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龙 《商场现代化》2007,(21):361-362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资产证券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融资技术,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征包括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大数定理和资产组合理论、资产证券化的标志性机构—特殊目的机构、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分析方法—现金流量分析、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技术—破产隔离、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等。我国于1992年开始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历程,近两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与风险问题、资产选择规模问题、担保问题等,有关的法律制度尚需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自二十世纪70年代创新以来获得迅速发展,它以灵活的交易方式和有力的信用支持逐渐改变着全球的金融结构和信用格局。SPV作为资产证券化中的核心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通过构建有效的结构机制,使基础资产与发起人及其自身的破产风险隔离,从而保证证券化顺利实施。SPV配合资产证券化发行完成诸如破产隔离、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等重要工作。就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而言,在设计SPV时面临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保护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分析影响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的因素,并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情况,提出整合现行法律制度,完善SPV的法律构造和真实出售制度,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监管,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以其融资结构的创新和资本利用率高的特点,成为各国资本市场上极具活力的金融产品。我国的资本环境也适时引入了资产证券化,并已进行了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尝试。而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构建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环境出发,探讨资产证券化以及风险隔离机制的有关问题,主要从SPV的独立、SPV的设立方式以及资产转移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风险隔离机制。  相似文献   

5.
《信托法》与我国资产证券化融资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作为基础,而我国《信托法》的颁布实施将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开展奠定制度基础,本着重分析了在信托法的法律框架下,如何实现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破产隔离,和融资结构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资产证券化中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产生大规模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包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相比普通公司证券,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更高。基于资产证券化的特性,维护投资者权利要从SPV的设计、资产转让、增级和评级三个环节着手,设计一个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增强证券信用,使投资者的回报稳定可期。  相似文献   

7.
胡志成 《商业研究》2005,(17):147-148
被证券化资产信用的独立性是资产证券化最本质的特征,而被证券化资产的“破产隔离”和“真实销售”则是达到资产信用独立性的具体手段。“破产隔离”和“真实销售”是资产证券化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在“破产隔离”中,特殊目的载体是关键。特殊目的载体的组织形式不同则所达到的“破产隔离”效果就不尽相同。对特殊目的公司注册资本规定过高,不但体现不了证券化融资的优点,反而增加了成本,故在我国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采用公司形式的时机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自从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在政策红利、经济发展、消费刺激以及技术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资产证券化日益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热点。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全面实现期限转换、信用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风险转换等金融核心功能;但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创新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法律风险,包括基础资产的真实性风险、破产隔离和真实出售的风险、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风险以及杠杆率水平过高的违规风险。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现状与不足,以给出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文连 《商业时代》2004,(35):53-53,58
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现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金融创新技术,它以其完善的创新设计安排突破了法律、会计、税务的监管障碍,促进了金融市场向非中介化方向发展。由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容量有限,在法律、信用评级、会计和税务制度等方面尚难以对资产证券化形成有力支持,在我国运用此形式仍存在不小的难度、很多的障碍。资产证券化过程涉及到的许多会计问题,其形式的复杂化给会计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课题。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会计确认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上可…  相似文献   

10.
有效防范资产证券风险一直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本文结合对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目前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分析,认为资产证券化的最大风险仍然是资产本身的风险,对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防范主要是资产本身风险的防范,防范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与资产证券化相适应的有效信用评级机构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企业资产证券化经过结构性重组和信用增级等技术处理后,总体风险得到控制,实施信用增级与风险管理,对中小企业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作用。应设立由政府专项投资的SPV,通过汇集不同企业的资产和第三方信用担保实现内部和外部信用增级,实现中小企业低成本的融资与破产隔离,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克服中小企业风险偏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一、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运行面临的制度障碍(一)设立特定目的载体SPV(专业操作资产证券化的中介机构)的法律制度障碍。特定目的载体以金融中介的形式巧妙实现了信用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的流动和聚合,同时有效地进行风险隔离,增进了效益。因此,法律对SPV所作规定与制约,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任玥蒙 《商》2014,(52):183-183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它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通途.资产证券化之所以较传统融资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于其核心破产隔离机制的功效.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出发,分析破产隔离机制的核心地位,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运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完善发展破产隔离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叶敏 《财贸研究》2012,(4):10-16
文化资产证券化是加速文化产权交易、盘活文化资产的有益尝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中国现有法律制度在这一领域存在着大量空白与不足,严重妨碍了文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应从统一立法、协调监管、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和风险隔离制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起文化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沈锟 《商场现代化》2006,(23):198-199
风险资本的退出是关乎风险投资成败的重要环节,资产证券化为风险资本的退出和再循环创造了新的途径。实现风险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关键在于,根据风险企业的特点寻找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实施规范化的运做,确保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中重要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它对于促进企业融资、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乃至宏观经济的运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方式,其涉及关联方较多、交易结构复杂、市场化水平较高,因此,资产证券化既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回报,同时也并存诸多风险。通过分析中国现今经济背景下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风险,并根据资产证券化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企业财务理论来看,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不同于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表内融资形式,它是一种表外融资,资产证券化可以将企业部分存量资产或未来收益权转换成现金流,而且资产证券化特有的信用增级和破产隔离技术保证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与偿付资金相分离,在增加企业价值的同时也为交易各参与方带来了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0)
本文着重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本身固有的风险、发起人的道德风险、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投资者面临的提前偿付风险和产品结构过于复杂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建议与措施,旨在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评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中,信用评级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对投资者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有重要帮助。本文将视角集中于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评级研究,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发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善华 《现代商业》2007,(30):206-207
在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中,信用评级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对投资者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有重要帮助.本文将视角集中于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评级研究,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发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