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长三角的均衡协调发展,是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战略任务。杭宁发展带的建成,将改变长三角目前过分向Z型地区倾斜的发展态势,变长三角点轴发展形态为网络发展形态。变“弱边”为“强边”,缩小各边之间的差距,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是我国新兴战略产业。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实践的结构矛盾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为促进和形成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基于点轴理论构建我国文化产业空间点轴结构,并进一步打造我国东、中、西部三大梯队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我国"312"六大文化产业带的空间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3.
区域循环型工业发展战略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区域循环型工业发展的空间组合战略模式包括循环型增长极模式、循环型点轴模式和循环型网络开发模式;区域循环型工业发展的优势导向战略模式包括资源(含“废物”)导向战略模式、区位导向战略模式和市场导向战略模式。文章还对区域循环型工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区域,区内信息服务业各环节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与服务联盟,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本文试图从研究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聚的状况,找出影响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原因,这对于我国优化信息服务业产业空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信息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通过对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发展和集聚现状分析,探究影响我国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认为要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完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来提升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聚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DSPDM)及面板门槛模型(PTR)分析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及地理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但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集聚因“虹吸效应”存在而对周围地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在城市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及财政干预的约束下,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非线性冲击。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先正后负”的演变趋势,400公里为其有效溢出边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有助于完善“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6.
腹地依托是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一项重要条件,理清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的贸易空间格局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性命题.文章运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进出口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整体发展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导致进口集聚效应大于出口集聚效应;长三角区域内部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多样化,上海和苏州呈现高-高集聚,但低-低集聚依旧是长三角地区当前最主要的贸易集聚类型;上海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时区域整体进出口具有空间辐射效应的城市,且辐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增强;上海与宁波在带动长三角地区整体进出口发展层面不完全是纯粹的竞争关系;与此相反,随着南通港的全面启动,苏州却可能会对上海造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相互关系对进一步增强宁波中心城市的集聚、融合与辐射能力,提高城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宁波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将拓展、整合中心城市北部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形成南北城市副中心,以迎合长三角区域城市互动需要和在区域城市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调整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有利于处理城市功能与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要动力,对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深刻意义,而提升科技支出和人力资本水平是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内在动能的重要方式。文章从经济发展、居民保障、资源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指标,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支出对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与空间效应。结果显示:科技支出可以有效促进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人力资本对这一过程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科技支出主要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优化资源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都市圈内促进效果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对科技支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特征。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区域创新发展新版图的重大战略抉择。雄安新区战略也为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运用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泰尔系数和集中度指数,在省域(北京、天津、河北)、轴域城市群(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京秦唐发展轴)和市域(河北省11个地级市)定量分析多空间尺度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并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因子分析。研究表明,在省域、轴域城市群和市域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明显,创新集聚存在区域空间集聚效应,且创新差异依次减小,但是影响不同空间尺度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原因不存在一致性,因此促进不同空间尺度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样化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加快,现代物流已成为新世纪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试图从战略的高度规划长三角经济区域物流业总体发展思路,从理论上封提高长三角经济区的物流业竞争力作出探索。论文在阐述长三角经济区发展区域物流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区目前物流业存在问题,提出了该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因经济发展步伐非常快而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近年来,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要素制约,长三角地区在新时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集中体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问题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方面。因此,长三角地区必须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解决能源问题,大力发展低消耗、少污染、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这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来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实现经济跳跃发展的战略思考罗永光(北京100091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受科技、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老区的经济发展日趋严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内实施的以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然后带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梯度发展战略",强调阶梯状...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本文以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为基础,从动态视角分析研究2002、2006、2010年上海、浙江等地27个细分产业转移变化,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该区域集聚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部分省市集聚水平正在降低,上海制造业向高技术含量、高创新效率方向发展,在其产业转移中,高消耗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浙江主要承接对象,长三角存在集聚特点。最后笔者从资源配置、环境改善及产业发展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崔大树  杨永亮 《改革与战略》2015,(1):135-141,146
文章应用分异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地区Hoover指数等常规统计方法与基于空间统计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一起,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以集聚为主,各地区、各细分行业差距明显,大致可以把25个地区分成扩散效应区、离心效应区、低速增长区和极化效应区等四种类型的关联模式,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动态的多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并正在向网络化迈进。产生这种分异特征的原因主要是本地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城市规模以及在区域城市等级体系中地位和区域制造业布局与本地制造业规模等。  相似文献   

15.
创业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趋势,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有加速作用,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特别突出表现为城乡发展失衡,本文在国内外"创新创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关系"、"地区及城乡创业差异"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层次和空间集聚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城市和农村创业差异、集聚效应对各自区域经济效益的作用机制等问题,提出了"集聚、创业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框架,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部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延伸,和“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湾海经济圈”发展的呼应,长江战略必将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选择王关义(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西北综合开发研究所)我们认为,面对中国西部这样广阔而复杂的经济带,要加速其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划小发展单元,构造若干个经济发展的支持系统,从培养经济增长的极核入手,由小到大,以点...  相似文献   

18.
张林  李传珂 《中国经贸》2008,(24):50-51
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其中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毫无疑问地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增长(极)点。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与开放近年来上升至国家战略,该地区必将在不久的未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褚赵超  罗娟 《科技和产业》2023,23(15):221-226
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这给长三角地区各方面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探究2000—2020年该地区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趋势加速加深;长三角各省有小幅增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大多集中在黄浦区、苏州市、台州市、宣城市等更靠近沿海地区的城市,“低-低”集聚区大多集中在普陀区、徐州市等相对内陆地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覆盖人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对策建议,为提高人口老龄化全面认识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三大经济发展区域,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近几年经济发展特征及发展战略选择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