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日本和欧美各界舆论围绕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热烈谈论“亚太的崛起”和“太平洋的挑战”。有人认为大西洋地区已趋衰落,欧洲中心主义的政治格局将为另一种政治力量所取代,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断言:“太平洋地区在二十一世纪将发展成为支配世界经济的地区”,“未来是太平洋时代”,“人类的命运决定于太平洋”。本文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期望同行的讨论与指教。  相似文献   

2.
《北方经济》2012,(1):17-19
一、我国现有重化工业布局存在的缺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优先在沿海地区布局了一批重化工业项目,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十五”以来,东部部分省市再一次提出工业“适度重型化”和“重型化”战略,在政府主导下,纷纷扩大重化工业规模,延续传统重化工业发展道路,从西部地区调人能源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度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和环境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成为制约东部地区重化工业发展的突出“瓶颈”。  相似文献   

3.
美国“印太战略”出台与全面强化后,太平洋岛国的战略价值被不断抬升。美国从安全、经济与意识形态多领域系统加强了对太平洋岛国的争夺,其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在大国竞争回归背景下,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上升引发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焦虑,美国正将太平洋岛国视作“印太战略”与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推进地区。然而,在“竞赢”中国、霸权护持战略目标支配下的美国太平洋岛国政策,表现出对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核心关切的漠视,在导致太平洋岛国地区阵营化、大国竞争化与意识形态化风险上升的同时,其政策限度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保证,加快能源工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市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点地区,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亚太地区未来的主要能源 80年代,亚太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学者预言,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率年均可达6—7%,到本世纪末,包括中国、日本、“四小”和东盟国家在内的亚太经济整体实力,将超过美国。正在崛起的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为世人所刮目相待。 亚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能源的供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虽然,以太平洋大陆架为主,延伸到内陆的广阔地域,是油气资源储藏丰富的地区,但从目前亚太地区经  相似文献   

6.
张小波 《开放潮》2003,(6):45-45
远东作为俄罗斯最大的一个经济区,地处俄东部边陲。该区位于东北亚区域内,面积621.50万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1999年底统计数据),该区由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萨哈林州、萨哈共和国、勘察加州、马加丹州、犹太自治州、科里亚克自治区、楚科奇自治区等十个联邦主体组成。由于该区地处俄东部亚洲地区,濒临太平洋,战略地位重要。另外,该区自然资源丰富,是俄未来经济发展及其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 但迄今为止,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的“空白地带”。围绕该地区丰富的能源,希望减少对中东石油依赖程度的美国和石油需求正在增加的中国等国都希望扩大在这里的影响,并已经开始进行激烈的争夺。 日本小泉首相在2003年1月10日与普京总统举行会谈时,动员俄罗斯建设从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经济地带的布局特点明显地存在着生产力分布与资源分布的不一致。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不足,而不发达地区在资源上占了总体上的优势,两者经济发展水平的质态差异十分明显。不过分地说,如果相应地两个地区是一个母体所生的两个同胞兄弟,那么一个是“富翁”,而另一个则是“穷汉”。“富翁”富的程度,已基本达到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具有较典型的工业——农业区域经济的特点;“穷汉”则还是比较  相似文献   

8.
美国宇航局近日从太平洋上空发射了一个探测器。该探测器将飞赴太阳系边界地带进行探测,这是人类发射的第一个专门探测太阳系与星际空间交界地带的探测器。“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采取了“空中发射”方式。发射当天,探测器以及负责运载的“飞马”火箭,装载在一架L-1011飞机的机翼之下。当飞机飞行至太平洋上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上空时,火箭及探测器被释放发射。火箭成功地将探测器送到预定的近地椭圆飞行轨道中。IBEX设计为八边形,升空后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它最终会飞抵距离地球大约32万公里的飞行轨道上,在那里收集来自太阳系边界地带的太阳风等信息。  相似文献   

9.
王燕 《亚太经济》1985,(3):63-63
随着1985年1月日美首脑会谈,中曾根首相访问大洋洲,“太平洋合作构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太平洋地区是富于多样性的地区。这里有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有资源拥有国,也有资源进口国;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和五彩缤纷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陈树泉 《西部雅安》2003,(12):14-14
雅安作为“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全省唯一与“三州”都接壤的地级市,自古以来就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化地区与民族化地区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全市现有的16个民族乡中就有14个是五十年代从凉山州划归雅安管辖。  相似文献   

11.
(一)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在认真地讨论着“太平洋时代”的到来。有些人用“太平洋盆地”,有的则用“环太平洋圈”来形容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中心的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当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时,有些学者认为,在世界上诞生高度技术的地点是面向太平洋的亚洲大陆,亚洲的高度技术是经过阿拉伯人传到西欧的,在  相似文献   

12.
李志俭 《发展》2003,(3):43-46
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与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加强东、中、西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等战略部署,为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实现经济转型,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工业化和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地处国家既定的西部开发重点地带———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的核心部位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白银市如何抓住这一…  相似文献   

13.
编后语     
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体系运转的动力。节约能源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能源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十五”期间,能源科技发展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核能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总结“十五”能源科技成就和经验,分析我国能源科技发展态势,促进我国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我国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在全国“两会”召开…  相似文献   

14.
为稳步推动“双碳”战略目标,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的“双控”制度,朝阳市作为辽宁省的资源型城市,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化工等原材料和重工业产业占比较高,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仍存在“资源依赖”倾向,传统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在能耗“双控”工作形势严峻背景下,本文从朝阳市能耗排放与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合理核算最佳的能耗强度下降速度与目标,并提出推动朝阳市能耗“双控”发展的路径与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黎 《中国经贸》2014,(5):20-21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医药工业集聚区和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的布局。东部地区凭借率先开放和区位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大沙漠交界地带的陕西省榆林市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相似文献   

17.
“环太平洋构想”(又称“太平洋经济共同体设想”),日本在六十年代就开始酝酿了。1980年,前首相大平正芳把实现“构想”作为日本对外发展战略提出后,曾引起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的广泛注意。第二届中曾根政权又把“构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在策略上也具有了一些新特点。本文试就“构想”的演变和目前中曾根政权的作法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串联起亚欧18个国家,覆盖约30亿人口,在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下沉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但是沿带国家在发展与我国合作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盲点,如不梳理清晰,将严重阻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串联起亚欧18个国家,覆盖约30亿人口,在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下沉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但是沿带国家在发展与我国合作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盲点,如不梳理清晰,将严重阻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日本"资源外交"是能源与外交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确立稳定获取能源和有色金属的国际供求关系为目的的国家战略及其活动,主要包括日本与资源供给国、资源需求大国、地区及全球性框架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日本在中亚和中东积极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与资源供给国发展全面经济合作,参与改善地区安全,努力实现能源供给稳定化和多元化。日本资源外交具有发展大国间合作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产消国经济互补,在配合美国地区战略的同时确保本国利益等特点。同时,也将为中日关系带来加剧资源竞争、促进节能合作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因经济发展步伐非常快而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近年来,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要素制约,长三角地区在新时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集中体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问题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方面。因此,长三角地区必须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解决能源问题,大力发展低消耗、少污染、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这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来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