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立法不足.总结出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立法不足,总结出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8,(1)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公益性的诉讼形态备受国人广泛关注,它是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权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环境法律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和现状,并借鉴国外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环境公共利益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探究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檀笑  谈佳军  余菁 《环境经济》2022,(20):58-62
自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构建了以磋商、民事诉讼、公益诉讼为主的制度框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践当中磋商与环境公益诉讼等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衔接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法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保护环境以及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逐渐增强。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法律武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适格的原告主体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核心部份,实现原告主体的多元化,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及环境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是模糊的、缺位的,其应当确定为环保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6.
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中国生态司法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本文利用公益诉讼试点这一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010—2019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视角实证检验了公益诉讼制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益诉讼制度能够有效撬动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分析表明,该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绿色创新产生了既有创新活动基础上叠加的“杠杆效应”,而非单纯的“挤出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公益诉讼制度显著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绿色实质性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公益诉讼制度对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企业以及低融资约束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环境治理力度越强、媒体关注度越高,越能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制度的绿色创新效应。本文丰富了法与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为“波特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了最新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益诉讼的新兴,要求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其中亟待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然而,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存在诸多限制,因此有必要从法律上确认检察机关、环境保护组织及利益关系人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一项较为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目前,环境问题在中国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督促环境主管机关执法、督促企业等污染源自动守法,从而促进环境公益的功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肖艳芳 《时代经贸》2007,(8Z):220-221
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出发,分析了我国环境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旨在探索一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风险社会已经逐步到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公益已经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得到了确认.环境公益诉讼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随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现行法律的规定严重阻碍了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所以,对症下药解决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和司法中的问题,构建行之有效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预防风险社会中的环境危机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法治建设不仅需要生态法理论的创新,更需要具体生态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这主要包括在法律上明确生态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依靠法治化的经济手段促进生态建设,完善生态建设的规划设计制度,科学设定和考核政府的生态义务,建立生态公益诉讼制度,健全生态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损害。在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救济中,现行行政处罚措施缺乏补偿性和预防性、环境侵权法调整生态利益缺失、环境诉讼起诉资格受到限制。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应发挥环境法的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的优势,确立森林资源生态损害民事赔偿制度和生态损害救济基金制度,拓宽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重构救济机制,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对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  相似文献   

13.
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后,环境公益诉讼仍然陷入起诉率低、环保法庭"无案可审"的尴尬处境。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困境主要在于环保组织提起诉讼的意愿不高、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以及相关主体的参与能力不足。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不理想的深层原因则在于缺乏与其配套与衔接的激励机制。因此,必须以激励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启动的利益引导机制,加强环境公益诉讼的资金保障机制,提升环境公益诉讼中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伊始,从新环保法实施,到实施后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在福建南平立案,再到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面纱被一层层拨开。那么,环境公益诉讼的门槛到底有多少?如今降低了多少?在我看来,门槛不止一道,而且部有不同程度的改观。第一道门槛是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使得诉讼主体资格的门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制保障:和谐社会是注重公益的社会;公益诉讼制度体现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民主和法治的精神和进步,同时也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所在棗社会公益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如何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益诉讼制度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焦点问题。一、和谐社会与公益诉讼制度1、公益诉讼制度是民主的体现,法治的进步。在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民主和法治是其最重要的保障,我们完全可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其中,民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泰州的"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在2014年曾引发社会热议,专家普遍认为,泰州这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亮点颇多,是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15年伊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之际,江苏省环保厅组织各方专家对这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复盘",对有关焦点与亮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现存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析。作为江苏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工作人员,笔者全程直  相似文献   

17.
张盼 《经济师》2007,(10):77-78
环境公益诉讼是保护环境公益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涵义进行了论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原告资格、损害认定、举证责任、诉讼费用等方面对环境公益诉讼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建立起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前沿阵地,对于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快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只有通过制度的保障、约束和监督作用,才能建立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文章提出从加强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建设和加快生态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入手,以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环境资源管理制度、法律保障制度、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制度为抓手,逐步健全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态保护中农民生态参与的困境、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生态参与在农村生态保护中并未发挥有效作用,存在着生态参与滞后、流于形式、无序化、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农民生态参与的困境主要源于知情权缺乏保障、生态参与程序规则缺位、农村非政府环保组织欠缺立法定位、生态公益诉讼渠道不通畅等制度性因素。为改善农村生态保护中农民生态参与的状况,需要健全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专门立法建立生态参与的程序保障,赋予非政府环保组织法律地位,规定农民提起生态公益诉讼的资格和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汪韬  冯洁 《环境经济》2014,(9):33-33
正经过近10年艰辛实践和3年多立法过程中的激烈争论,环保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然,机遇与挑战同在。除了一些外在的制约因素,环保组织在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诉讼能力方面的重大挑战。诉讼是一项复杂、高成本的活动,对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尤其是资金保障和法律专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据有关社会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环保组织的资金保障和法律专业能力总体比较低,不足以满足环境公益诉讼的要求。一方面,环境公益诉讼成本动辄数十万元,需要鉴定时还会有更大数额的鉴定费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