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代化的起源:从“modern”(摩登)说起为了准确地理解现代化,有必要从“现代”说起。“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个外来词,在英文中是个动态名词,意为tomake modern,即“使成为现代的”之意。在汉语中找不到和modern一词准确的对应词汇,通常译为“现代”,有时音译为“摩登”。它除了“时新”、“新潮”之意外,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并不是指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我们生活的当代,是contemporary,或者  相似文献   

2.
绿色时代与绿色营销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70年代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观念的萌芽,经历了80年代的尝试、90年代的应用,已逐步为世界各国企业界和公众所接受,一个标志着“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时代即将来临,作为与地球息息相关的经济实体-企业,正面临着又一个严峻的抉择,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决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而应树立“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以绿色营销为已任,变危机为商机,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3.
“圣人出,黄河清”汉乐府所吟的古人的愿望,在今日中国有了答案;1952年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嘱咐,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有了结果;海内外人士普遍关心的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安危问题,如今有了肯定的结论: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综合治理,黄河可以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正>时代主题是对相对较长一段时期之内世界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的判断。把握时代主题,评估力量对比,聚焦关键问题,形成对世界大势的准确研判,是适时调整对外战略、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基础。党的十三大形成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表述,是对经济基础、战略任务、发展时机这三个层面上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判断。在时代主题的表述上,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和发展阶段的转变,不断充实内涵、明确重点。  相似文献   

5.
巩胜利 《新经济》1995,(9):39-41
尽管珠江三角洲通过15年的奋起,已走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但纵观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从“长江经济开放区”及“长江三角洲”,到“黄河渤海湾开放区”及“胶东半岛经济区”、“辽东半岛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非但没有形成自己的“龙头”产业,就连交通与金融方面,也与之有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都存在着一个关于“人”的消解和重构的课题,并且其内容既有相当大的区别,又不无相通和一致之处。我们今天关于“人”的消解和重构的任务含有两个分属不同时代而又相互关联的层面,如果说第一个层面是在“重复”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和主体性哲学的话,那么,第二个层面则具有了真正普遍的时代(当代)意义,完全有资格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对话。而这一对话在我们的人学研究中亦将表现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人学研究的近现代思考维度与“当代——未来”这一思考维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东亚地区“中国”概念的形成及其转化。古代中国文献中“中国”概念具有“政治唯我论”及“中国中心主义”的特质,“中国”概念在德川时代的日本,被挪移来指称日本而非中国本土,与近世日本思想史上日本主体性之发展桴鼓相应;1895年以后,“中国”概念在现代台湾地区,则显示了“文化中国”与“政治中国”的撕裂及其辨证关系。随着台湾内部政经情势与文化思想的变化,以“台湾主体论”与“自我肯定心态”为基础的“台湾意识”,随着历史扉页的翻动而丰富其内容,调整其格局。  相似文献   

8.
所谓“斯密问题”,其实是由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发现和提出的;在斯密的时代及对斯密本人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此,任何探讨“现代经济与伦理问题”的尝试,都不宜因袭历史学派关于“斯密问题”的提法或烙守由“斯密问题”衍生而来的“斯密信条”去进行。而是需另想办法,致力于辟出一个构筑”现代经济伦理”或“现代伦理经济”理论的全新论域,以便经济学与伦理学有一个消除隔膜、共话彼此的同一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论感性消费与服务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重视“情绪价值”胜过“机能价值”的时代,亦即感性消费时代;今日之消费处处体现着以“感性满足”取代“量的满足”和“质的满足”的时代特征。这就使得“服务”成了现代市场营销组合中与四大要素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相平行的又一个组合要素;服务竞争也正从主要依靠追加服务竞争向核心服务竞争扩展。为此,企业必须树立诱导消费观念,通过挖掘潜在感性需求来创造新的服务市场;依据感性淘汰观,适时提供或更新服务产品;依据感性关系来确立服务竞争者,实施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江南论坛》2011,(7):2-F0002
为隆重纪念党的90周年华诞,唱响时代主旋律,积极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北大街街道扎实推进“三大举措”,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  相似文献   

