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玮  雷英杰 《环境经济》2023,(11):10-11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减污降碳是民营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也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要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新机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能,推动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绿色发展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提出“建设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此有更细致的说明,即“2025年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相似文献   

3.
陈婉 《环境经济》2023,(4):34-37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认真思考和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怎样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何更加精准科学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更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滕玥 《环境经济》2023,(2):40-41
<正>过去一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近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告诉你答案。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结晶,是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该道路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分析理论逻辑和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向度:坚持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思路;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总抓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基本路径;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能源转型变革,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现美丽中国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降碳减污协同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之一,促进降碳减污协同的区域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在全国范围有效推动这项工作。基于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降碳减污协同效应;利用泰尔指数、β收敛模型估算了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态势;采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估计了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污染治理设施等因素对各区域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降碳减污协同度较好,中部地区的协同度较低且趋于恶化;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的降碳减污协同度较低;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全国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内部的差异;东部和东北各省的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差异呈现收敛态势,而中部和西部各省呈发散趋势;能源结构、污染治理设施等因素对各区域的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类别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降碳减污协同的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具体到垃圾处理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填埋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可谓是“减排劳模”。在建设美丽中国尤其是“无废城市”的过程中,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展现了应有的担当,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陈婉 《环境经济》2023,(18):40-41
<正>“双碳”背景下,环保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财税、金融、投资等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政策逐步落地,生态环境领域投资将比2022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绿色低碳领域的市场也将加速释放,数字化、智慧化已经成为推动减污降碳、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生态环保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生态环保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将进一步加速。  相似文献   

9.
如果给五年规划赋予一种颜色,"十四五"一定是绿色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统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系列高级别的绿色规划密集出台,为整个"十四五"的发展预定了减污降碳、转型升级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无锡要以新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构筑有利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绿色发展体系,坚定不移把“太湖明珠”生态品牌呵护好。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山东省昌邑市从优服务、强产业、提效能等方面强化重点项目环保服务保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统筹指标配置,破解要素瓶颈昌邑市通过对11家污染减排企业进行关停(淘汰)、技术改造、治污升级,为新建项目腾退出尽可能多的排放量指标,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收储指标,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玮 《环境经济》2023,(11):22-25
<正>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生产经营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对于当前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全国工商联怎么看?又将怎么办?《环境经济》近日专访了全国工商联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陆红军。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文章基于2013—2020年CO2与四类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数据,采用时空动态熵值法测度同期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市域数字经济发展(DED)水平,提出并运用贝叶斯时空因果森林模型,研究本地和空间邻接周边市域DED(周边WDED)对本地市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CPCR)的促进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中国市域DED和CPCR均呈增长趋势和“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本地DED和周边WDED对本地CPCR的促进效应分别呈“对数函数”型和“S函数”型特征。(3)本地DED促进效应的空间分布符合以“胡焕庸线”为界的“西高东低”空间结构,周边WDED促进效应在西部区域和沿海地区较低,而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北方地区。为促进减污降碳协同,需要在多个层面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和优化,包括强化区域平衡、关注空间溢出效应、增强区域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8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自然、人文多源宏微观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冷热点、标准差椭圆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中国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PM2.5浓度与碳排放空间呈现集聚态势,前者集聚度高于后者;减污降碳效应存在南方优于北方,先减污后降排的发展趋势。(2)PM2.5浓度与碳排放空间分布与胡焕庸线基本保持一致,重心均位于河南省,方向为向东北方向偏移。(3)考察期中国城市PM2.5污染存在“南北冷点、中部热点”的哑铃形空间分布和“热点减、冷点增”时序变化,碳排放呈现“热点北聚、冷点南散”的南北方“极化”和“双增”趋势。(4)多尺度MGWR模型结果相比经典GWR模型更为精准与可靠,不同时空尺度减污、降碳的主要驱动力有所差异。通过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一项耦合系统治理工程,发现影响城市减污降碳主要驱动力为降水量、城市创新创业水平、空气流通水平、实际利用外资、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升级,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挑战的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全面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实现环境要素配置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动力机制。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机构(即中碳登)立足作为全国碳市场核心基础设施的角色定位,全面服务全国碳市场安全平稳运行,持续当好推动全国碳市场深化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河南省郑州市、山东省烟台市、四川省内江市、湖南省株洲市等首批19个城市列入试点。一时间,再生水循环利用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此,要着力构建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治理体系。“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就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陈娟 《江南论坛》2023,(4):23-26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未来需侧重从源头上推进产业发展质效的提升,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着力发挥正向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水平协同。  相似文献   

18.
滕玥 《环境经济》2024,(4):64-67
<正>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不仅是对投资者和公众负责的表现,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生态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近日,中国环境记协、北京化工大学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22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9.
步雪琳 《环境经济》2022,(24):26-29
<正>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回顾2022年生态环境部的新闻发布会,“碳市场”“减污降碳”“COP27”等围绕气候变化的高频词不断出现。从发布会嘉宾的回答中我们能够发现,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政策框架逐步搭建的同时,多方面试点的不断推进正使应对气候变化日益从愿景走向落地。  相似文献   

20.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美丽且可贵.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这为有序做好"双碳"工作、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