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正交通运输部启动省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交通运输部近日下发通知,提出根据《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交通运输部关于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若干指导意见》关于推进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的部署,进一步提升道路客运服务水平,方使乘客购票,完善道路客运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和出行信息服务技术手段,决定启动首批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该通知指出,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目标是实蚬客运站和客票代理机构以及互联网、电话等多渠道客票信息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省近日开始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今年年内将实现全省48个三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据了解,青海将建成统一的省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数据中心,实现48个三级以上客运站客运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开发建设道路客运信息交换、道路客运联网中心管理、道路客运信息监管和决策辅助以及道路客运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升级改造现有站务系统及相关终端设备,推进三级以上客运站站务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对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可以考虑采用政企合作模式的主要项目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备地在开展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交通运输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等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中采用的政企合作模式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行业相关单位在开展交通信息化项目建设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各地相继召开了交通工作会议.对本地区的交通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各地都把通过建设信息化打造服务型交通作为工作重点.内容涉及以出行信息为核心的公路信息服务到建设透明的电子政务.从方便百姓出行的客运联网售票到区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等。  相似文献   

5.
<正>"十一五"期,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公路客运的竞争力,进一步方便旅客购票,丰富行业管理部门决策手段,在前期论证、规划、研发和试点的基础上,江苏省全面推动了公路客运联网售票建设工程。该工程实施以来,通过行业引领、企业配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截至目前,全省1 14个一、二级客运站均实现联网售票,此外还拓展至部分三级及150余个农村客运站。实践证明,江苏省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方便的操作性,运行机制良好,具备持续、稳定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状 一、进展 客运站联网售票工作从本世纪初开始兴起,不同省(市)进展不同.北京、广东、上海、吉林、江苏、重庆、海南走在了前列,已实现了全部或一定等级以上客运站的联网售票.根据客运站发送量监测工作掌握的情况,各省(市)联网的范围见表1. 二、售票方式 目前公路客运站联网售票的售票方式主要包括:客运站售票窗口售票、网上售票、站间互售、电话预订、代理点售票、自助终端售票、移动终端售票. 目前各地提供的联网售票方式略有差异,一股是采用其中的几项.如北京有网上售票、站间互售、代售机构代售三种方式;重庆有网上售票、站间互售、代售机构代售、手机智能客户端售票(简称"手机售票")四种方式;吉林有网上售票、站间互售两种方式;而广东的售票方式齐全,以上各种方式都有.总体来看,网上售票、站间互售、代售机构代售是三种基本的售票方式.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20日,交通部下发《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2004—2005年规划方案》,明确提出“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区域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三个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8.
动态     
广州交通信息化建设再升温4月10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交通信息化建设投资营运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广州分公司,签订了广州智能交通信息化战略合作项目,为市民提供广州交通路况查询、广州长途客运联网电子票务、公交信息查询和公交到站信息查询四大创新交通信息化服务。移动信息化和智能交通的结合为广州交通信息化注入了新动力。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之一。信息化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广  相似文献   

9.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交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两部委要求如下:一、充分认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以旅客便捷出行、货物高效运输为导向,全面推进交通与互联网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为我国交通发展现代化提供有力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在公路系统,上至领导重视,下至专业人员配备,江苏公路的建设管理者们都深刻领会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精髓。正是有了超前的意识,超强的魄力,让我们看到了江苏信息化建设的大手笔。江苏拥有全省统一的公路交通路网调度指挥中心,这在全国是惟一的;江苏的联网售票终端方便公众查询出行信息购买车票;在江苏的各个角落,都能收听到交通广播,及时动态了解出行信息……不论是行业管理,还是公众出行服务,交通信息化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交通监控系统是高速公路联网运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道路状况好,车流量大,车速快,但如果没有先进的交通监控和管理措施就很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和恶性交通事故。为优化交通管理,缓解突发事件引起的拥挤和堵塞,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将互联网与高速公路收费结合,创新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发展基于车牌识别的不停车手机支付、NFC虚拟卡支付和二维码扫码等移动支付系统,不仅是顺应“互联网+”便捷交通重点行动的需要,也为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提高收费通行效率和加强安全运行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本文以福建省高速公路自助收费站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公路上自助缴费技术的实现方案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而在物联网的分支中,车联网是最容易形成系统标准、最具备产业潜力的应用之一。车联网包括车-车联网和车-路联网,车-车联网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车辆自动驾驶,而车-车联网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车-路联网,车-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已经实现了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在我国,最具备车联网应用推广条件的应属具备高度信息化的高速公路领域。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从人工到自动化再到联网,收费模式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愈加多样便捷,道路使用者的感受愈加安全丝滑。然而实体收费站的存在,车流量大的收费站点依然拥堵频发,收费站建设、运营管理成本依旧较高,运营者、出行者有少人化/无人化收费、无感通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道路管理经营者们,最关注的莫过于收费是否准确,运营效率的高低,能否能给司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只要还有问题存在,交通人对收费技术服务的探索就不会停止,自由流就是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建设道路车辆全程监控系统必须满足公安交通、治安、刑侦等部门对路面车辆违法、肇事逃逸、盗抢犯罪的监控与打击的需要,达到对路面车辆“实时监视、联网布控、自动报警、科学执法、信息服务”之目的,为构建“安全、文明、和谐交通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16.
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八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一。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联网信息发布系统是交通信息发布体系最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当前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与挑战。本文综合国家安全要求及实际业务需求,从各环节各层面对其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思路,确保高速公路联网信息发布系统的安全,促进数字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湖北黄黄高速监控数字化联网系统工程的顺利完成是继2004年之后进行的二度信息化升级与改造,改造后的系统服务功能更加强大,可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新型监控管理服务,让高速公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服务更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互联网开放平台的迅速发展,为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2014年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推出了"湖北高速ETC"微信公众服务号,为高速公路出行者提供路况查询、用户报料等交通信息服务。本文简要阐述了微信公众号的系统架构,"湖北高速ETC"微信公众服务号技术架构及功能设计与实现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行业的信息化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省,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信息化建设方面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ITS系统集成商,在广东省内粤西、粤东、粤北、深圳、珠三角5个区域内的高速公路成功实施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及相关软硬件系统等,并成功进行了区域联网收费;同时,总结出了一套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并在部分区域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建设规模与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如何不断提高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和投资效益,已是摆在业界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肩负道路现场交通、安全、环境、气候等相关数据与音、视频信息的采集、监测、分析、控制、发布等功能,与高速公路交通疏导、通行安全、事故救助及公众出行便捷服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