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汽车零部件物流的运送模式——循环取货与直接运送,然后按照使用价值将汽车零部件分为A、B、C三类,说明了不同类别的零部件的不同特点,并根据它们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物流运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集货中心对零部件的物流作业内容,包括信息处理、集货、理货、配货配装、运输五项作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入厂物流、Milk-run、路径优化等相关理论,在Milk-run,JIT供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涵盖集货和配送两部分的双循环集配汽车入厂物流模式,并且从供应链优化角度,为汽车制造商和零配件供应商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双循环集配解决方案。本文提出的双循环集配模式可以为汽车制造企业适应"拉动"式市场,提高企业竞争等方面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展示出了迅猛发展势头,已进入快速发展新常态。在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快速、精准、低成本拉动物料造车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企业实际,对快速发展新常态下新能源汽车物流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介绍了零部件入厂物流、零部件厂内物流、包装器具物流和终端装配物流四个典型物流环节的创新性模式,有益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4.
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中引入第三方物流,是对原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并协调优化,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为运营管理主体的供应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根据汽车生产的需求,通过对供应物流运作方式的重构,实现零部件运输合理化、库存最小化和上线准时化.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整车厂对零部件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避免一律采用准时制配送从而造成效率背反现象;整车厂要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结成战略联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高度互动协作,以防商业机密外泄;建立多方共享的信息平台,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和物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外贸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的提高,外贸B2C电子商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由于外贸B2C电子商务自身特点的要求,现有的物流配送模式仍然跟不上外贸B2C业务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我国物流配送起步较晚,现有外贸B2C物流配送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仓储物流方面,外贸B2C企业主要通过邮局邮寄、外贸公司仓储集货、第三方物流仓储集货、海外仓储等方式进行跨国物流配送,上述方式各有优缺点,外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及产品特点选择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木质包装、铁皮包装、纸板包装的汽车零件开箱、分拣出库时间的测定,分析不同包装材料、包装形式对于分拣出库效率的影响,从而说明不同的汽车零部件采用合适的、经济有效的包装模式在提高汽车零部件出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有的汽车零部件销售和物流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以物联网和授信模式为基础建立的,集信息支持、仓储支持、金融支持、渠道支持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的汽车零部件电子商务平台。  相似文献   

8.
陈雨欣 《消费导刊》2013,(7):152-152
零部件入厂物流是汽车物流中非常复杂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涉及的零部件数量众多、整体的节奏相互协作性要求高。循环取货方式是一个优化的物流系统网络,其特色是多频次、小批量、定时性,目前我国汽车物流已经开始应用此种模式。然而,现实情况复杂多变,特别是道路交通情况变化无常。如何在动态交通的前提下保证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成为现实中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汽车行业中汽车零部件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的汽车零部件配送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汽车零部件配送具有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特点,并结合JIT汽车生产模式,提出了基于3PL的汽车零部件共同配送策略。然后分析了这种策略的优点及实施条件,以期降低汽车零部件配送成本,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利润,为汽车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汽车零部件配送物流服务涉及大量信息,需要一套灵活、高附整合性的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系统来支撑快速、准确、优质的配送.论文首先介绍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的趋势,之后进行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将物流集成管理技术与方法、无线扫描网络技术和智能分析监控技术有机融合,应用在汽车零部件配送物流系统,并实现了库位动态管理、分拣包装计划自动制定、配送任务分配与管理、过程实时监控、库存警戒报警、以及完整记录物料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可全程追溯.整篇论文基于通汇汽车零部件配送中心有限公司已有的一套库存管理系统,通过一系列调研分析,从系统架构、功能、数据库、外部接口等角度设计了一套信息完整的零部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物流质量管理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一定物流服务水平下的物流服务质量与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每一项物流工作的质量,以及物流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指的是汽车零部件从供应商生产现场到整车厂的生产现场的中间过程质量,主要包括零部件下线包装、长途运输、仓库存储、配送上、线等环节。依据目前主流汽车厂对于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的方法及流程,重点论述如何提高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孟欣欣 《中国市场》2014,(18):35-37
如何实现零部件售后物流同步化配送是汽车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循环取货"模式,对汽车零部件的取货路径进行优化,减少取货时间,降低取货成本,达到多级仓库间同步发货、及时补货的要求,并适当地增加仓库以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零部件订单需求三个目标,最终实现多级仓库配送同步化。  相似文献   

13.
陈思云 《环球供应链》2005,(11):126-127
售后零部件物流服务是汽车物流的最后一块蛋糕,同时也是作业难度最大的一块,但通过需求品种分布分析和ABC分类法,难题迎刃而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物流把货物从供给地点送到接收地点,包括对货物的储存、装载、卸下、搬动、运送等过程。物流过程中花费的成本在所有成本中所占据的比例不低,所以企业需要对这些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作业成本方法作为一种成本核对和计算的有效方法,对物流方面成本的管理工作具有有利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作业成本法的含义和特点,以及现代物流方面成本的管理现实情况,并且进一步探讨作业成本方法在物流方面成本的工作中的优势,以及运用作业成本方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型船舶建造是一个复杂的建造过程,随着现代造船模式不断发展,造船技术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新的船舶建造工艺层出不穷,促使现代船舶建造工艺采用分段建造模式,按照区域把船体划分成不同的小段,每一分段采取独立的制造模式,最后再在船台上进行分段合拢,这种造船模式提高了造船效能.而船舶分段制造离不开物流运送支持,为此文章分析了分段车间的物流运送过程,总结了分段车间的物流运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船舶分段制造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李楠 《商场现代化》2008,(8):144-145
本文研究三种不同的预测模式在不同汽车商分销物流中的应用。三种分销物流模式包括上海大众和天津夏利的传统模式、通用模式和奔驰模式。汽车制造供应链是所有制造系统中最复杂的供应链,如何做好销售预测和主生产计划是影响整个供应链运作的关键要素,不同的预测方式对提前期、可靠性、零部件需求波动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总装厂不同的长期、中期、短期和断点预测模式对其供应商的安全库存数量、缺货损失、及时交货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行业整合视角下的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物流具有复杂度高、整体协作性要求强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国外汽车供应链物流的三类模式:一是美国高度协作的业务外包模式:二是日本自成体系的JIT精益物流模式;三是欧洲以整车厂交易平台为核心的聚散型物流模式.并针对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的特点和国外的成功运作经验,提出了基于行业整合的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18.
汽车企业并购后零部件物流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并购加速以及汽车物流成本高企的现状,抓住汽车物流中关键的部分——零部件物流,指出了三大方面的优化措施,即实现独立的零部件生产及外包,实现零部件标准化与通用平台,建立共享式采购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9.
王晓玉  王晛 《商业时代》2014,(32):32-34
本文以广东省大型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研究大型零售企业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物流外包模式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在大型零售企业中,物流外包已经相当普遍;第二,被调查的大部分零售企业使用在仓库或配送中心集货再配送到门店的模式;第三,零售企业原有的物流设施、成本压力、零售业态、商品特点、供应商负责部分物流配送等因素被普遍认为是影响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对这些结果的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港口物流是以临港产业为基础,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作为港口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