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泽明  张光宇 《技术经济》2023,42(12):14-27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器人产业进入技术创新密集活跃、产品应用深度拓展的发展机遇期,农业生产、工业作业、生命健康、生活服务、国防军事等多领域即将步入以机器人为关键支撑的全新阶段。一、全球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将机器人作为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加快战略布局,丰富技术储备,完善产业建设,拥有强大的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孙喜 《经济导刊》2023,(12):82-85
<正>决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现实因素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题下着重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杨瑾  同智文 《技术经济》2024,43(5):82-94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对外依赖,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却不甚清晰。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挖掘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技术颠覆、技术应用和组织保障层面出发,凝练出二元组织结构等6个影响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关键因素,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NCA和fsQCA方法,以20家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探究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组态路径,结果显示:①二元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②存在技术轨道跃迁型和场景创新应用型两条智能化转型实现路径;③在特定条件下,因素“技术跃迁”与“场景创新”之间,以及因素“行业间技术合作”与因素组合“场景创新缺乏、超前布局战略”之间存在互替性关系。研究结果不仅厘清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而且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是一个拥有3000多家全球企业的联合会,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打造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致力于分析、汇总行业相关数据,进而推动整个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最新的技术应用和新的赋能平台有哪些?我们可以从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情况来了解机器人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肖劲松 《经济》2024,(5):30-33
<正>“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词,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快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物质基础,也是新形势下构筑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新材料产业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本身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材料产业特征与新质生产力内涵高度统一。主要体现在:一是都高度依赖创新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论断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同样,新材料产业高度依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  相似文献   

7.
基于理论构建了两个分析框架:一般分析框架用与分析颠覆性创新产生的环境;基于RPV视角的分析框架用于分析颠覆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的区别及区分标准。在很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混淆来源于在颠覆性创新中对技术所扮演角色的误解。后发企业对大企业颠覆的关键是技术,但成本模式的约束才是颠覆性创新的核心和区分颠覆性、持续性创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制造企业基于智能制造带来的颠覆性创新效应,既能把握市场先机,也易于实现“创新逆袭”。智能制造如何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围绕这一问题,以海尔集团深度访谈质性数据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对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进行编码,结果发现,生产模式变革、组织结构演化、合作网络创新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构建智能制造企业颠覆性创新理论模型,解析智能制造企业颠覆性创新实现与演化机理,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更好地激发自身智能制造潜能,推动颠覆性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后发企业在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中长期被锁定在价值创造低端环节,颠覆性创新成为打破升级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利器。围绕中国情境下吉利汽车20年迅速成长为在位企业的历程,从模块化和价值网络视角,探索吉利成功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在位者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在于价值网络升级,汽车产业模块化成熟环境促进了吉利颠覆性创新的实现。依据吉利产品、成本模式、产品属性排序和技术范式升级变迁轨迹,识别出吉利颠覆性创新跃迁路径的4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升级模式以及各阶段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构建起完整的吉利颠覆性创新跃迁路径。  相似文献   

10.
解读“颠覆性创新的困境”——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颠覆性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技术创新的主流模式,并深刻影响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环境的优化进程。但颠覆性创新所具有的原创性和突破性特点,加大了颠覆性创新成功进入并占领市场的难度。"颠覆性创新困境"由此而产生。现有颠覆性创新理论由于缺乏针对颠覆性创新成功进入市场的动态过程分析,无法合理地破解这一困境。而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案例中总结的重要启示,则说明颠覆性创新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融合技术选择、研发、培育、孵化和产业化应用全过程的创新管理理论加以指导。国外新兴的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不仅可以细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研究,也将在实践中加快颠覆性创新管理的发展,因而成为解读"颠覆性创新困境"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推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产业基础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的增加,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对工业机器人需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国内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关键零部件卡脖子、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依然突出。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助推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开展协同创新,突破机器人产业技术瓶颈,强化产业链掌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健全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新型人才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业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到2015年要争取实现‘创新强工”’的发展目标,杭州提出以“推进四种创新”为主要任务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足推进政策创新,即理清发展思路和创新路径;二是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产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四是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两化、双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亮  杨磊  延玲玲  何颖 《技术经济》2023,42(1):44-5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世界各国重视颠覆性创新,纷纷进行战略规划与部署,我国也高度重视颠覆性创新发展。首先对颠覆性创新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内涵;其次,对我国颠覆性创新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深入摸底分析,提出了我国颠覆性创新的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新型研发组织等主体力量,攻关战略必争、非对称竞争优势和未来战略安全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充分发挥好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作用,健全政策工具箱、产业技术基础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基础支撑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产物的嵌入,在二者的催化下多端颠覆性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常态,而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形成数字化颠覆性创新以把握数字时代契机,打造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可拓展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潍柴集团为例,依托于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对象,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制以及形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要经历驱动、转型以及多元三个阶段。驱动阶段,企业受内外驱动因素影响,启动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转型阶段,企业以生产模式转变与组织结构演化为行动路径,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字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颠覆性创新;多元阶段,通过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数字颠覆性创新进行创新外延,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完成颠覆性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5.
《经济》2014,(5)
正不知从何时起,"颠覆性"一度成为热词,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颠覆就是革命,革去的是传统技术、传统商业模式和传统思维的命,迎来的是全新的甚至做梦都想不到的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颠覆的实质是企业创新或对创新的再创新。在当今世界,我们别无选择,有且只有张开双臂热情拥抱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继而颠覆性时代。如果我们不主动颠覆传统技术、传统的商业模式,就必然被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所颠覆。与其被颠覆,不如创造条件主动颠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构建创新网络成为企业撬动该类创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以模块化为切入视角,以智能语音技术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手段,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密度低、小世界特征不明显等特点;技术模块化解构与组织模块化设计的双重嵌入,有利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现、突破及应用;整体网络的弱连接、模块化组织网络内部的强连接以及网络异质性,能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从《变形金钢》中的汽车人到《星际穿越》里的智能机器人,虚拟世界中的机器人功能令人惊叹。现实中,在工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智能机器人正颠覆着以往的发展模式。在影响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中,超级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几乎必然出现的超级智能的机器人呢?这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全球著名思想家、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哲学家和超人类主义学家尼克·波斯特洛姆在其所著的《超级智能》一书中,向人们展示了超级智能的前景、发展路线图及其危险性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颠覆性创新分为切入下沉市场、侵蚀主流市场两阶段,分析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共演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颠覆性创新触发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匹配共演的,二者在匹配共演下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链。第二,颠覆性创新要分阶段实现,其触发机制包括前置条件、突破口及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作为前置条件和突破口,内外部环境作为驱动因素。第三,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驱动作用,注重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及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机器人的研发、制造、运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十年来,新材料、仿生、动力、集群机器人、导航探测、智能机器人、社会交互、医疗等领域,都是机器人的研究方向,同时面临着系列挑战,本文具体讨论集群机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