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世超 《会计师》2019,(4):14-15
我国"僵尸企业"虽吞噬大量经济资源但未见成效,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本文首先阐述了"僵尸企业"的现状与内涵,进一步梳理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标准与成因,并以此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日益增多,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以并购重组方式对"僵尸企业"重组处置的相关问题,对规范重组程序,加快公司资源整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僵尸企业"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大重要风险。而抓紧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不仅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更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僵尸企业"的存在会使市场活力不断地被吞噬,消耗社会资源,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清理僵尸企业不仅仅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占有重大地位,更是构建一个正常市场体系的必要过程。因此在僵尸企业的处置过程中,正确的方法应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而不应该由政府或者市场单方面决定。  相似文献   

4.
出清"僵尸"企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本文以企业绩效为切入点,运用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分析地区"僵尸"水平对正常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僵尸"水平显著地抑制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绩效,并且在企业异质性分析中发现,相比私有企业,对国有企业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此外,市场竞争能够有效缓解地区"僵尸"水平对企业绩效的抑制作用。同时,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僵尸"水平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由于"僵尸"企业的存在,正常企业减少了研发投入和投资规模,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使得企业绩效下降。文章建议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分类处置"僵尸"企业,肃清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杨清珍 《时代金融》2009,(7X):115-117
本文以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利润管理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晋城市外商投资企业在利润处置方面存在问题解析,分析其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加强和改进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处置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僵尸企业"的处置步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因此,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活力,亟需进行制度创新。而契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有助于揭开"僵尸企业"重组的本质,并在一定意义上为重组后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此,在"僵尸企业"重组中,国家应该加强对投资重要性的考量,关注产权的安排,在有效防范私有企业被套牢的前提下,应将剩余控制权在私人资本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更合理地分配。  相似文献   

7.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但僵尸企业严重影响中国产业升级进程。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内僵尸企业比例越高,产业升级进程越缓慢。机制分析发现,僵尸企业通过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进步两种渠道拖累产业升级。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静态上僵尸企业扭曲企业资本要素投入,对资本投入不足的企业危害更为突出;动态上僵尸企业不仅阻碍在位企业增加值率提升,还妨碍潜在高增加值率企业进入市场。从技术进步角度看,僵尸企业具有自身创新懈怠和挤出正常企业创新的特征。本文从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的视角揭示了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拖累效应,为更好处置僵尸企业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僵尸企业处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化解僵尸企业的银行债务风险更是银行端僵尸企业处置的重中之重.化解僵尸企业银行债务风险需针对僵尸企业银行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处置所面临的困难,从风险监测、监管制度改革、信息共享、财税政策等方面同步推进.本文分析了僵尸企业银行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化解风险面临困难,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明 《武汉金融》2021,(4):54-61
自Kane(1987)首次探讨美国“僵尸存储机构”的问题以来,关于僵尸银行的研究不断涌现。最初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美国和日本,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后,相关研究迅速向全球范围扩展。然而比较来看,我国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关于僵尸银行有关问题的研究,考察了僵尸银行的定义、识别方法、形成原因和不良影响,旨在帮助国内学者增进对僵尸银行问题的认识,理清研究脉络和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出口品质的提升速度明显滞后于出口规模的扩张速度,本文尝试从僵尸企业的角度为中国出口升级滞后现象提供可能的解释。利用中国企业级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僵尸企业显著抑制了非僵尸企业(即正常企业)的出口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僵尸企业明显提高了非僵尸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而信贷约束的加剧是前者抑制非僵尸企业出口升级的重要渠道,并且这一抑制效应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越大。本文还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升级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大,此外,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出口升级的抑制效应随着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而减弱。本文研究为解释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相对滞后的现象,以及理解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信贷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让僵尸入土为安"是《人民日报》对供给侧改革的权威解读。去产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需求拉起来,另一种是把供给压下去。目前,仅仅依靠拉需求的方法显然行不通,未来去产能还要压缩供给。在产能这个问题上,越早"破"越有主动权。当然,这种"破"一定会以稳妥的方式进行,从国内外的经验出发,总结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僵尸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既影响经济效率,也蕴含金融风险。处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和分类。本文提出我国僵尸企业可以分为信贷补贴支持和经营不善两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界定标准。实证分析表明,两类僵尸企业构成、分布、决定因素均有差异。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容易成为信贷补贴支持类僵尸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经营不善类僵尸企业。发现两类僵尸企业决定因素上的差别可以为解决僵尸企业这一现实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考察企业信贷失衡和存货投资对僵尸企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获得信贷优惠的企业更易形成僵尸企业;存货投资越大的企业越易形成僵尸企业;信贷失衡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明显高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据此,建议政府应加快以金融市场化为核心的市场化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的直接干预,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激励企业致力于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合理库存投资水平,加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去产能位居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首位,"僵尸企业"的市场化退出成为"去产能"乃至供给侧改革顺利完成的关键。政企合谋、预算软约束、成本外部化等都造成了"僵尸企业"的长期存续,对我国清除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需要由政府进行适当介入,与市场、银行形成处置"僵尸企业"的合力,实现"僵尸企业"有效出清。  相似文献   

