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  谷树忠 《发展研究》2022,(11):44-48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升,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存续、改造和建设发挥了重要基础性支撑作用;但在质量功能、体制机制、监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亟需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全力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因此建议:优化生态安全屏障骨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程,强化生态空间差别化管控;统筹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治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统筹协调,健全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体制机制;补齐生态监管短板,提升生态安全屏障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首创并开展“一站多点”式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运行,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深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预警,促进全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为广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也是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清峰 《环境经济》2023,(12):54-55
<正>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伴随着安全风险和挑战。长久以来,我国始终把保障核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责任,融入核能开发利用全过程,以安全为前提发展核事业。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领域重要的安全话题,核安全备受公众关注。近年来,广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筑牢我国南方核与辐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5.
生态安全是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点。针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脆性特征,构建了"安全状态-脆性作用-脆性控制"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安全评价中层次较多、维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利用可拓综合分析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安全状态和趋势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域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信息图谱方法生成安全评价结果图谱,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可视化表示;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状态整体较好,但局部趋于有向不安全状态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由于生态基础比较薄弱,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把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统一起来,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加大资金投入,实行“生态建设与扶贫富民”并举工程,以提升西部地区的生态力;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降低成本,以提高城市竞争力;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协调发展,以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7.
<正>数字经济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新态势的建设,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产业数字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可对产业数字化产生正向影响;从影响机制来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够通过金融资本深化渠道促进产业数字化;横向比较各区域得出,在经济发展、资源禀赋条件相对良好的东部与中部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产业数字化的作用强于西部与东北部地区。由此,为提升中国产业数字化的引领与创新能力,需有机衔接“业务与绿色技术”,“自上而下”增强绿色技术数字化水平,筑牢金融资本安全深化屏障。  相似文献   

9.
梁雅丽 《环境经济》2023,(13):66-67
做好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为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教育培训要发挥先导作用,应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方面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并将生态素养培育融入生态环境教育培训目标中,做好顶层设计和全程布局。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局祁连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巍峨挺拔、连绵起伏的西部名山祁连山,是我国版图上最著名的十二大山系之一,为黄河与内陆水系的分水岭。它长达1000多公里,东西向横卧于青藏高原与西北平原之间,为青海与甘肃两省划界,也是“西北绿色通道”——河西走廊的南部屏障和“冰源水库”。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国家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封禁治理相结合,把环境改善与保障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如何结合水土保持工作,扶植农民发展生产,消除贫困,既涉及技术开发问题,更要研究政策问题,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我国公民不仅是美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更应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主体基础。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就需要政府加强制度建设、社会构建实践平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推动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大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筑牢生态屏障、缩小经济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是实现全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然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落后、发展动力疲软等问题限制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进步性和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将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作用主要体现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完善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市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分类发展并举,赋能系统发展;助力黄河流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在于:以全域统筹为导向,构建黄河流域数字化协同治理机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全面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现代化变革;以安全稳定为目标,推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规范化发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保障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玥 《环境经济》2023,(6):36-37
<正>近年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事业发展迅速,全面加强核安全监管、筑牢核安全底线责任在肩、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同时,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进行全面部署。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中,同时落实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部署要求,推动核安全监管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本刊记者对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江光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又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建设好四川的农业生态文明,直接关系着我国西部乃至全国农业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进程。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四川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个维度共选取30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影响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该州发展能力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状态不断提升。(2)该州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演变历程为“中度失调(2009—2015年)—基本协调(2016—2019年)”。(3)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拥有公交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大量的非安全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破坏;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间接接影响;生态入侵引致的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效应;“贫困人口—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放在战略高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转移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景色秀美的乡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美丽乡村的消失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着西部地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还危及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现实要求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进而为全人类构筑起安全的生态屏障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政策机制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定、管得住"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体系是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研究的重点领域,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框架要基于空间管控对象的特征情况。祁连山保护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着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和黄河径流补给,维护着青藏高原生态平衡,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政策体系是祁连山保护的迫切需要。文章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构建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234"政策框架,为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构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及全国广大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西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对西部地区有益,也是对全国资源环境的整体补偿和保护.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培育地区的造血功能,不断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