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制造"正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中国仍然处于这一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商品定价权的缺失日益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文章对"中国制造"背后定价权缺失的原因以及定价权转移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本土企业由于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不足,无法占据国际产业链高价值的两端——上游及下游环节,而是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即"微笑曲线"中产品附加值最低的中间区域。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应向"微笑曲线"上游移动,提高企业的研发、设计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向"微笑曲线"下游移动,通过特许经营、品牌租赁、自主品牌等路径提高企业的品牌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现场曝光了我国最大的冷鲜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公司收购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事件,震惊了全国,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今年初组织开展“广东省2002年度损害消费者权益重大事件”征集曝光活动。目前6个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被列入“黑名单”,震惊全国的“童车事件”“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4.
萧驰 《中国纺织》2007,(11):78-78
"中国制造"的2007年,一个严峻的年份。物美价廉的中国货遭人诟病,不论是以偏概全的刻意炒作,还是捕风捉影的臆想和放大,都在抹黑称雄世界的中国制造。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制造被施了魔咒。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则以“携手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made with china)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出。这则广告意在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这是中国在海外用广告的形式推广国家形象的首次尝试。相较于企业,国家更有优势打造国家形象品牌,但还是有人质疑,  相似文献   

6.
在炒作盛行的今天,事件营销早已不是新鲜名词。因事件营销而闻名的人物如商鞅、大禹等大有人在,类似IBM人机大战的典型案例更是闻名遐迩,那么到底什么是事件营销?事件营销的起源与分类是怎样的?从业者又该如何掌握这"独门暗器"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机电工业》2003,(15):21-22
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企业、国际知名品牌是世界制造中心的特征之一。100多年前,张之洞在汉阳兴办近代工业,创出了以“汉阳造”为代表的工业品牌。如今提起汉阳,人们自然地会想到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想到“汉阳造”曾经历史性地享誉海内外。当时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有一种步枪叫七九式步枪,但是都知道这种步枪叫“汉阳造”。“汉阳造”成了一个时代步枪的代名词。100年  相似文献   

8.
王育琨 《董事会》2005,(11):72-75
携1600亿元现金竞购优尼科,傅成玉把中国企业家大赌大赢的胆略和魄力演绎到了极致。虽然没成,但参与豪赌的架势与果敢,则已经发生了魔力。直接的经济效益是中海油的市值蹿升,从参与竞购伊始的220亿美元,截至9月底蹿升至300亿美元:间接的政治效应则是,中海油把一个价值取舍的尴尬抛给了美国民众和政府。这个在全球到处推销自由市场竞争价值的国家,在中海油面前尴尬变线,祭起了“双重标准”,以政治封杀互利共赢的商业竞争。一种莫名的受害者心态作祟,不惜否定了自己所崇尚的价值,其中必然包含着极大的痛苦。一个中国企业的商业运作能够获得这样双重收获,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说起中国客车,就不能不提到"苏州金龙",也不能绕过"海格客车"。2007年9月,"海格客车"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成为社会公众信赖的中国客车品牌。苏州金龙快速成长的奇迹曾经为中国客车业写下诸多启示,苏州金龙人今天的努力又将给发展中的"中国制造"以怎样的启迪?精细化管理风行苏州金龙2002年,苏州金龙开始着手实施管理变革,强调抓管理细节。在做精做细这一思路的引导下,苏州金龙各级管理人员深入市场、深入车间、深入实际,到现场见物见人,与客户、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也正是通过做细做精的思路,苏州金龙迅速建立起了400余家完备的售后服务网络,创造了业内皆知的"海格速度"。  相似文献   