11.
地球变小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日益深切地感觉到这一点。人类发明的各种“奇技淫巧”把这个地球的各个角落连接了起来。我们从中大受其益,因而也便当然地大声欢呼这“小地球”时代的到来。地球变小,在给人类带来了大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世界赌博爆炸的发生便是地球变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科学与社会》2003年春季刊上,杰里·哈里斯和威廉·鲁宾逊发起了“跨国统治阶级形成主题”的讨论。他企图解答有关美国霸权主义和跨国竞争的问题,他对“全球化”、“信息资本主义时代”、“新生跨国资产阶级”等提出了看法。他说,全球化是新生跨国资产阶级的议程,不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图谋。过去,在北半球形成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资本主义模式,现在正在形成一个全球资本主义模式,这个模式不是美国化,而是三个模式的综合。《科学与社会》有关“跨国统治阶级形成”的专题讨论导致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有见地的回应,回应中提出了一些有趣…  相似文献   

13.
论“柔性”的内涵及其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京淑  刘力  韩凤 《经济地理》2003,23(5):582-586
“柔性”已成为象征后福特主义时代新生产方式的代名词。对柔性及其空间影响、空间结构的研究,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主流。文章试图以柔性为主线来理解现代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进而探索现代经济地域空间特别是产业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为此,首先回顾了柔性研究兴起的理论背景,并对柔性的内涵进行诠释。在此基础上,整理了经济地理学在对柔性的空间实现形式的研究中所取得的关于“新产业区”和“产业集聚”的理论发现。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张秋华  李根生 《经济视角》2010,(11):81-82,104
经济法主体是具体而明确的,这与抽象的民法主体形成了对比。民法主体特征源于“从身份到契约”的时代需求;经济法主体特征源于“从契约向身份回归”的时代要求,经济法与民法主体的差异是我们区分这两个法律部门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15.
金兴 《经贸实践》2010,(6):11-13
当地球开始“发烧”、当各种资源越来越“稀有”、当我们在后危机时代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之时,我们再一次呼喊“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6.
张国云 《经济》2023,(6):43-45
<正>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到航海时代的劈波斩浪,再到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新时代迫切需要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11月,在云南大学举办的第十八届开放时代论坛上,我以《作为经济史方法的“食货”》为题作了一个发言,后来《开放时代》整理出来发表了。在那个发言中,我谈到,作为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的“食货”概念,与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经济”并不是可以在意义上相嵌合或相转换的范畴,无论是把“食货”看成是一个在同一经济理论体系下同市场相对应的财政范畴,还是把“食货”置于社会进化逻辑上看成是可以用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理论推演的前资本主义分析方法去认识的经济范畴,都是不恰当的。我近年来在不同场合提出这种说法,由于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论说,引起了一些误解,因此,我想利用这个会议再进一步作一些说明,希望得到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对现代管理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对现代企业家伦理塑造上。作为有着精神特质的现代企业家“儒商”以其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建构起了指导管理过程的管理伦理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儒家文化的改造和更新,现代企业家展现出了一种与时代同步的新型“儒商”形象。  相似文献   

19.
张旭文 《经济论坛》1998,(12):21-23
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狭小的“地球村”,企业跨国经营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潮流,企业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产品的无国界营销,又使得现代企业的竞争由原来的产品竞争演绎为品牌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企业及其产品若没有好的品牌作依托,很难在国际...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治黄方略始终是我国安民的决策课题。倍受后人推崇的最早治黄成功事例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他改进了“围堵障水”的作法,采用“疏川导滞”之策,平息了水患。这一传说,实际上是对先民治河的总结。此后,历朝历代均坚持不懈地在探索黄河治理方略,从事黄河的治理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但都没有抓住黄河泥沙淤积这个根本问题,更没有形成“千年无恙”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