16.
出清"僵尸企业"是促进我国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清理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开展金融债务重组,是当前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实践中,企业金融债务重组中出现的重组模式受限、法律风险防控难度大、债权人委员会缺乏上位法支持、相关主体职责不清等问题,其症结均在于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空白。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完善企业金融债务重组法律制度的具体思路,建议从四个层面入手填补制度空白,包括借鉴现行规定研究制定破产预防法律制度、出台行政法规细化各方权利义务、出台司法解释赋予债权人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放宽金融债务重组模式的监管政策限制等,为破解企业金融债务重组的瓶颈问题、加快出清"僵尸企业"进程创造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刘冲  周峰  刘莉亚  温梦瑶  庞元晨 《金融研究》2020,485(11):113-132
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为低质企业"输血",是企业僵尸化的重要成因。然而,基于中国背景的文献,对银行"输血"动机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地方财政存款影响银行信贷分配的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银行竞争财政存款及影响企业融资和投资绩效进而僵尸化的逻辑进行刻画,而后依据省份财政存款、银行竞争与微观企业财务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财政存款占当地存款比重越大,企业僵尸化概率越高,并且银行竞争助长了企业僵尸化。此外,基于工具变量估计处理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存款的信贷分配效应,促使企业过度投资,导致经营绩效恶化,进而提高了企业僵尸化概率,银行竞争则会加剧该效应。本文拓展了财政存款的经济效应与僵尸企业形成方面的文献,对于僵尸企业治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视角,并考虑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下探讨了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企业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显著正相关。与投资不足相比,企业过度投资更容易造成僵尸企业问题。同时,市场竞争作为外部治理机制能显著削弱企业非效率投资对僵尸企业的影响。最后本文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提出科学合理规划企业投资行为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浙江省绍兴市大力推动僵尸企业出清的政策背景下,由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牵头建立僵尸企业监测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抽样案例剖析及访谈调查等方法,剖析出僵尸企业成因包括外部环境引发、经营管理决策不当、主动逃废银行债务等,并从识别、预防、启动、审查、处置、分配等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下阶段进一步优化僵尸企业防控机制、强化部门处置合力、加快市场化出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冲  周峰  刘莉亚  温梦瑶  庞元晨 《金融研究》2015,485(11):113-132
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为低质企业“输血”,是企业僵尸化的重要成因。然而,基于中国背景的文献,对银行“输血”动机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地方财政存款影响银行信贷分配的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银行竞争财政存款及影响企业融资和投资绩效进而僵尸化的逻辑进行刻画,而后依据省份财政存款、银行竞争与微观企业财务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财政存款占当地存款比重越大,企业僵尸化概率越高,并且银行竞争助长了企业僵尸化。此外,基于工具变量估计处理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存款的信贷分配效应,促使企业过度投资,导致经营绩效恶化,进而提高了企业僵尸化概率,银行竞争则会加剧该效应。本文拓展了财政存款的经济效应与僵尸企业形成方面的文献,对于僵尸企业治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