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下,“汽车城”争夺战持续升级。特斯拉扎根上海,合肥引入蔚来,小鹏牵手广州,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到武汉、重庆、吉林等传统汽车重镇,再到合肥、西安等新兴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传统车企转型、造车新势力崛起的大环境,也给了后起之秀弯道超车的机会。各地摩拳擦掌,满电续航,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2.
正就在华晨汽车高层辟谣被收购的时候,仰融却在美国抛出一个令国内汽车业汗颜的造车计划。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也向世界抛出了一个诱人的"蛋糕",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达到1200万台。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引领世界汽车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3.
《环球财经》2009,(4):81-81
在国内,民企造车大多以中低端的市场为切入点,而浙江中誉汽车有限公司走的却是“顶级商务”的造车路线。  相似文献   

4.
就在华晨汽车高层辟谣被收购的时候,仰融却在美国抛出一个令国内汽车业汗颜的造车计划。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也向世界抛出了一个诱人的“蛋糕”,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达到1200万台。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引领世界汽车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5.
近期,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在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下,一大批科技巨头也正在争相进入。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仅4 月份以来,就有包括小米、滴滴、创维等多家公司宣布造车,而阿里、百度、华为等公司与传统车企或汽车零部件企业联合打造智能汽车新品牌的消息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5月24日,华为再度发布声明重申不造车,称"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己明确,没有任何改变." 华为表示,至今为止并未投资任何车企.而在上个月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华为出尽了风头,以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为整车厂家站台,为某电动品牌车鸣锣开道.这让舆情对华为产生误解,以为华为在造车.  相似文献   

7.
焦点人物     
《上海国资》2009,(7):9-9
复出者:仰融 出走美国7年的原华晨汽车创始人仰融,最近高调宣布其造车计划。根据媒体披露的仰融《汽车项目书》,一个横跨美、中两国的汽车公司将应运而生——在中国,仰融的团队正与国内至少5家地方政府就项目引入、选址等问题进行洽谈,作为回报,仰融开出了前所未有的诱人承诺——“831111”计划.即在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税收1000亿,提供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  相似文献   

8.
他本来是中国的电池大王,但就在他的事业最辉煌之际,他却突然掉转船头,驶入被大多数人视为深渊的汽车领域。如果说单干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一次冒险,那么,决定造车无疑是他历险途中最疯狂的举动。  相似文献   

9.
围观     
#电动汽车大佬可以“放豪言”,但更应做实事#近日,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称,电动汽车有燃油汽车给不了的乐趣,用了就回不去了。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说,燃油汽车除了闻油味有啥好处?现在还说加电焦虑的,基本上都是汽油车用户操电动汽车的心。网友回怼,燃油车没有里程忧虑,这一点甩电动汽车几条街。《中国经济周刊》新媒体平台报道后,引发众多网友围观。  相似文献   

10.
他本来是中国的电池大王,但就在他的事业最辉煌之际,他却突然掉转船头,驶入被大多数人视为深渊的汽车领域。如果说单干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一次冒险,那么,决定造车无疑是他历险途中最疯狂的举动。  相似文献   

