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政分权化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性根源。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断膨胀,债务风险与日俱增,潜在利益的改变催生了国家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态度与倾向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原有制度安排的变迁。从《预算法》到《预算法修正案》再到"89号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已由以融资平台为主的间接融资转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未来更将走向由地方政府债券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融资趋势。在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路径选择上,关键因素在于摩擦成本,最优策略在于增量改革,成功标志在于存量改革。为更好地适应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以便充分实现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制度变迁既定目标,需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制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化改革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持续下降,在寻求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推动下进一步衍生出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性根源。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发展,潜在利益的改变催生了国家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态度与倾向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原有制度安排的变迁。实践经验表明,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路径选择上,关键因素在于摩擦成本,最优策略在于增量改革,成功标志在于存量改革;在地方政府最优融资工具选择上,通过透明、高效和规范的资本市场发行政府债券进行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成为地方政府首选。考虑到"89号文"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按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项目分类发行专项债券的步伐,在地方政府未来走向由政府债券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融资新趋势逐渐明朗之际,为更好地适应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需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制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2017,(16)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深度发展,资金缺口不断的扩大,我国地方政府也逐步采取了一些政策进行举债融资,其融资模式大体经历了银行贷款和财政补助共存、多种债券融资模式探索、债券融资加速和转型环节,融资模式的不断转变满足了地方政府各方面发展和支出的需要,也稳定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以地方性政府债务融资模式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阶段的融资模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比对,在此基础上综合参考2017年最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探索进一步促进举债融资的策略,以期能够为构建新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洪梅 《时代金融》2014,(11):154-155
由于预算法的限制,中国尚未推出规范的市政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实现,形成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且出现融资平台基层化倾向。这种隐性债务导致地方政府还债压力大,发行债券缺乏有效规划及监管,债务举债主体多元化从而无法有效监管。市政债在美国发展非常完善,其与中国的地方债在持有者成分、发行模式、债券保障方面有很大差异。结合中国实际,文中从发行主体、投资者主体及市政债种类的选择三方面构建了中国市政债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融资创新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适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建立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审批与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完备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和偿债准备金制度,并对地方政府的既有隐性债务进行清理,同时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行为以及政府性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债务,即地方债,是指地方政府作为举债人或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及其他或有责任的债务.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表现形式为以地方融资平台为借债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负有主要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债务. 追因地方债的形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由来已久.1979年就产生了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当年全国共有8个县区举债.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开始通过国债转贷、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及通过发行地方城投债等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债券,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代理发行,《贷款通则》和《担保法》禁止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融资和对外担保,因此地方政府实际上无法获取债务融资。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地方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需求旺盛,为了增加外部融资,规避现行法律的限制,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成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外举债。  相似文献   

8.
地方债务管理需要严格控制规模,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发展富有活力的地方债券交易市场,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点美国实行三级财政体制,即联邦、州和地方财政。州和地方政府可以依照法律发行债务筹集财政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发展。美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具体有以下特点: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发债权。美国发行地方债务一般与城市化同步,因此发行时间较早,1991年州地政府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在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发行或举借过地方债务。由于国情不同,宪法、法律法规、财政制度均有所不同,加上各国财政状况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一,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管理约束方式也各不相同。大致来说,地方债务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四种。市场约束模式市场约束模式是指利用资本市场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约束管理,中央政府在整个过程中不干涉地方债券的  相似文献   

10.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财政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新《预算法》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等债务管理新法规总体上划定了地方政府举债边界和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初步构建起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但实践中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不断出新,绕道举债、违规举债等新增或有债务行为层出不穷,极大增加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确保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我国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地方加大举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历程与特点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2015年起,新《预算法》实施并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  相似文献   

12.
张淑惠  李若飞 《财政科学》2022,76(4):112-128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成为地方政府唯一融资渠道,“修明渠、堵暗道”的做法对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性引起关注。本文建立了一个地方官员特征、财政能力与地方债发行规模的分析框架,以2015-2019年我国省级政府地方债发行规模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晋升激励影响,官员任期与地方债发行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财政能力是债务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财政赤字率对发债量存在负向影响,决定政府内在举债意愿的财政自主能力对债务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而作为偿债保障的财政汲取能力对债务规模存在正向影响。进一步探究发展,新《预算法》实施后,严苛的考核问责机制有效约束了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债发行的刺激效应。本文为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增强地方财政能力,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加强地方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根本是要将地方政府举债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置于法律框架之内,既要控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风险,又要防止对地方政府行为过度约束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有利于不断完善地方财政预算体系,加快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人大对政府负债融资的制衡机制,增强地方政府负债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4.
2014年8月,新《预算法》获得通过,赋予了省一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的权利,为地方政府负债开了"前门"。实施新《预算法》亟需完善地方债治理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起以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机制,构建和完善市场约束、规则管理、行政控制相结合的多层面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疏解地方政府巨大的负债融资压力,在逐步建立以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机制的制度过渡时期,让地方政府多种形式的隐性负债融资方式能够有序退出,实现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方式的平稳转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土地债务治理对融资平台转型和地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储债券显著激励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融资平台而言,土储债券发行没有造成融资平台偿债风险攀升;对地方商业银行而言,土储债券发行显著降低了地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融资平台筹资活动增加和地方政府充实其资本金有效补充了融资平台现金流,土储债券使融资平台可以获得新的收入形式和来源,营业收入显著增长,但经营“造血”能力还未得到显著改观。本文结论表明,破除土地金融模式,发行土储债券,没有造成融资平台风险扩散,地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得以显著降低,有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6.
冀云阳  付文林  束磊 《金融研究》2019,463(1):128-147
地方政府债务过度扩张容易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本文通过一个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理论模型,分析了政府间共同事权的支出责任下移、竞争性地区的举债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利用279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是支出责任下移与标尺竞争机制共同驱动的结果;政府间支出责任下移造成的财政压力是地方政府被动负债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使其在举债融资行为上表现为明显的策略模仿;各地区在债务扩张的主因上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债务的增加主要是地区间竞争的结果。这意味着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应规范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更重要的是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违规举债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一乐 《会计师》2023,(6):130-132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教育融资的新举措,其发行方是政府,对于高校来说既是财政拨款,又是债务,对学校的预算管理、债务披露、账务处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高校专项债券的预算、核算等相关财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券在西方各国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在现行预算法基础上有所突破,通过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从最初预算法规定的禁止发行,到财政部的代理发行,意味着我国正在探索的地方政府发债模式得以实现。(目前,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中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国务院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安排,  相似文献   

19.
安体富 《财政科学》2021,66(6):159-16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水平亦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背后折射出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尽管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地方政府通过种种"创新"获得了债务性融资,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积累和风险积聚.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关闭了地方政府预算制度外变通融资的"后门",正式开启了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新通道.研究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无论是对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还是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大规模举债背后的违约风险,互助担保融资行为更是把平台公司推向了风险血泊之中。本文以国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研究对象,筛选出2013-2017年期间以互助担保形式发行债券获取融资的平台公司,基于互助担保融资行为的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结合相关财务数据,构建截面数据模型,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互助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由此得出结论与建议,以期为改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互助担保融资风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