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地方金融监管权是金融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是中央金融监管权的有效补充。地方金融监管权有其正当性与必要性,同时政府干预存在局限性,因此地方金融监管权也要受到适度干预理论的约束。本文着重从监管对象和权限配置两方面理清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权力边界,认为地方金融监管权的监管对象是地方金融组织,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界定,采取列举式与抽象式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弥补监管漏洞。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权限配置应覆盖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和市场退出三个阶段,并且要有所侧重。最后提出地方金融监管的完善路径,可从制定地方金融监管的上位法和细化下位法、加强央地和地区间的监管协调和制定权力清单着手。  相似文献   

2.
"地方金融监管权"设置是农信社股份制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监管改革的破局之路。当前农村金融监管面临多龙治水、权责不明,产权不清、行政色彩浓厚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农信社全面股改后的农村金融格局。应当以"提高监管效率、预防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将农村金融监管的大部分职权并入地方金融监管系统,构建独立的省级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从而为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权建设、构建中国双层金融监管体制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金融市场改革的启动对金融监管提出更新、更高要求,金融监管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存在监管成本,金融监管机构的职权必须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保证监管效益最大化.因此,划分金融监管的权责边界是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前提.本文认为监管权责的划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做到张弛有度,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放松微观监管;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完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无缝式”监管;厘清中央监管机构与地方政府的权责边界,构建分层有序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表现为金融机构风险、影子银行风险、非法集资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其诱致原因是金融法制环境建设滞后,多领域存在监管真空或监管政出多门,而且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监管职责模糊不清,权责不对等,监管效率和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我国亟需从国家层面加强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加快金融立法进程,完善金融法律体系,统一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增强风险隐患预警,适时创新金融监管方式,有效界定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边界,尽快建立权责明确,权力相统一的金融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明的方向,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地方金融组织步入"强监管"时代.在当前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任务吃重和风险处置压力加大背景下,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快顶层地方金融监管系统法治建设,依法依规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责分工,在行政权力清单框架下,强化地方金融...  相似文献   

6.
分析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特征,指出现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地方金融监管局为主体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新型金融组织和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场所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建议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实现"规制统一"、厘清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做到"权责明晰"、理顺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水平,实现"安全高效"、加强协作和中央对地方的业务指导,实现"运转协调".  相似文献   

7.
郑金宇 《银行家》2022,(9):81-84+7
<正>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我国建立完善了“一委一行两会+地方金融监管”的金融监管总体布局,为打赢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机制保障。放眼国际,像我国这样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统筹金融稳定、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派出机构深入地方、地方政府又内设一套金融监管机构的模式并不多见。但是,从金融监管权责分配的角度看,对金融稳定的总体目标按照行政区划进行一定的职能分配在国际上也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是金融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权纵向配置存在模式失衡、内容失当、运行失范等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作用,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金融监管权,构建我国横向统合、纵向分权的监管模式,以实现金融监管权纵向分配的合法规制和有效监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我国地方金融的创新快速发展,构建完善、高效的地方金融监管框架体系成为政府层面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和亟需理顺的几个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完善中央地方双层金融监管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权责划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各级金融监管机构的实地调研发现,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监管权责不对等、监管机构履职受限、监管归口管理难以落实、沟通机制有待完善、民间金融监管存在空白、缺乏处理风险事件的长效机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建议: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健全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地方金融监管局的主导作用,加强监管机构分工协作,创新地方金融监管模式,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健全金融风险事件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进行金融分权时,给予了地方政府金融发展权,使得地方金融快速发展,但未给予其金融监管分权.地方金融发展权与金融监管权的错位使得地方金融发展乱象丛生,风险聚集.通过整理2008年以来各地方发布的关于地方金融发展、监管与风险处置的政策文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地方金融发展和监管目标具有一致性,发布的文件类别主要为普惠金融、融资租赁和担保公司方面的;而市级政府金融发展和监管目标则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核心兼具一定的差异性.地方金融发展与地方金融监管具有连续性,政策发布高峰期集中于2015-2017年,地方金融风险整治重点从2011年的地方性交易所转向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地方金融作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在我国金融领域中引发不稳定因素,滋生金融违法行为,从而导致地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我国当前的"一行三会"垂直监管模式,容易出现中央政府监管难以到位的"盲区"或"真空",在地方性、小微金融监管方面,监管主体责权不清,经济政策各异,碎片化倾向明显,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金融体系日益复杂化和业务交叉化,很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本文研究央—地金融监管合作问题、考察央—地金融监管合作模式的内在运行机理,进一步丰富发展金融监管理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综合化经营、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愈发明显,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大幅增加。为强化金融风险属地化解处置,近年来国内各省市在原有地方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下称"金融办")基础上,纷纷成立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金融监管局"),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牌子,大幅扩充了地方金融监管、风险处置等方面的职责。本文梳理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沿革,分析地方金融监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难点,并围绕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服务、发展、监管、风险处置"等重点领域,阐述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博 《中国金融》2022,(2):32-34
<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经过多年改革演进,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分工格局逐步清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形成,成为加强金融监管协作的基础性制度。2021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的统筹指挥下,落实金融委办公室的具体要求,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支持金融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当前央地金融监管权边界日渐清晰情景下,国家采取强监管、严监管应对系统性风险防控,在消除系统性风险隐患的同时,加速了地方金融风险暴露。城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银行尤为明显,包商银行被托管、锦州银行被重组属于典型案例。中小银行在地方金融体系占据重要位置,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和央地金融分权重构。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金融办职能定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金融办在促进地方金融发展、配合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开展工作、落实国家金融调控政策、填补金融监管空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伴随着金融办职能的扩张,出现了职能边界模糊、人员配备不足、职能冲突等问题。必须合理划定金融办的职能边界,巩固以协调、服务为中心的固有职能,明确以金融监管为中心的扩充职能。剥离融资和金融资产监管职能,并通过立法的方式将金融办的职能范围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增加和新型金融业态迅速发展,地方性金融风险逐渐暴露,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的紧迫性日益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探索与潜在问题,发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在理顺监管职责、健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问责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为进一步健全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和实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两大职责,并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8.
代贝 《北方金融》2023,(12):62-65
在金融强监管背景下,地方金融监管已成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保障地方金融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地方金融组织统计有助于刻画企业监管画像,推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分析了地方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组织统计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当前影响地方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组织形成合力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地方金融组织统计助力地方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方新型金融业态的飞速发展,我国以金融监督管理局为特色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已初露端倪,其在弥补"一行两会"监管空隙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型金融业态监管不足、央地监管界限较为模糊、地方"发展经济"与"加强监管"在短期内存在着目标冲突、地方监管效能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为此,我国必须持续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通过强化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的立法、构建多层次的监管协调机制、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地方监管能力建设等路径,不断克服地方金融监管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实现地方金融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0.
碳金融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国家干预性以及跨部门和跨行业性。健全的碳金融监管体制对于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碳金融尚处于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的起步阶段,监管存在以下问题:监管主体关系不顺且职能配置不合理,容易造成“过度规制”或者“规制不足”等政府失灵现象;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情况看,由于静态权力结构配置不合理导致的体制性障碍普遍存在,尤其是信息收集、监管执法、技术标准、第三方核查等问题巫待解决;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没有上升到金融层面,分散型规制难以适应矫正碳金融市场失灵的制度需求。我国碳金融监管体制的设计宜采取专门监管与协同监管相结合的模式,构建融政府、市场和社会于一体的多元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