11.
谭群  杨川 《特区经济》2004,(12):223-224
车市现状:降价风潮一浪高过一浪你知道车市昨天的辉煌吗?“我们曾经只要是一部车就好卖,们曾经只要造车就盈利,我们曾经只要销车就暴富,我们曾经要‘沾’车就显贵。”有人如是说。进入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降价声此起彼伏,降价的流行风遍轿车市场,到了9月份,国内车市刮起了新一轮的降价风潮,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煎熬之下,汽车厂商再次把价格杀手锏拿出,一试高低。抽丝剥茧: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一般人都知道,降价会直接削减商家的利润,精明的车商更楚:当一个公司通过降价和对手短兵相接,很快就会招致竞争一系列的价格折让行为,因为谁也不想失去消…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电动汽车领域,鲁冠球无疑是一位执着的先行者,但却屡遭挫折。鲁冠球的造车梦最终能否如愿,仍充满较大变数……自1999年正式立项开发电动车,万向集团围绕电动车项目累计投入逾35亿元,但仍被一纸批文挡在"整车制造商"的大门外。尽管电动汽车的技术、市场都还在起步阶段。汽车始终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一个梦,"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鲁冠球曾这样表明进军汽车制造业的决心。但在缺乏合法身份和市场并未启动的双重尴尬面前,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万向集团的造车梦想究竟该如何突围?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01,(7):48-48
国人对于汽车——这个被诺查&#183;丹玛斯预言为“长着四个轱辘、屁股冒黑烟的甲壳虫”的怪物,可谓又爱又恨。当世纪之初,民间企业以雷霆之势杀入汽车阵营时,普通百姓拥有一辆轿车的梦想,又一次被点燃:民间汽车企业,到底能走多远?它们发起的,是一场新的造车运动,还是一场造梦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以国家扶持为主导的初创阶段、以合资经营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以及自主创新阶段,期间自主品牌汽车从无到有,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近些年,由于消费群体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造车新势力不断加入,产品更新迭代频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取得竞争优势及长足发展,各大车企经营管理层对产品盈利性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不再仅从事传统的记账、报账等基础核算工作,他们逐步参与到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并结合业务特征从财务视角向经营层提供更加专业的管理建议,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文章从汽车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剖析,深入分析各阶段财务工作的重点,讲述财务人员如何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开展工作,为管理层提供更加合理的决策依据。文章引入近年在财务领域备受关注的"业财融合"的工作方式,通过该种工作方式使财务人员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19日,近百家新闻媒体,汽车行业知名人士与重庆市政府领导、各相关部门官员以及中、俄、越、埃、阿、贝、希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力帆经销商代表聚集重庆,共同见证了力帆520全球同步上市仪式这一书写“重庆造”历史新篇章的时刻。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奇帆宣称“力帆是国家公布新汽车产业政策以来,国内惟一获批准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企业。重庆市政府全力支持力帆造车计划。”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在中国的造车企业,还有几家不造乘用车的?2007年前后,福田汽车、厦门金龙、江铃汽车、江淮汽车、浙江康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商用车企业纷纷跨过楚河汉界,前赴后继地开始造起了乘用车。  相似文献   

17.
丁红军 《宁波经济》2004,(11):20-21
汽车产业的高速度、高利润增长,引得一些“外行”企业眼红,投巨资杀入汽车制造业。手机大佬波导觊觎“汽车快餐”,于去年10月正式携手南汽踏上造车之路,经过5个月的“家庭生活”,终于在今年3月“产下”了第一款轿车,取名新雅途。正当波导、南汽两者的“爱情结晶”在汽车市场上销售渐有起色之时,波导和南汽却中止了“婚姻”。至此,波导“手机造车”的“佳话”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8.
继宁波奥克斯汽车公司在2005年正式退出汽车制造业之后,又一家民企汽车公司上海万丰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也步其后尘,退出汽车制造业。在前赴后继的民营企业造车道路中,巨大的风险已开始凸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吴晟  龚国平  吴茜 《特区经济》2006,211(8):119-120
加入世贸后,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到2006年汽车平均关税将降至25%,并且在加入WTO后3年内,允许海外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经营自己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这极大地加大海外巨头的竞争力。汽车产业是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一个资产十几亿元的民营企业来说,要想进入并有所发展显然是困难重重。面对着种种困境,探求出民营造车的出路,不仅是民营汽车企业主之急,也是所有关心、期望民营汽车能发展壮大的所有人士之所急。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史上最卷的一年。传统车企、新势力、科技企业纷纷涌入新能源赛道,展开花式比拼,以求脱颖而出。汽车行业已到了必须寻求突破的十字路口。在这场群雄逐鹿的竞争中,谁能笑到最后?“首先,大型汽车央企一定会有,因为我们的市场需要有央企作为平台去整合产业资源,它也代表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支柱和门面。”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主管合伙人张君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