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棉集团成立于1997年8月。由于这些子公司背景条件各不相同.集团领导清楚地认识到,资产纽带连接的只能是劳动关系.企业文化连接的才是人心: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把德棉集团建设成能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搏击风浪的“联合舰队”.就必须建设企业文化,用这条无形纽带把人心凝聚在一起。因此.他们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几年来,他们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结合集团的发展目标和企业定位.在上海专家的指导下,从导入CIS战略入手,努力建设有德棉特色的企业文化。用这条无形纽带.把14个子公司和15000名员工紧紧的联系为命运共同体,成为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过完党的生日第二天,德棉集团的部分工人又开始为讨要拖欠的工资和保险维权了。这几年,德棉的负面新闻不断,职工维权的消息屡屡爆出,此次更是闹得动静颇大。德棉集团的一纸公告让大家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事实:历经57年的发展,曾经是全国纺织行业一面旗帜的德棉,目前面临严重困难,企业已无法正常运转,被迫临时停产。  相似文献   

3.
如何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工业的改造,如何以高科技、高新技术带动企业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启动科技进步计划,全力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在市场经济的磨练中,德棉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才能独家占有一方市场,独享其利润。正因为如此,德棉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但实现了自身的跨越性飞跃,而且在技术创新的模式确立、体系建构、机制形成和管理深化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创出…  相似文献   

4.
张红 《中国纺织》2001,(9):17-18
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是集纺、 织、印染、针织、服装加工和进出口经营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18亿元,是山东省最大的国有棉纺织企业和进出口骨干企业。2000年,集团销售收入及利税均列全国同行业前五位。在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德棉集团一枝独秀,连奏凯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品牌战略,创名牌、保名牌、拓名牌,推动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德棉集团的决策者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实施名牌工程,集团一把手亲自抓名牌工作,经营部门、生产…  相似文献   

5.
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以其 显著的经营业绩、强大的经济实力、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业界引人注目,成为纺织行业中的一颗耀眼之星。即使在2001年全球经济萧条,纺织品市场低迷,原料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滑的不利形势下,德棉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仍取得销售收入17.58亿元、利税8281万元、利润2808万元、出口创汇5095万美元的不凡业绩。探寻德棉的发展之路,该企业在管理、经营方面有许多令人称道之处,尤其可贵的是德棉人长期坚持以质量为本,大力实施质量效益战略,成为稳固德棉事业的基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产品质量大厦需…  相似文献   

6.
张红 《中国纺织》2003,(10):80-81
熟悉德棉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还是一家濒临破产,被山东省纺织厅和地方政府列为“癌症厂”的企业。自1984年以来,他们不但能扭亏为盈,而且还能成为全国纺织行业一面不倒的旗帜,追根溯源,是德棉的董事长王根源用十九年的时间创造了德棉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张红 《中国纺织》2001,(2):42-42,41
1984年以来连续16年盈利并 且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德棉集团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又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生产任务。 在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却一枝独秀,连奏凯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满足现状,居安思危,把不断创新作为无止境的追求,以新求活,以新增效。 坚持质量创新是德棉股份连创佳绩的前提。为了形成自身独特的产品质量优势,他们在夯实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又实行质量跟踪制度,环节自治制度,使产品质量的管理由过去技术部门单独抓变为全员管理,产品检验由过去终检把关变为…  相似文献   

8.
德棉集团于1997年8月16日经省经委批准成立的省级企业集团。是德州市政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为原则,以德棉企业优势和产品品牌优势为依托,通过资本运营和“三改一加强”等手段,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从而带动德州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步骤。德棉集团是德州市政府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的省级企业集团,拥有自营进出口权。1997年8月16日集团建立时有四个子公司,现已发展到七个子公司,其中有六个全资子公司和一个控股子公司。德棉集团总资产118580万元,固定资产75700万元,职工14750人,…  相似文献   

