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婉 《环境经济》2021,(5):36-39
作为"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引起国家重视,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发电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垃圾"零填埋"即将到来。那么,生活垃圾禁止填埋了?填埋是落后的技术?生活垃圾填埋行业、市场以及从事填埋的公司将如何发展?填埋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增长空间"随着焚烧行业的高速增长,填埋市场有明显的萎缩趋势,但依然拥有500亿的市场空间,很多机会在‘红海’和‘蓝海’的转换中出现。"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技术创新的路径与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创新环境、条件,认为目前我国不具备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只具备模仿创新的条件.因此,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创新路径应是以模仿创新为主,并逐渐向自主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利用中日绿色援助计划在我国兴建的第一座流化床垃圾焚烧余热发电示范工程。该工程采用日本茬原(E-BARA)公司设计制造的先进的内循环流化床焚烧炉,日处理生活垃圾200t,并相应配备一台l9.27t/h余热锅炉(主蒸汽压力2.26Mpa,主蒸汽温度270℃)和一台3.0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该工程于2002年10月竣工投产,以累计焚烧垃圾18万吨,发电5000万KW.h,实现了连续安全稳定运行,标志哈尔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经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采用焚烧发电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其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程度是其他现有成熟垃圾处理技术无法达到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有不同的技术流派,且各有所长.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选择处理技术首先要考虑是否适应我国的国情,这个国情主要是垃圾特性、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15,(Z1):46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高温堆肥为主,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极易带来环境污染问题。2009年以前,北京市90%以上生活垃圾采用卫生填埋方式,每年消耗500亩土地。据2013年统计,北京市8座大型垃圾填埋场3年内将被填满。近年来,垃圾焚烧发电因高度节约用地且更加环保,得到快速发展。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说,垃圾焚烧具有项目用地省、处理速度快、减容效果好等优势。垃圾焚烧  相似文献   

6.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90年代后期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和部分中心城市加快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速度。本文将着重介绍垃圾焚烧发电设计中电气主接线设计的特点和煤矸石发电两者进行比较,或将煤矸石发电和垃圾发电并存一个电厂或将煤矸石发电过度到垃圾发电这样一个研究方案,并以此条件和煤矸石发电厂现有电气主接线的特点加以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泛滥成灾的生活垃圾,迫使人们积极采取措施,科学合理的加以处理和利用。焚烧垃圾可以使垃圾的容积减少90%,重量减轻75%以上,而且不会形成二次污染,焚烧垃圾发电是使之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有效方法。资源化:垃圾焚烧后,热量用于发电,做到废物综合利用。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城市垃圾若按平均低位热值2900kj/kg估算,相当于1400万吨标煤。  相似文献   

8.
过不了多久,浦东将可能出现“洋环卫”。浦东新区政府领导日前正式宣布,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及收集系统将面向国际招商。据悉,这是国内首个面向国际招商的环卫项目。新区领导表示,今后将有更多公共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据透露,此次招商的资产是位于浦东御桥的垃圾焚烧厂和浦东生活垃圾收集系统。该垃圾焚烧厂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 吨,建设总投资约6.7亿元,是国内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002年6月,该垃圾焚烧厂进入工业化运营,目前日发电35-36 万度,各项环保指标基本达到97欧洲排放标准。浦东新区政府承诺,将通过授予…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垃圾产量的不断增加,垃圾焚烧法因其独特优势及能使垃圾有效减容成了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关专家学者对垃圾焚烧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对现有垃圾焚烧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研究的重点缺乏系统梳理和总结。基于此,文章首先提出了生活垃圾焚烧的生命周期视角研究分析框架,然后对垃圾焚烧生命周期范围内涉及的关键过程包括垃圾储存渗滤液、焚烧炉焚烧技术、烟气净化、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及余热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现有的单一环节污染物处理技术相关研究已较成熟,但垃圾焚烧综合环境绩效、健康评价及余热资源化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  相似文献   

11.
张思  何郁冰  周子琰 《技术经济》2023,42(11):47-61
技术多元化是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影响效应、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和技术多元化模式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存在“最优区间”;②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正向调节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和持续创新的关系;③基于技术间知识关联和核心技术能力两个维度,可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划分为高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弱核心和高关联-弱核心四种模式;④不同模式的技术多元化对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高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更有利于技术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则更有利于产品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弱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的不断产生与发展,各产业间关联关系不断变化,并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针对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创新外部效应,从产业关联产生的本质原因、过程和结果对产业关联发展进行解析。分析了技术在创新系统中对产业关联体系发展的引领作用,揭示了产业关联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提出了五阶段产业关联发展模型及演进路径。对3D打印技术相关产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同一时间不同产业间关联所处发展阶段与程度有所差别,各产业在关联关系中所处地位与作用有所不同,应针对不同产业关联阶段制定产业创新策略,推动产业关联关系合理进化。  相似文献   

