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涛 《江南论坛》2021,(4):30-32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基础单元和细胞,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最后一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将治理重心下沉到城市末梢,初步形成了“两赋两强”“双做双增”的街道与社区集成改革模式,为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2.
“余庆经验”就是基层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新范本。如同“枫桥经验”一样,它既是基层社会治理地方化的产物,又有着推广更大范围内学习借鉴的因素,以地方特色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余庆经验”体现了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社会治理与提升执政能力相结合、社会治理伴随矛盾纠纷的全过程。这些做法值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进一步的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是整个治理体系的基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治理创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遵义市余庆县从多年前开始,就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的“四在农家”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五心教育”、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三不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等一系列举措而形成的“余庆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尤其是超大型城市治理对基层政权有着更高的要求。文章对街道体制的角色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治速度”的概念,认为街道体制是支撑中国城市社会治理体系最为强大的制度根基。它是党对接社会、实施基层公共政策、横向整合区块资源、领导特定区域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特定空间经济发展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基层枢纽。这一独特的政治定位,实现了街道干部培养、公共议题化解和公共危机处理、确立责任主体的三重“政治速度”。同时,街道体制在中国城市治理中的“属地”与“兜底”特征,成为理解中国城市善治的基础机制。  相似文献   

5.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影响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从时代要求、发展需要、实践保障等角度来看,党建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北京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和阳泉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作为城乡的典型案例提供了丰富经验,结合当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多方挑战,从引领地位、引领机制、引领制度等三个方面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林延斌 《江南论坛》2023,(12):71-75
加强与创新基层治理,需要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主体、内容、机制深度融合,尤其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矢”射基层治理之“的”,不断推进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近年来,汕尾市通过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汕尾样板”,实现了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华丽蜕变。以汕尾市为例,研究其主要经验、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等,对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新城市基层管理,解决街道办事处“错位”、居委会“越位”、政府公共管理“缺位”问题,成为摆在当前地方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经验理论的梳理,着眼于贵阳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贵阳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贵阳模式”对构建城市基层新型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探索一条转型期的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道路,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系统谋划、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仍存在短板。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高质量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加快基层干部职业化步伐,切实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既是国家政策落实到地方的“关键之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以乡镇政府治理现代化状况为切入点,分析其存在的基层治理法律制度欠缺、乡镇政府治理手段不强和乡镇政府治理理念落伍等问题,提出健全乡镇政府治理的法律制度、强化乡镇政府现代化治理手段和培养乡镇政府现代化治理理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宣晓伟 《发展研究》2017,(10):21-25
我国现有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各级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引下,通过“中央统一领导”和“地方竞争”的制度安排,采取“政府主导”和“贤能治理”的方式,利用“投资驱动”等具体手段来开展在经济领域的治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层面的全面调整,对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提出迫切的要求.“治理现代化”是新常态下我国治理模式转型的总方向,要遵循现代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形成界限分明的各社会领域和权责明确的各社会主体,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和政资分开.新常态下我国治理模式转型的主要举措包括: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切实加强民主参与,完善官员的激励机制;推进中央地方关系调整,形成“权责明确、法治调节”的中央地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进程的温床,很多学者试图用国家与社会分野的视角,或者说市民社会概念来理解和诠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城市社区改革案例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从中来展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虽然有民主化的进程,但是这种民主进程仍然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意志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柔性控制,而不是所谓的市民社会的分殊与发展。只不过,当前社区公共治理中,国家意志的展现更加隐蔽、柔性和更具合法性。由此,本文扩展了黄宗智先生的“国家和社会的第三领域”概念,在当代中国,强财政支持下的政府已经不是通过“简约主义原则”来进行基层治理,而是通过一套更加复杂的柔性控制策略来试试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能为治理赋能、为社会赋权、为市场增效已成为共识。随着数字治理深度和广度的逐渐增强、温度和效度的稳步提升,基层数字治理成为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治理旨在打破严密的科层制所采用的常规运作模式,通过信息开放、数据共享、组织互动,以扁平化结构处理集权与分权的话语重塑,以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治理流程再造、治理范围扩展、治理效能提升。尽管基层数字治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应加强基层数字治理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技术标准化规范数字治理各环节;合理界定权责关系,建立开放、共享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元治理”角色,促进社会自主协商沟通机制的形成;以政府为核心、以公众为基础提升基层政府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一、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认识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源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重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诸多发展"困境":随着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成员的利益分化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不良利益驱动,城镇化进程引发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就业问题产生的无业人员增多,伴随工业化进程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改造与开发所带来的拆迁矛盾和上访现象,以及因其他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是调动社会治理参与积极性、创新社会治理形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正面临着价值精神性、共益关系性、组织协调性方面的三重问题与挑战。对此,需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为“元治理者“的作用,通过党的强有力的价值引领机制、党组织扎根式服务的工作机制以及“党建—社建”机制的双向嵌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组织共同体的有序发展,促进“人人参与”的治理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是预防化解矛盾的经验,更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经验。科学阐释、正确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特征是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凝练概括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特征前提下,总结经验启示,对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抓住了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城市,杭州积极探索以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为总纲,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社会化、智慧化,贡献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杭州经验”。但同时,也面临城市增长带来的社会系统复杂性、市域统筹力度不够、社会力量参与有限、基层治理权轻责重、治理的技术主义倾向等新挑战。探索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对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2022年3月以来,我国一些大城市暴发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有的地方出现了社会领域的“次生灾害”,暴露出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虽然这些地区目前已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但其经验教训对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具有警示作用。本文提出补足基层治理短板、预防“次生灾害”风险之策:强化党建引领,统筹协调好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保障;厘清基层治理主体的权责划分,明确多元社会主体的职责边界并实现有效配合;走群众路线与制定科学预案相结合,切实解决好民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应急物资运输组织管理,建立一体化运输保障协同运作机制和应急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进入新时代后,乡村治理现代化又被赋予了新的逻辑内涵和目标要求。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存在治理观念落后、“三治融合”困难、治理主体缺位等方面的问题,探究其背后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相应制度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应创新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完善“三治融合”新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精准定位各党政机关职能。  相似文献   

19.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乡镇政府作为五级政府中的最基层政府,是乡镇社会的公共管理者和服务者,其治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鉴于此,借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政治治理能力、经济调控能力、文化建设能力、生态保护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即“五力”模型,对黑龙江省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乡镇治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切实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完善基层治理的立法和制度体系[1]。基层是群体矛盾冲突易发的高风险地,故社会治理应首先将视角置于乡村社会治理。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农村自治组织工作人员所受监督不足、农村执法能力及队伍建设不足、乡村法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遂提出应以党建引领加强普法宣传、多方参与、共管监督、立法工作、乡村执法能力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持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