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备,企业劳动投资决策偏差导致劳动投资非效率的现象普遍存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信息优化和管理改善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决策失误,且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对劳动投资决策失误进行弥补,但这种弥补作用对劳动投资不足更为有效。以2009—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升,并主要表现为对劳动投资不足的缓解,而对劳动投资过度的影响不显著;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来促进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升;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在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显著存在,而在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不显著。企业应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各种红利来优化劳动投资决策,不断提高劳动投资效率;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数字环境,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按照时间上的先后,本文将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过度理论分为传统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过度论和现代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过度论,并分别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过度论进行了简要评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不考虑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非理性管理者"模型框架下,选取中国上市企业近五年(2008—2012年)的样本,研究了不同企业属性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自由现金流充裕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在过度投资方面,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在投资不足方面,国有企业对自由现金流过高的依赖使得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一般研究将过度投资归结于代理问题和制度环境。不同于现有研究,本文从市场竞争动态性的角度研究过度投资,考虑到过度投资战略性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过度投资实现战略性的率先进入,形成先发优势,这也可能是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目的。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的确会触发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竞争和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是正相关的。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依赖于公司规模的大小:当公司的总资产自然对数大于19.555时,市场竞争才会刺激公司过度投资,反之,则降低过度投资。最后,我们发现不同的竞争强度的行业中,市场竞争对公司的过度投资影响是不同的。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竞争压力促使公司过度投资;竞争不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较小的公司会主动过度投资;竞争中度的行业,竞争对公司过度投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和其自身较低的信用等级的矛盾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矛盾根源在于民营企业融资投资时需要支付额外成本,而规模较大民营企业的额外成本较低。民营企业为了追求规模,倾向于高风险项目,过度投资,从而人为增大了投资风险。本文用模型证明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对现金流量表现出敏感性,这种投资-现金流量敏感性不是"融资约束"形成的投资不足导致的,而是过度投资的表现;大股东对公司的资金占用度越严重,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越严重,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性越强,说明大股东与管理者的合谋掠夺行为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8.
对于公司投资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一般文献均认定公司投资与公司价值之间是一次线性关系.通过采用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结果认为,公司价值应该是公司投资的二次函数,在合理的水平上,投资会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反之,投资也会降低公司的价值.回归结果也反映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投资过度现象.同时,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负债的增加、收益的分配能够降低自由现金流,提高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城市经营”中经营土地的收益及将收益预期和政府信用相结合获得银行的贷款来进行的。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城市化建设中的过度投资,包括通过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加强地方政府信用建设,防范过度融资;严格界定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领域的分工和职责,防范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等等。  相似文献   

10.
11.
以2008-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上市公司高管的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行为以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政治关联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检验发现,从解决就业角度分析,过度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从税收贡献分析,政府基于增加当地的税收水平而引发企业过度投资的行为是低效率的。研究发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有效、适度地抑制企业投资过热的社会问题,利用这把双刃剑真正的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文章以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8~2009年为时间窗口,基于Richardson(2006)模型,对货币政策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控制企业的投资效率较低;在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背景下,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即在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仍旧存在较大的过度投资行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民营控制企业影响更为显著。本论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要考虑到微观经济实体背景的差异性,否则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效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我国13个行业的深、沪两市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旨在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并进一步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有无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产品市场竞争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但这种抑制作用仅限于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6—200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特征角度考察公司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行为,结果表明:(1)正自由现金流更易诱发过度投资行为;(2)大股东持股越高,现金流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3)股权制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投资;(4)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性质时,过度投资行为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摘要:近年来,由投资潮涌诱发的民营企业过度投资问题造成了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但尚未有研究从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视角分析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生成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会诱发民营企业投资“潮涌”现象,进而产生过度投资后果;与规模较小、较年轻的民营企业相比,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易诱发大企业、老企业进行过度投资;与中西部、垄断性行业相比,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更易诱发东部地区、竞争性行业中的民营企业进行过度投资;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会助推商事制度改革、引发市场过度竞争、释放企业家精神、加剧CEO过度自信和诱发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进而导致民营企业投资“潮涌”现象和过度投资问题。上述结论对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落实“去产能”政策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很强。无论是国有控股还是一般社会法人控股,股权集中均不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在具有股权制衡结构的公司,其他大股东可以有效地对第一大股东发挥监督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采取投资拉动策略复苏经济,然而投资规模是否过度一直是实务界和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采用实际GDP增长率、资本形成总额、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贷、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市场资本总额和CPI作为系统关键变量,通过VEC模型分析投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根据对未来经济周期指标的预测判断我国目前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并提出将投资增长率、信贷增长率、股市市值增长率分别稳定在17%、18%和32%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扭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行为经济学相关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解释企业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现象的模型。利用这一模型,文章综述了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对企业投资扭曲行为进行解释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并将这种解释和传统的信息不对称及代理观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现状,分析其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且负债对过度投资有约束作用;非国有控股和现金股利能制约过度投资行为,但影响有限;经理持股与独立董事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增量融资与投资显著正相关,且其影响最为显著.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完善资本市场,使其能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是近年来财务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文章利用2003~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信息传递理论"考虑行业过度投资水平对下一期上市公司投资水平的影响,并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两种角度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同行过度投资加剧下一期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国有产权性质抑制同行过度投资对下一期公司过度投资的正向关系;CEO权力增加同行过度投资对下一期公司过度投资的正向关系;股价同步性抑制同行过度投资对过度投资的增加程度。此研究不仅丰富了同行效应和过度投资经济后果的研究,更为如何抑制过度投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