13.
创新政策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对创新体系和政策组合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使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和质性文本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政策动态变迁及其对相关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创新政策主体集中度较高、政策主体分布较为广泛、政策发布数量波动较大;环境面政策组合使用最为频繁、需求面政策组合使用最少、总体上对政策组合的使用呈现出“先扬后抑”的倒U型形态;制造业创新体系中4类创新活动强度差异较大;不同政策组合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差异较大。最后,针对如何利用创新政策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变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了包含政府、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资本部门四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四螺旋模型,从互信息视角挖掘Web of ScienceTM核心集合引文数据库中2006-2016年中美两国论文发表数据,运用N螺旋算法,实证测度和对比中美两国4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程度与发展态势。结果发现:①伴随着传统“学-产”协同创新的不断稳定,其它二维协同形式正在不断加强和发展,但相较于美国而言,几种二维协同创新形式仍比较薄弱,部分二维协同创新协同程度与美国差距较大;②中国三维协同创新协同程度趋于稳定,但稳定程度不及二维协同,且协同程度弱于美国,而中国“产-资-政”协同呈现较大幅度波动,协同程度强于美国;③中国四维协同创新协同程度优于美国,整体而言比较稳定,但部分年份有轻微波动。  相似文献   

15.
崔士光 《技术经济》2009,28(2):102-106
本文以我国影像行业数码化为例,构建了新产品推广与服务创新的框架,分析了新产品开发体系与服务创新开发体系的特点和演化规律,指出了建立服务创新体系的要点。本文发现,新产品开发中的服务创新必须建立体系,行业开发中的服务创新必须建立框架。新产品开发体系与服务创新开发体系具有融合性、增益性的特点,服务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一般规律为:技术服务—市场服务—管理服务—行业综合服务,且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抓住两个"三结合":制造商、经销商、先导用户三结合;技术开发、服务创新与行业开发三结合。行业服务创新体系是建立边缘行业的推动力,各行各业的服务创新体系都应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以保证服务创新的不断深化,实现赶超世界先进国家服务创新体系的高效益。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以核心引导层、辅助支撑层、边缘影响层为支撑的产学研创新系统;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的主体功能为节点,构建了产学研创新系统单元关系图;在综合考虑耦合程度和耦合顺序对系统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创新系统“五级递阶结构模型”;从串联耦合和并联耦合两个维度出发,总结了我国产学研创新系统P-P-T-T前向耦合、T-P-P-T后向耦合以及TPT-ETT并联耦合的发展模式,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耦合模式发展路径下产学研创新系统的涌现效应;最后,提出了提升产学研创新系统涌现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Empirical research has revealed some regularities regarding the innovation that takes place over the industry life-cycle. First, innovation is high when an industry is young and low when the industry matures, and second, product innovation decreases with industry maturity, while process innovation increa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gularities are profound, but evidence is to date largely case based and it is hard to generalize and draw policy conclusions. We use a flexible measure of maturity and a novel modeling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innovation patterns for 21 Europe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ur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both assertions and lend support to life-cycle based R&D-policy.  相似文献   

18.
Burn or bury? A social cost comparison of final waste disposal metho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two well-known final waste disposal methods, incineration and landfilling. In particular we compare the social cost of two best-available technologies using a point estimate based on private and environmental cost data for the Netherlands. Not only does our comparison allow for Waste-to-Energy incineration plants but for landfills as well. The data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widespread policy preference for incineration over landfilling only if the analysis is restricted to environmental costs alone and includes savings of both energy and material recovery. Gross private costs, however, are so much higher for incineration, that landfilling is the social cost minimizing option at the margin even in a densely populated country such as the Netherlands.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our result generalizes to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and probably to the USA. Implications for waste policy are discussed as well. Proper treatment of and energy recovery from landfills seem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s for waste policy. Finally, WTE plants are a very expensive way to save on climate change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两个维度,考察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有效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②基于企业所属产业异质性视角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创新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具有激励作用,但对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投入、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产出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有研究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的争议,也对完善中国创新税收激励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