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也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在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进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制度实施7年以来,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及区域产业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剖析了督察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对策建议,即总结提炼督察实践经验,实现督察标准化;加强督察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执行精准化;建立督察工作长效机制,促进督察规范化;创新生态环保督察方式,提升督察公信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督察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陈媛媛 《环境经济》2023,(16):15-19
<正>为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10个典型案例,涉及危险废物、工业废水、大气、重金属等污染整治,农用地及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非法采矿治理,城镇生活垃圾规范处置等问题,体现了检察机关助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论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PSM-DDD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使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的企业债务融资规模显著下降,并且其影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以及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尤为显著,这表明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制政策,而且具有引导企业外部融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玮 《环境经济》2023,(16):20-25
<正>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典型案例后,《环境经济》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刘艺。她同时也是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刘艺认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机制是发现系统性环境违法、长期破坏环境线索的重要机制之一。但这项机制具有周期性和运动性的特征,无法持续关注、长期督促有关企业和部门整改。因此,将相关案件移送给检察机关,借助司法力量持续推动相关案件的整改落实,恰恰反映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机构“功成不必在我”大局观和系统观。而检察机关继续办理相关移送案件体现了司法机关服务保障大局的责任与担当。以下是记者与她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步雪琳 《环境经济》2022,(12):26-31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之一。自制度实施以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抓住了地方党政机关这个关键的“牛鼻子”,利用杠杆力量,层层传导责任,让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地生根。督察整改是督察的“后半篇文章”,通过督察发现问题只是手段,整改才是目的。被督察对象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压实责任,分类施策,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成了“督”的主体与“被督”对象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的良好效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向前。  相似文献   

6.
天空一碧如洗,矿山翠色欲流,花草交映,一片生机。谁能想到,这是2018年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批评的霍林河露天煤矿。一系列曾经占据各大媒体头条、举国震惊的重大生态环保案件,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全力推动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实行以来,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不当“稻草人”,不作“橡皮筋”,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啃最硬的“骨头”,拔最牢的“钉子”,推动一批生态环境领域影响重大、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2023,(10):46-49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过程中,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怎么看、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结合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8.
张彦博  李想 《技术经济》2021,40(11):112-121
2016年确定的中央环保督察旨在对环境执法监督形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空气质量被生态环境部纳入督察工作的重点内容.采集全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指数的降低发挥了显著作用,被督察省份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下降3.184个单位;单项污染物治理效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PM10、SO2、O3浓度的降低有显著贡献,但对PM2.5、NO2和C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与倾向得分匹配检验证明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动态效应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并且随着反馈意见的颁布减弱;机制检验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政策效果呈现东部、西部、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现象,且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中存在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变化和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双重背景,以2012—2021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提高环保投资抑制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政商关系健康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更显著;相比于首轮环保督察,“回头看”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强;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短期金融资产上。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抑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最终能够提升企业的主业业绩。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22,(12):10-11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相似文献   

11.
王玮 《环境经济》2024,(1):6-10
<正>这个冬天,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等待中启动。2023年11月21日至22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陆续进驻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5个省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督察。这是第三轮的首批督察,社会关注度非常高。一方面是因为间隔时间长,距离第二轮第六批结束整整过去了一年零七个月。更重要的是,第三轮督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第一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一次政治检验。比起前两轮督察,新一轮督察新在哪呢?  相似文献   

12.
陈琪  王佳敏 《技术经济》2024,43(1):88-100
中央环保督察是近年来我国环保领域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环境治理效力,而且也会对微观企业的资源配置决策产生影响。基于2012—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过度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投资进而会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高、高管无公职经历的企业以及处在公众环境关注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更强。经济后果检验表明,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提升了企业绩效。研究结论探析了宏观环境政策对微观企业资源配置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对实现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琪 《环境经济》2024,(1):14-16
<正>连续4年超规模生产50%以上,4年违规取卤水1.26亿立方米。近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过典型案例公布了一组有力数据,揭示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长期无序开发、违规取水现状。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曾指出,青海省盐湖资源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监管查处不力,基本处于“有盐湖就有开发”的状态。4年过去,督察整改方案形同虚设,立行立改成一纸空文,违法违规开采行为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步雪琳 《环境经济》2022,(12):32-37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然而,在工业飞速发展、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自然生态也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极度脆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开创性的制度设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全国各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与卫辉市交界处,历经2300多年沧桑的赵长城正遭到严重破坏。采矿企业作业后形成的巨大陡坡,犹如山丘上无法愈合的创口,将原本蜿蜒曲折的赵长城拦腰截断。2023年12月8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明确指出新乡市辉县市、卫辉市等地违规挖砂采石、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导致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赵长城遗址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李想  石晓荣 《经济师》2024,(3):60-61+63
企业合规制度改革的深入,丰富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样态,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企业进行合规整改工作。在实践当中,根据合规检察建议制发时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前制型检察建议”与“后制型检察建议”,两种检察建议模式各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仍然存在刚性约束不足,检察建议的质量与实施效果有待优化的问题。检察机关在推动检察建议嵌入合规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更进一步优化检察建议内涵,规范制发方式,强化其约束力,推动合规检察建议中国化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评价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的重大意义时,有一点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通过扎扎实实整改,取得切实成效,提振起整个社会对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信心。很多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整改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客观上形成了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久拖不决的“老大难”。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集中通报典型案例,指出许昌市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葛经开区)、平顶山市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宝丰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就在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平顶山市、许昌市对焦化、钢铁、玻璃等重点行业开展突击检查,同样发现企业普遍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生产台账弄虚作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正在显现威力,上半年全国土地违法面积下降近5成。据土地督察形势分析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现土地违法案件数和涉及土地面积分别下降10.17%和48.17%。并且,72个重点城市发现土地违法案件数、立案数和涉及土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4.96%、13.46%和35.47%。下半年土地督察将重点抓监督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国有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是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实质是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而股份公司则是其最典型形式与最规范形式。因此,加强股份公司有关问题的研究,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具有以点带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