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6,(8):172-186
本文对已有基础设施测算文献中的偏误进行了修正,包括调整统计口径使得2003年前后数据可比,重新估算折旧率和基年的基础设施存量。然后,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的现状并讨论了未来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测算结果显示,1978—2014年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3%。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且基础设施存量在资本存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002年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东中西的比较显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基础设施在总资本中的占比以及基础设施产出比都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基础设施存量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并且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低于中部和东部。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存量已经较高,未来人口流出的背景下,应该减少对西部基础设施投资的倾斜。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恩格尔系数的发展演变过程,建立西部地区分省恩格尔系数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人力资本存量引起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总量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和最优规模问题。基于本文研究,中国基础设施资本产出弹性虽然低于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但其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基础设施资本每增加1%,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出增长0.297%。根据基础设施达到最优规模应该满足的条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基础设施资本在2000年时尚未达到最优规模,基础设施服务供给总体依然不足。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6,(5):41-56
本文将全社会总固定资本划分为经济基础设施资本、社会基础设施资本和非基础设施资本,进而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分地区层面对经济、社会基础设施资本与非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年初值)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1981—2012年)和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1997—2012年)进行了完整细致的估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计了不同类型资本的产出弹性,并对中国生产函数是否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笔者研究了我国地区要素集聚以及由此导致的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通过计算各省就业密度和就业集中度指数发现,在我国的确存在地区劳动力集聚的情况.通过计算各地区的劳均资本存量的绝对差距指数和相对差距指数以及运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的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存量在省际间具有明显的两极化趋势.根据面板数据模型估算的结果发现不同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弹性效应差异很大,并且中、西部地区的规模弹性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高于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已经出现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农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的空间杜宾模型,分别采用邻近空间、地理距离空间和经济空间作为权重矩阵,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空间权重条件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业产出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3农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要强于粮食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同时粮食主产区内部各区域的农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分化。  相似文献   

7.
为反映教育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选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重庆的实际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测算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然后利用Mincer模型计算教育对农村经济的产出弹性,最后利用复杂劳动简化系数法测算教育时农村经济的贡献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教育与农村经济关联度较大,仅次于资本要素;教育对农村经济的产出弹性较显著;教育对农村经济的贡献较大.教育发展可以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一个最大经济增长率下的财政支出结构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东部、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应该削减竞争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中部地区要合理配置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产出弹性,而西部地区支农支出远未达到最优支出规模,因此,更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东、中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小;东、中、西部的行政管理支出均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这表明,三个地区行政管理支出有很强的产出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基于河南省1989-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828,人力存量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172,人力资本水平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034,物质资本产出弹性远远高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说明河南省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来推动的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将面板数据应用于状态空间模型并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含有时变参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状态空间模型,选取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1986-2011年东、中、西部的产出弹性及技术进步效率,确定了不同区域要素弹性及技术水平的时期变化趋势,并对其变化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资本产出弹性逐步下降,劳动产出弹性稳步上升;中部地区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均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资本产出弹性逐步上升,劳动产出弹性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