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声音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2001年5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发表了“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的现点,并提出了包括“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内的“五点主张”。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将“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创建学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家、商界和学界谈论的热门话题,创建行动也在日益展开和扩大。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在中国同样得到广泛的响应,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正在大量涌现,恰似如花似锦,令人欢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关键性内容,被写入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  相似文献   

3.
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而新型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化,实现教育模式创新”的教育新理念,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崔家善 《理论观察》2007,(5):145-146
学习型社会是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成为新的潮流,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而所谓宏观教育是研究国家(包括地区)和社会的教育事业。从宏观教育中看"关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教育是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终极发展目标;创建学习型是社会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建立学习型社会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具体要求。可以肯定地说: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实现民族可持续发展、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创建学习型城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齐齐哈尔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必须在激发动力上做文章,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见成效,从而以永不衰竭的学习力,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建成。  相似文献   

8.
建设学习型农村培养学习型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乡镇经济》2004,(2):46-46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九亿农民的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没有九亿农民及生活于其中的农村的全面发展,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应把创建学习型农村,培养学习型农民放在战略位置,给予高度重视。所谓学习型农村就是指通过营造农村社区的学习气氛,培养农民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能动的、结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农民为了实现共同目…  相似文献   

9.
创建学习型社会打造学习型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学习型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自身优势,实行激励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鼎立打造学习型图书馆、构建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巢小丽 《宁波经济》2007,(4):16-18,31
学习型社区理论和实践与我国学习型社会宏观政策的出台密切相关,学习型社区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兴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现实,提出了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启弘  侯贺良 《走向世界》2006,(10):20-26
石油价格一再攀升,用电高峰拉闸限电,城市用水提价限量……相对于过去,人们越来越切身感受到来自资源的危机感。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加剧,在有限的自然资源面前,节约资源已经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话题。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在资源紧张的大环境下,努力构建能够足量支持经济发展的能源供应链条,其中之一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相适应的。当前,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对策是:树立“和而不同”的思维理念;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途径;建立健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系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发展科学技术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斌 《南方经济》2005,(11):10-1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根据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特点的适时之举。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什么重大作用?我国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建设节约型社会?本文作者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如果失业群体过大,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甚至会演变为政治问题,因此,促进就业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来考虑,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来安排,作为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任务来落实。  相似文献   

15.
李洪祥  王喜军 《黑河学刊》2006,(1):15-15,29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爱辉区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必须始终不渝地依靠投资拉动,始终不渝地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始终不渝地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才能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供群众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即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依据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期间,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签订的<中美空间技术备忘录>,由中国科学院建立的卫星地面站.世纪之交,记者对该站站长潘习哲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26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总结“十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交流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并全面部署“十一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安果 《新疆财经》2002,(6):14-16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今后二十年中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是广东的历史性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摆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重的位置,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位置。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广东肩负着继续为全国探路的历史重任。建设和谐社会是广东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20.
Every year, millions of people exit American jails and prisons and attempt to reintegrate into society. Ex-offenders face many obstacl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Scholars contend that securing employment is central to a successful transition. A job that allows an ex-offender to earn an income above the poverty line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Consequently, many prisoner reentry initiatives are focused on expand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ex-offenders. However, the almost exclusive emphasis on employment as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well-being is short-sighted because it ignores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asset ownership. Prisoner reentry programs should include an emphasis on financial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an emphasis on employment as a means of reducing recidivism rates and improving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the ex-offenders and receiving communiti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