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非常规偶发事件的认知视角界定、认知反应模式、认知前因与结果等方面对国外非常规偶发事件的组织认知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本土情境下非常规偶发事件及相应组织认知的特征对后续本土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组织社会化理论及其研究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社会化是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价值观念适应新组织的价值体系,认同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并有效融入组织的过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组织社会化的概念与形成、结构与测量、理论发展、策略和影响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组织社会化研究进行了归纳概括,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组织间关系的社会逻辑观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逻辑观(又称关系观)因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关注焦点及实践应用而成为国内外组织间关系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社会逻辑观的理论渊源、基本思想以及它对组织间关系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组织间关系理论最新研究视角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组织间关系是近十年组织理论和战略联盟研究中最受重视的课题,其研究跨越了组织经济学、组织社会学和组织管理学三大领域,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本文介绍了组织间关系理论各理论流派的最新研究视角,并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行为主义观指导下的新闻英语听力课堂模式对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有一定局限。而认知观强调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是一种能动自主的学习模式。因此在新闻听力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知识)中寻找和新信息的联系,通过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的激活与构建,使大脑不断地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进行有意义的联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运用网络平台对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估.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8.
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观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学习时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加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原因,这种观点对我们今天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启示:树立认知的教学观,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教学目标观,重视学生内在认知动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1.
12.
资源观理论框架的整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企业的资源观已经成为战略管理方面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但流派众多、复杂混乱.本文借助一个包括三个维度的框架将三个主要的资源观流派企业资源观、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的研究重点和轮廓进行了厘清.这三个维度是基本假设、分析层次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组织责任行为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探讨了责任的概念内涵,从基于决策认知模式的责任行为研究、基于责任知觉的要素模型研究和基于角色互动的责任系统研究三个视角,对现有的组织责任行为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组织责任行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有关竞争优势的模型在解释企业取得成功的因素时重点讨论企业的经济因素,忽略了社会认知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企业的竞争领域,再整合经济和认知观点,说明竞争优势是企业和社会认知机构相互作用的系统化结果.最后,从社会认知角度对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评价观:发展性的评价目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团体化的评价主体;评教一体化的评价过程;多维化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代一种重要理论,关注自学习机制,强调系统思考,重视团队学习等方面。目前,地理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教育内容过于强调理论学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单一等。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继续教育形式丰富,方法多样,进行有效的继续教育评价等策略,来推进和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组织理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极度动荡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意场上,虚拟组织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高反应及适应能力的组织和竞争形式.但是,对于虚似组织是否能成为将来的组织模式的趋势,或者仅仅是成为一种管理时尚,这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式,隐喻在ESP语篇中也普遍存在。隐喻的认知理论是结合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词汇或短语起到桥梁作用。从隐喻的认知视角,探讨隐喻认知理论运用于ESP教学实践,并认为这一尝试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实践观、矛盾观和社会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前进和发展的过程,正是以毛泽东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矛盾观,坚持科学的社会革命理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实际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