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本文采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分规模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其中,技术溢出是外资银行促使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下降的主要机制,市场竞争和制度溢出等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由于外资银行在当前阶段主要关注和维系的客户是大型国企,使得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从中的获益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研究认为外资银行进入有利于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外资银行进入的效率变量函数,分析得出:外资银行进入在短期可能使我国银行业效率暂时下降,而在长期能够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效率。但应注意的是,我国现存的金融环境有可能影响外资银行进入的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周芳 《西部金融》2007,(4):37-38
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将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状况及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在这种形势和影响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制造行业的数据,分析了贸易开放影响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三种不同的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国内行业的R&D支出未能产生有效的激励效应,而贸易开放和R&D支出对哪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对国内行业所形成的国际竞争没能对TFP增长率产生积极作用;技术溢出是贸易开放影响TFP增长的唯一渠道。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增长,构成了一个理想的检验外资银行相关理论的实验样本。本文采用2005~2011年中国31个省的数据,在分解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实证评估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调整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内生性之后,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同时,外资银行进入的增长效应主要源自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对资本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上述发现说明,深化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不仅能使中国经济获取额外的"开放红利",而且,也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极端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各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当今极端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增强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国家组群行为、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贸易关联溢出、金融关联溢出和非实质性关联溢出是极端金融风险最主要的三种溢出形式。关于极端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对我国预防与控制极端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出口贸易水平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内资企业是出口贸易技术溢出的主要来源;外资出口企业强势的竞争力、形成的买方市场势力、以及其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是外资企业出口溢出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链关联视角研究了外资技术溢出对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外资的垂直技术溢出会显著提高东道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而水平技术溢出不利于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在外资的垂直技术溢出中,后向溢出效应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前向溢出效应则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且前向溢出效应的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溢出效应是显著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进入程度越强,外资技术溢出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运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系统GMM检验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正向影响,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促进国内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状况都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因素。最后将样本数据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85—2012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在美技术获取型FDI的逆向溢出效应。同时,从吸收能力视角考察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程度与技术差距对中国在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中美适度的技术差距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但中国高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和经济开放度及金融发展程度不深制约了中国企业有效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阻碍了中国对美OFDI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1.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能通过“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及“金融稳定效应”提升东道国银行业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摘樱桃”行为对东道国银行客户市场及金融稳定性产生冲击。当东道国面临金融危机时,外资银行也有可能成为资本外逃的重要通道。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产生“人才效应”,造成东道国银行业高级人才的流失,降低东道国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管理效率。通过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竞争效应有限,而溢出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及人才效应较为显著。另外,国内银行自身规模对银行绩效无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银行业绩效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义了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和规模前向溢出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规模后向溢出效应对下游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引入制度因素,考虑FDI进入中国后对于中国经济运行制度形成冲击,促进市场化进程加速,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将FDI的溢出效应分为技术溢出和制度溢出来分析,并且提出制度溢出的路径,从而更好地解释FDI溢出效应。在实证分析阶段,本文选用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指数作为制度变量,基于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得出FDI进入中国后存在制度溢出效应,且制度溢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及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一种技术外溢路径能有效提升国内技术水平,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前迈进。在L-P模型的基础上,针对198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衡量指标系统可以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也即对外直接投资每上升1%将提高国内全要素生产率0016 3%,但影响效果不及外商投资、进口贸易和国内研发;此外,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程度受到国内研发强度、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技术差距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技术溢出是FDI影响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利用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引入与内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的外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大R&D的投入额有利于技术溢出;独资化企业不利于当地企业获得在华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开放度与溢出效果不成正相关关系,外资政策的制定不应一味强调引入外资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向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接连不断,其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在于融入全球供应链,获取逆向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会作用于企业、产业、国家三个层面,而企业通过模仿效应、嵌入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平台效应四个途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中国企业应立足自身,合理选择技术获取型FDI的进入模式以有效获得逆向技术外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制造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技术溢出现象是指部门(可以是企业、地区或行业)进行研究开发活动获取的新知识会通过各种渠道(人员流动或有形产品的信息)溢出到别的部门,但本部门却不能为此收取任何报酬,于是其研究开发动力下降;另一方面,该部门也会得到来自其他部门的技术溢出,减小研究开发成本。通常,各部门会忽略自身研发对其他企业生产的影响,于是只有前一种作用存在,于是技术溢出会增加各部门的研究开发和专利生产数。本文通过构造了它们之间的技术相邻指标和技术溢出指标分析了中国三十个省、直辖市以及制造业行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特点,发现地区间的技术溢出与该地区的发展阶段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回归证实了Spence模型的结论:即地区(制造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会使会使该地区(制造业行业)的研究开发投入上升,且专利申请数量上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外资在华集聚,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FDI与东道国技术溢出的关联格局与溢出绩效改进影响要素。结果证实,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关联与区域的技术溢出改进关联强度具有热点高值簇偏少、次热点广而绩效扩散不均匀特征和递减加速的负向渗透规律;在150km距离范围内,外部资本和市场化程度、劳动力及开放程度分别构成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获自生产性服务业FDI与东道国技术溢出改进的主要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通过FDI渠道和进口贸易渠道实现,并受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利用2009—2017年中国2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知识溢出和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工业全行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看,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两种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均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强而增强;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看,两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效应都不理想,而且进口贸易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减弱。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内资企业加大R&D和新产品开发投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更好地利用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快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FDI引入,为国际知识溢出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内资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产出的高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被认定为一国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文章利用1991-2012年中国技术创新方面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自主RD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在整体上对我国研发和创新能力无非常明显的溢出效应。我国必须努力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注重培育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