9.
蔡海涛  张红 《中国纺织》2002,(11):46-47
一个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走出一条成功道路是复杂而艰难的。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却创造了奇迹,在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连续18年得到提高并发展壮大,且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德棉之所以连创佳绩,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文化,形成了具有德棉特色的经营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教育文化、管理文化和理念文化。 一、从基础管理入手,形成质量第一的经营文化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效益的保证。德棉深知此理,因此,他们一方面深入持续夯实基础管…  相似文献   

10.
张红  罗俊钦 《中国纺织》2006,(11):160-162
2006年9月6日,由山东德棉集团生产的“德棉”牌高支高密纯棉坯布和彩棉纱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这项工作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组织开展,经专业委员会严格评审,全国棉纺织业名牌产品共有14个,其中德棉集团就占2个,是棉纺织业唯一一家有2个产品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近日,山东德棉集团与瑞士苏尔寿(SULTEX)公司就一织造合作项目正式签约,瑞士苏尔寿公司150台喷气织机正式落户德棉集团。多年来,作为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无梭织机制造商的瑞士苏尔寿公司与山东德棉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德棉先后引进苏尔寿公司生产的无梭织机154台,总价值超过1000万欧元,双方还在德棉共同建立了新设备、新技术培训基地,组建了纺织科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纺织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连续多年全行业亏损,很多企业倒闭、破产,而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不仅顺利地渡过了难关,而且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屡创历史最好水平。德棉集团之所以能在困境中持续健康发展,在机遇来临时实现了大的飞跃,主要得益于企业决策得当、得益于高新技术的及时推广、得益于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进入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生存,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快速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为此,我们坚持技改不停步,用十年左右的…  相似文献   

13.
12月5日,德棉股份有限公司织布挡车工王金红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和农村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处于逆境中的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可谓喜事连连,亮点频现:先是10月份德棉集团荣获最具社会责任山东十大品牌称号,紧接着12月份集团的骨干支柱企业——德棉股  相似文献   

15.
"让操作能手、技术尖子有名、有利、得实惠",这是山东德棉集团一贯坚持的原则。特别是2012年以来,德棉集团一方面利用各种宣传上具,大力宣传先模人物的典型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大张旗鼓地选树标兵、模范,给他们以大力度奖励,让先模人物有名、有利、得实惠。2012年上半年,德棉集团拿出30余万元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在刚刚结束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绿色浪潮的兴起,舒适、健康、安全的功能性环保型纺织品正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顺应这一潮流,日前,具有较强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纤维制造商之一——英国ACORDIS公司强强合作,成功研制开发了具有的抑菌防螨功能的新产品——德棉.A米纱(布)由于德棉.A米纱(布)技术含量高,填补了国内目前在抗菌纱、布行业内的多项技术空白。因此,德棉.A米一经推出,就引  相似文献   

17.
熟悉德棉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还是一家濒临破产,被山东省纺织厅和地方政府列为"癌症厂"的企业.自1984年以来,他们不但能扭亏为盈,而且还能成为全国纺织行业一面不倒的旗帜.追根溯源,是德棉的董事长王根源用十九年的时间创造了德棉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的兴衰存亡,许多企业为此苦苦地探索寻觅。德棉集团决策者在多年的商战实践中深刻领悟到: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成败,而科学技术催生核心竞争力,谁掌握了科技利器,谁就奠定了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平台,也就拥有了制胜的法宝。基于上述认识,德棉人大力实施“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山东德棉已经连续19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熟悉德棉的人都知道,80年代初期,他们还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自1984年以来,他们不但扭亏为盈,而且成为全国纺织行业一面不倒的旗帜。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用德棉员工的话说:德棉之所以永保“常青”本色,关键是有一位敢于创新、精于管理、善于经营的好带头人——王根源。人们不禁要问:王根源是用什么办法创造这一奇迹的?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召开的"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2008年会"上,德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JC60×40×173×120×118产品荣获"优秀一等产品"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