10.
《玩具世界》2006,(1):5-7
事件1 根据WTO的规定,我国2005年进一步调整关税,从 2005年1月1日起,进口玩具成为零关税产品。 影响:这意味着我国的玩具市场的大门已经向国外进 口产品打开。市场份额随时可能被进口玩具吞噬。但由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市场上八成以上都是国 产玩具,开始的时候受“零关税”影响较小,也没有看到 进口玩具一涌而入的情况。但不能不注意的是,国产玩具 由于以往的质量等方面的形象等原因,能不能保有现有的 市场是一个未知数。而进口玩具事实上已经在有步骤的进 入中国市场,中国玩具企业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其中就必 须考虑进口玩具带来的冲击了。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1日,历时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在该自由贸易区内,人口高达19亿,GDP之和接近6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也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对外参与组建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为“中国制造”在亚洲市场上进一步发展做出积极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锐 《董事会》2005,(5):54-56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得以有效运行,仅有治理结构和规则的建立是不够的,关键的因素还在于董事个人。社会监督是保证董事尽职尽责更为有效的约束手段。通过强化董事个人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林华 《中华商标》2004,(9):20-21
日本海外产业流通促进机构近日决定为日本商品注册“MADE IN JAPAN”商标,在亚洲各国商标局注册,在流向海外的日本产动画及游戏等商品上统一张贴,以有效地整体对抗盗版。该计划获得了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大力支持,并已有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协会、日本电影著作者协会、日本动画协会等17个团体与SCE、任天堂、MICROSOFT、KONAMI等21家公司正式加盟。  相似文献   

14.
《轴承工业》2009,(11):1-1
随着世界经济趋稳、向好迹象的明显,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的势头已现端倪。审视我们关注的国内轴承行业,经济的回暖复苏迹象得到了印证。据中轴协信息部统计,行业前10家企业四大项指标的同比数和环比数都远好于企业平均值;三季度末,全行业轴承生产降幅收窄,逐步进入回升阶段。订单满、开工足,形成了新一轮用工热潮的企业比比皆是,此时一些企业苦于招聘不到熟练技工而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5.
鲍晓玉 《董事会》2012,(9):38-39
7月,《董事会》杂志随环球市场集团(GMC)组织的中国记者团一行赴俄,深入走访俄罗斯商界,探究“中国制造”在俄罗斯的拓展之道。期间,在莫斯科莲花国际商品批发商城专访了莲花城管理团队。访谈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莲花商城是中国商品走向俄罗斯、走向世界的又一个窗口,期待从这里诞生更多的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制造业是一切物质生产产业的支柱,信息产业与服务产业的设备也需要制造业提供,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不可替代的载体和基础。当前,“中国制造”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发达国家已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制造业、改造企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我国要想真正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数字化的中国制造业。将于2004年11月4日—9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数字制造展览会,以“展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代表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方向”为主题,通过展示被称之为“数字化装备”的各种先进设备和被称之为“智能载体”的各种先进软件,给人们带来关于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图景,带来称之为“制造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ALL IN ONE)”的先进理念,必将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复苏来自服务业。但在复苏过程中,各个阶层得到的财富蛋糕差别极大。 在2012年的第一周,美股创出1年多来的新高.而且实体经济的“钱景”看起来也很美:去年12月,美国非农部门失业率连续第四个月下降,降至8.5%,这是自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3.9,成为半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个月来最高水平……美国复苏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迅速融身国际市场,并以"价廉物美"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一时间,"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深入千家万户,并逐渐牢牢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诸如厨房、客厅、卫生间、卧室等,无所不至。据报道,美国2006年进口的1.7万亿件商品中,约15%来自中国,以致于许多人会问:现在没了中国制造,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19.
牛方 《中国纺织》2021,(3):84-85
措不及防地,在过去的3月~4月里,新疆棉数次被送上微博热搜. 从H&M集团去年十月的一份“碰瓷”声明,到背后始作俑者的BCI被深扒;从国产品牌组成的新疆棉“守护者联盟”到一线艺人纷纷解约国际品牌代言人;从商务部发声到外交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棉花协会发声;从亚马逊下架中国棉纺织品到近期BCI默...  相似文献   

20.
《董事会》2005,(6):11-11
中国正在走向繁荣——这可以反映在她对西方制造业岗位和消费品价格的影响,和这些让人们熟悉的统计数据:中国现在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2/5的煤和1/4的钢铁。这些都不断地加深着人们这样的印象。农民正以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速度向城市转移。受过培训的工人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竞争。中国的崛起会胜于美国的发展,以及任何其他曾经耀眼的亚洲“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