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就业和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症结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逾越的鸿沟。文章指出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以及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应当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种形式推进我国农村社会转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开发,推动城镇化发展;培育农村新的市场主体,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绿箱政策”应用的国际比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箱政策”作为符合WTO规则的补贴方式将成为我国农业补贴的主要方向。通过《农业协议》关于“绿箱政策”的规定,主要成员方“绿箱政策”应用现状及我国“绿箱政策”应用现状的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发端于农村的中国改革 ,已经快 2 5周年了。 2 5年的改革历程 ,结出了丰硕成果 ,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告别了贫困、解决了温饱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东部地区率先推进的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地区蓬勃兴起的大开发热潮 ,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希望。然而 ,连续多年的内需不足和日趋扩大的工农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地区差距 ,正越来越突出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笔者认为 ,这种状况的症结是农业效益太低、农村发展太慢、农民收入太少 ,而计划经济年代残留下来的城乡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现代粮食物流的“四三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年景东北及内蒙四省区粮食产量为80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左右。商品量为43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商品量的40%,其中粮食外销量为2200万吨。这样大的贸易流通量,每吨流通费用增加10元,总收益就要减少上亿元。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粮食市场化的大趋势,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就成为了我们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建设现代粮食物流,要坚持四化方向,突出三个重点,做到三个结合。坚持四化方向1.坚持产业化。粮食物流是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消费领域的整个流程。它涵盖粮食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购销粮食的摆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水贸易的理论,分析2007—2016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现状,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为逆差,年均净进口量约为117.89亿m~3。从影响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汇率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是最为显著的正向驱动因素,地理距离和关税水平是最重要的逆向驱动因素,我国在农业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的农产品贸易,共创环境优化和贸易获益的共赢局面,文章基于1995—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5个区域4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农产品贸易和碳排放之间的双边关系。[方法]首先,评估农产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其中,创新性地采用农产品贸易开放指数(TPI)测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开放程度;其次,构建纳入碳排放的指标体系,设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项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对农产品贸易及其效率的影响。[结果]一方面,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开放度越高,碳排放越高;另一方面,沿线国家的碳排放对其与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综合绩效的提升、是否加入WTO均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贸易效率。[结论]中国应积极利用沿线国家的碳资源,扩大与沿线区域,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含俄蒙)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以及对西亚和中东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8.
与刚刚结束的2007/2008年度相比,2008/2009年度国内玉米市场明显复杂而险峻。2007/2008年度相对单纯地沿着政策节奏运行,2008/2009年度大有不同,对外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对内又面对着国家政策托市的支撑,外冷内热,且冷热都极为剧烈和直接,市场风险被高度放大。总体而言,2008/2009年度对实体贸易企业和贸易商来说都将是严峻的一年,尤其是非国有贸易和加工主体,贸易机会短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指出,为了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根据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和安全,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条件,开发模式和发展战略不仅放在全国,而且要放在全球的大范围来评价。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卫资源就是保卫祖国”已成为某些国家的基本国策。事实证明,盲目地开发不一定能发展,而科学的保护也能发展。单纯提“西部大开发”,不提保护,容易产生“只有开发才是发展,只有开发才能发展”的歧义,导致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公平和生态效益盲目开发;容易产生“开发权力大,保护责任小”的恶果,导致短期行为,危及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利益。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对国家环境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资源,西部大开发要适度,并实施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保护中国西部,就是保护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在号召“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喊响“西部要保护”口号,“西部要保护”也应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