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玮 《环境经济》2023,(2):18-23
<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的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也进一步凸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傅俊 《环境经济》2023,(11):56-59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南宁在深学细悟中高站位思考,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紧贴实际,与自然共生,  相似文献   

3.
<正>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正>巨轮无惧风浪,历史滚滚向前!刚刚过去的2022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大会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 是以人民为中心、 以绿色发展为手段, 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也面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着眼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指向,要从推进绿色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 促进资源节约、 营造生态文化氛围等方面来构建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振刚 《环境经济》2023,(19):64-6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相似文献   

8.
肖琪 《环境经济》2023,(10):38-39
<正>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是新时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那么,今年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有哪些重点?将会如何开展?本刊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结晶,是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该道路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分析理论逻辑和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向度:坚持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思路;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总抓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基本路径;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能源转型变革,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谯琳  李娜 《生产力研究》2024,(2):43-47+16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在面临全球环境挑战时的必然选择,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文章从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三重视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进行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内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三个角度进行探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做强自身为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着力应对好三重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全面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五个方面的阐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具体任务出发,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内涵。此外,还应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祖国各地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向而行。在2022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院士说:“我们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开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为广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也是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崭新的理论命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温铁军 《经济导刊》2022,(11):64-66
<正>新型集体经济或专业化合作社经济,都是微观主体再造的问题,都和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一定的结合。我理解,二十大所讲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其内在逻辑是讲中国14亿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协调物质精神双文明,走向新阶段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体现“两山”思想(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向和平发展的道路,而不是历史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思想实际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要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学理上基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等把握其内涵框架,着力从顶层制度设计、城乡融合发展、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体系等方面探索其实践路径,破解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桎梏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首创并开展“一站多点”式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运行,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深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预警,促进全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要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省湖州市的探索作为样本,探讨三个问题,为什么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何付诸实践?以此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提出缘由、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新的一年,如何以监测现代化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以监测的高质量发展支撑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此,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